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的哀嚎声正在软化当代年轻人!

01

现在的互联网正在形成一股趋势:但凡有个什么政策出来,最后的落脚点就要它引向贫富差距。

大V们总是在文章、视频中有意无意地提到:有钱人家的后代总是可以轻易地获取优渥的物质生活,他们不但继承了父辈的财富,还继承了父辈的关系,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而穷人总是难以出头,他们每天上班下班看人脸色,卖命地干活却拿着不高的工资,工资赶不上房价和养娃成本,每天累死累活最后口袋里却总是空空如也。

将这些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作对照,会发现确实如此。

我高中同学晚自修拿着诺基亚偷看网文小说,高考没上一本后被父母送去了美国留学,大学期间就开上了保时捷。    

工作后我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有不少985毕业的高材生晋升困难,但是个别三本毕业,父亲是当地高官,却能够凭借关系一步步地晋升。用我朋友的话来说:“他能有什么本事,不就是组织个活动拍几张照片?”

上述描述只是局部阶级固化的冰山一角。

因此,我承认阶级固化的趋势与种种不公现象。

但是不断重复地哀嚎阶级固化,正在让社会形成“穷人难以翻身”、“混不好怪父母,出身”、“不如直接躺平”等等固有观念。

这些观念也在逐渐演变成“丧”文化,并在年轻人中流行。

你要是在网上呼吁大家要努力,就会被喷成奋斗逼。

在阶级固化的大背景下,穷人翻身的路径就真的那么低了么?

个体在社会发展规律下,真的就只有躺平这一条路可走了么?

02

首先,我认为普通人羡慕富二代的焦虑感、不公感是认知偏差所导致的。

从古至今,公平这玩意就没存在过。

“人生来平等”这话只能作为社会道德的约束条件,事实是人生来就不平等。

我们一出生就受自然选择制约,即便回到远古社会,没有家庭背景,个体之间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有的人武力强悍,他当上了首领;有的人脑袋聪明,当上了巫师;

这种差异在日后不断的演化中逐渐形成所谓的社会地位,并相应地传递给了子女。

所以,不公平是非常常见的,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我们追求的只能是相对的公平。

如果大家熟读历史,观察世界,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今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公平的时期,亦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国家。

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公平,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和富人家的孩子成长到了一起。

在美国,教育按照房子贵贱分阶层化,穷人的孩子受职业教育,富人的孩子受素质教育。

而在中国,富人和穷人混在一块儿上学。(即便这些年逐渐有学区房的概念产生,国家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在大力打压,力求公平。)

所以我们才会因那个不怎么努力毕业后却仍然混得很好的富二代同学感到不公。

这种横向比较显然有失公允。

如果非要比,也应该进行纵向比较,即你跟你的父辈比,看有没有进步;他跟他的父辈比,看有没有进步。

一旦进行纵向比较,就不难发现:阶级呈现的是短期固化,长期流动的趋势。并且从宏观上来看,混得好混得差,阶级跨越多少,全凭个人的自律、勤奋、认知。

03

《三国演义》中有句很经典的话,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辩证思想。

不但王朝有这样的历史发展规律,家族更是如此。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

这里的富指的是巅峰的富裕,是指资本上超越周围绝大部分人的那种富裕。

给众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一个重拾信心的新认知:

巅峰过后,便是下坡路。

细数目前中国商界大佬,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宗庆后、任正非等等......请问有哪个后代的成绩有可能超越父辈?

这些赶上中国飞速发展列车的企业家的子女,做的都是开天辟地的活,正是由于父辈的强大,子女这辈子都难以望其项背,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成绩,是不把家产在这一代就败光。

至于超越父辈,那是天方夜谭。

因此,这些巨富后代站在他们的参照系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走下坡路!

同样的还有星二代,当父辈过分出名时,子女就只能黯淡下去。

这近乎是客观规律,有很多例子可以举,比如张国立的儿子张默吸毒进去过。

同样的还有和张默长得非常像的成龙之子房祖名,也因为吸毒进去过。

这两个人可以借着父辈的荫庇物质生活可以过得很舒服,但如果从家族走向来看,那绝对是走九十度垂直向下的下坡路。

更狠的是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轮奸被判十年,现在还待在里面没出来!

