年過四十,學會平衡

孔子在《論語·爲政篇·第四》中說: 四十不惑。

經歷過二十歲時的立志求學,三十歲時的立身處事,四十歲時人到中年,爲人爲事已經懂得 平衡最要緊。

再大的風雨不退縮,再大的波折不懼怕,是四十歲的人擁有的底氣。

跌倒了不喊疼,失敗了不氣餒,是四十歲的人擁有的淡定。

明朝思想家洪應明有首對聯這樣寫: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人到中年,其實就是這樣的平衡狀態,過往不究,來者不懼。

1、格局:出衆可喜,出局無憂。

演員姚晨在微博上寫過一句話:人到中年,不出衆,便出局。

聽起來好有緊迫感,不出衆的人生就要出局了嗎?只是出局了又怎麼樣?天又塌不下來!

姚晨曾在一期《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的演講中說,騰訊找她來演講,是覺得她是獨立、自信、堅韌、成功的女性代表。

然而她自己絞盡腦汁,蹦出來的卻都是彷徨、沮喪、無力、失敗的畫面。

事業鼎盛時期的姚晨,在2013年和2016年先後生下一雙兒女後,導致事業徹底陷入停滯狀態。

怎麼辦?即將四十歲的姚晨,站在人到中年的關口,是去嘗試不同類型的表演,還是一直待在家裏帶孩子?

在演講中,姚晨講了一句話: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明白自己真心熱愛表演事業後,姚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邊開始拍電影,一邊陪伴兩個孩子慢慢長大。

在電影《找到你》獲得第一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年度女演員獎後,姚晨逐漸找回站在巔峯的感覺,但是她的內心早已波瀾不驚。

因爲她明白,出衆固然是欣喜的,而出局也沒有什麼可怕,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

作家陳文茜說,生命沒有輸贏,只有值不值。任何事、任何經歷,包括愛情、工作,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活了半輩子,經歷了浮浮沉沉之後,我們的格局早已經提升,明白人生就是一場經歷,高峯與低谷都是成長,出衆與出局都是歷練。

2、心態:不看輕自己,不看重自己。

讀過一句話:自我打敗自我是最可悲的失敗,自我戰勝自我是最可貴的勝利。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尊重自我,就是不過分看重自己,當然更不看輕自己。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佈,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一時間莫言火遍了全世界。

著名鋼琴家雙焱第一時間撥通了莫言的電話,對莫言進行了採訪,問他準備怎麼慶祝?

莫言淡定地說:“我想沒什麼好慶祝的,明天晚上會和家人一起包一頓餃子吧,我最希望的 就是包一頓餃子喫。”

作爲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莫言沒有因此認爲自己有多了不起,想到的是還是平常煙火氣的小日子。

小時候泥土裏摸爬滾打的日子,長大後閉門寫作的歲月,莫言從不妄自菲薄,一直筆耕不輟。

直到1985年初,莫言在《中國作家》雜誌發表《透明的紅蘿蔔》,這才一舉成名,讓他更加堅定寫作的信心。

心理學上有個“焦點效應”,意思是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爲關注度的一種表現。

其實我們應該放平心態,不看重自己,就是不過於自負,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不看輕自己,就是要相信自己,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和非議。

當我們把目光放回在自己身上時,才發現人到中年,懂得平衡會讓我們的心態愈發平和。

3、處境:享受獨處,適應孤獨。

張愛玲在《半生緣》裏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 因爲他一睜開眼睛, 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實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活到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我們周圍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孤獨是必然的。

知乎上有人提問:人到中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位84年出生的答主說,他和妻子都是上海的獨生子女,兩人年收入40多萬,養着一個女兒,還要孝順雙方的父母。

因爲性格不太討喜,他在工作上已經沒有晉升的空間,平日裏除了上下班,就是給妻子燒燒飯,接送女兒上興趣班。

他評價自己的生活說:“平凡而單調,膽小而無趣”,時常感到孤獨,卻又無處訴說。

心裏雖然還有嚮往和憧憬,但是還有責任在肩上,他也不知道這種孤獨的感覺,還會持續多久。

女作家三毛曾說,我喜歡適度的孤獨,心靈上最釋放的一刻,總捨不得跟別人共享。

孤獨並不可怕,更不是洪水猛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子之外,讓自己的心享受獨處,其實一件很酷的事情。

人生已經過半,越往後越是要面臨生離死別,讓自己適應孤獨,並從孤獨中體味生命的真諦。

就像青年作家獨木舟所說,其實一直陪着你的,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

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與孤獨做朋友,纔是中年以後的我們,一種人生常態,一種人生姿態。

4、價值:釋放負能量,積蓄正能量。

情感作家蘇芩說,做人別太喪,低能量的你遇不到高能量的人生!

當我們總在抱怨不如意的時候,機會早就溜得無影無蹤了。最好的一切,總在你正能量爆棚時,不邀而至。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23歲時就以一篇《飼育》獲得芥川獎,成爲日本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在人生最得意時,妻子生下的兒子大江光,卻發現頭蓋骨發育異常,即使經過手術,依然是個發育遲緩的孩子。

大江健三郎難以接受,曾在一篇《同情》的文章中,描寫自己帶着6歲的光去百貨商場,差點把光遺棄的過程。

只是當光真的找不到時,大江健三郎內心鬱結的負能量這才全部消失,畢竟光再怎麼不正常,他始終是自己的兒子。

找到光時,大江健三郎才覺得後怕。後來,他開始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光,並在漫長的人生中,找到跟光平等的和解方法。

也正是因爲如此,大江健三郎在寫作中,更能從正能量出發,用文字帶給讀者更多的啓發和思考。

曾有智者告誡我們:如果身處順境,千萬不要張揚,要和滿山的杜鵑花一起綻放。

如果身處逆境,千萬不要放棄,要像開敗的白玉蘭一樣,在下一個春天再向世界招手。

人生總是起伏不定,當諸事不順的時候, 不要被負能量打敗,而是要朝着積極的方面去努力。

當我們能夠始終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會發現即使人生旅程已經過半,我們依然活得恣意灑脫。

5、人生:適應忙碌,享受生活。

席慕蓉在《寫給幸福》中說,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爲,我有着長長的一生。

是的呀,我們都有長長的一生,即使人到中年,下半生依然值得好好過。

作爲80年代初出生的我,經歷過求學時的努力與彷徨,也經歷過戀愛結婚生子的甜蜜與煩惱,現在肩上扛着的是整個家庭的責任。

工作忙碌起來的時候,連兒子的作業都沒有時間過問,一地雞毛卻無能爲力。

等到清閒下來的時候,我跟老公也喜歡帶着兒子去公園走一走,去博物館看一看,靜下心來享受當下的幸福。

其實我很清楚,至少在兒子成家立業之前,我們夫妻倆退休之前,這樣的日子還會一直持續。

忙碌是人生的常態,享受亦是人生的姿態。

當然,走過半生,我們都明白,忙要忙的有質量,閒要閒的有分寸。

忙着掙錢養家,不要忘了身體第一;閒時享受生活,還要記得當下一刻。

只有把握好忙與閒,我們才能掌控人生,才能在人生下半場更加淡定從容。

懂得平衡人生,纔是中年人的智慧。

畢竟,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今天陌生的,是昨天熟悉的;現在記住的,是以後淡忘的。

不管是人生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人生,學會平衡,會讓我們的人生走得更輕鬆自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