成龙和谢霆锋演过一部电影,叫《新警察故事》,里面的反派关祖由吴彦祖饰演。

该反派父母都很强,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大官。

父母辈的旗帜太高,他永远不可能超越父母辈,所以索性变身废柴。

更为细思极恐的是,电影中的犯罪团伙是以吴彦祖为首的二代们组成的。

细细研究,为什么这帮人会堕落至此,吸毒的吸毒,强奸的强奸,大概是因为从小生活环境优渥,过早地想啥有啥。

在事业上,又无论如何都超不过父母,因此索性堕落成为罪犯了。

有人可能会杠,谢贤曾经非常有名,但现在大家都叫他“谢霆锋他爸。”

这是少有的星二代超越父母的例子,可是面对红遍香港和内地的谢霆锋,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可能超越他吗?

王菲的女儿也不差,窦靖童有可能超越窦唯、王菲吗?

为什么大家都说她的歌有灵性,很好听。

可就是不火。

从逐渐巅峰到逐渐没落,家族的命运像极了朝代的命运,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家族命运迈过象征巅峰的对称轴是无法避免的!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皆如此。

04

以上这些属于极端例子,我的日常所见所闻更符合民情。

我从大学开始就做数学家教,现在还在培训机构当一对一的数学老师。

请家教以及来上一对一的学生大都是家里做生意,有些钱。

投胎这事遵循自然选择,真的非常公平!

尤其是在智力遗传这块,经商父母无法将自己的精明能干和永远向上的野心遗传给子女;再极端些,即便是北大教授也没法将自己的天赋遗传给自己的子女。

我教过的绝大多数家里有些资本的二代,读书天赋平平,同时也有普通学生都有的懒惰、注意力不集中等坏毛病。

除了这些坏毛病之外,当我向学生灌输做人一定要努力的观念时,他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我家里有钱,或者我家里有房,或者我现在读书不好也没关系,我爸妈会把我送出国的。

这就是许多二代们的心态:“我现在不努力也没关系,反正爹妈有钱。

是的,这些人即便现在不努力,他们未来也大概率过得比普通人好。

可是,要是不努力的话他们有可能超越父辈吗?

我认为不败掉就已经很不错了,丢失了志气,等同于一只脚迈过了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刚开始缓慢向下,到后面越来越快。

出来混,都是会还的,或许这一代不还,就到他下一代还,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05

勤奋的普通人,就真的难以出人头地吗?

我教过一个女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首先从衣服上可以明显看出她不是那种有钱人家的孩子,她穿得十分朴素。

虽然我教她的时间不长,但他是我教过所有学生中进步最大的一个。

跟别的孩子不同,她的学习态度可以用虔诚来形容。

给她上课效率非常高,她会非常专注地听课,让她做题她不会像其他学生那样偷懒发呆,她会铆足劲去做。

最让人欣慰的是她会认真地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在确保完成学校作业的前提下),而我布置的作业计算量很大,她学校布置的作业计算量也挺大的,在这种大剂量的练习和及时反馈下,她的数学从班级前五变成了稳定的班级第一。

跟她熟了之后我知道她爸爸是做电工的,她骄傲地告诉我她爸一天最高的时候可以赚500元。

她还有个妹妹,比她更聪明!姐妹俩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对未来做细致的规划,比如为了体育中考一起在周末练习跑步。

手机于他们而言,不是玩游戏获取短暂、及时快乐的工具,而是获取更多知识,了解如何向上攀爬的工具。

在勤奋与天赋面前,小富商人家庭的子女去公立学校在成绩方面会被这种平凡家庭出来的学生全面碾压。

我的意思是,即便富裕家庭的学生补课,工人、农民家庭的小孩不补课也会被全面碾压!

在中国,钱可以提供较好的艺术类教育,但文化课的教育,即便有钱也没办法靠疯狂补课来弥补天赋与勤奋的缺失。

有不少学生真的是本身的资质不行,初中或许还能靠着补一对一回血,但到了高中,成绩就完全跟不上了。

又有人说了,真正的有钱人去的是私立学校,将来都是要出国发展的。

但问题是目前地球上最强大的两个经济体,一个中国,另一个是美国。

而中国正在逐渐赶超美国,未来中国的大学就是全球最好的大学,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搞钱才最有奔头。

目前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相较于你在国外读的学校,国内企业更看重你在国内本科读的是什么,或者你国内是什么水平。

06

你可能又要反驳:学习成绩好不代表什么,大学毕业后,混得还是不如那些出因国内读书不好才出国留学(有些公派留学生也是学霸)的学生好。

除非是那种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的学霸,不然想要在这一代就成为富人,依然十分困难。

再拿我学生举例,照她的勤奋与天赋,我认为她考个师范学校是绰绰有余的,并且她也有当老师的志向。

并不是从没钱变得财务自由才算阶级跨越,但实际上从电工到老师,也是一个显著的阶级跨越。

在教育界有个规律:一般老师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太差。(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的孩子、数学老师的孩子都上了浙大,亲戚中有当老师的,子女成绩也都非常好。这个规律还是我学生告诉我的,说明相隔十几年这个规律仍然适用。)

因为学习这玩意是有方法、技巧的,因此若能成为老师,加上几年的工作经验,她的孩子大能从父母那边潜移默化地获得学习的方法论,这样她的孩子就大概率能考上名校。

而只要能在中国上名校,毕业后不管从商还是从政,亦或是从事科研,都不会太差!

以前在中国还会出现穷教授,但现在不大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学习好,一直读到博士的人,出来后到地方有人才补贴,地方上为了吸引人才,会给名校毕业的博士生一定的官职。(对那些三本毕业靠关系爬上去的人形成降维打击)

比如来自山西的最年轻女县长张琪,读书读到清华博士,从政后迅速升迁。

我朋友口中那个三本毕业的学生靠关系上位的学生,天花板最多不会超过他爹。

而张琪是实打实靠自己的学历升迁的,符合中国自古以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路,天花板也比学历不好的要高很多!

真正读书好的人,在赚钱方面也会远超小商人。

以前中国发展经济主要靠copy,现在没地方copy,不少领域自己就是全球顶尖。

因此国家对研发型人才需求巨大,因此不少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以及生物制药、芯片制造、电池材料等领域都需要研发人员。

一个牛逼的技术人员不但可以年薪百万,还能有股权激励,在收入上、社会地位上都能完爆我们认知上的富二代们。

优秀的科研人员在这个时代被研究僧们戏称为老板,他们可以在上市公司做董事,可以买得起一线城市上千万的房产!这些都是我身边亲眼所见的案例。

因此即便上一代是电工、外卖员,只要踏实干活,认真养育下一代。

下一代再努力读书,争取做个老师、公务员,培养一个科研型或者从政型学霸,那阶级跨越,大概率上也就三代的事。

所以古人说穷不过三代,也是有道理的。

而很多二代,自身都不具备勤奋的特质,能奢求他的子女比他勤奋?

最典型的如王思聪,商业上一塌糊涂私(开的公司倒闭欠一屁股债)生活上女朋友却一个接一个换得勤快。

他在商业成就上能超越老王?不在他这一代亏光就算不错了。

如果大家觉得我是胡扯,可以重温一下《红楼梦》。

07

一上一下,实则阶级是流通的!

虽然短期来看呈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但放眼三代的目光来看,阶层并非固化,而是暗流涌动!

因此最该有野心的,最该努力奋发的,正是底层人民。

我们应该抱着这样的决心:不管怎样,我这一代一定要踏实地努力。

就算我这一代不行,那么我就成家努力工作养育下一代,给下一代提供较为稳定的生存环境,让下一代从我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努力攀登。

而不是像一只软壳螃一样,看着互联网上无病呻吟的哀嚎,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任自己如何努力也就如此了,于是躺平,于是佛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一直以来都在我心里面呐喊着。

我啥都不懂的时候呐喊这话,被人说单纯,没眼界。

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关系,需要父辈的资源。

但是我现在看清了很多东西,仍然在心里面呐喊这句话!

因为:曾经的强者,陨落是他唯一的宿命;现在的强者正隐忍着、默默地顶开石头向更广处、更深处伸展根系,等待破土而出惊艳众人。

以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