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意創造不存在的故事

情緒,一直以來都是雙刃劍。它一方面保護我們自己,帶着我們做出各種各樣的決定,指導着我們的行爲。另一方面,又讓我們回到原始的層面,變得不那麼理性。

一直以來都希望自己能夠充分利用好情緒,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從而影響他人情緒,做出某些符合自己期待的行爲。例如,上課時總是嘗試調動自己的情緒,讓整個課堂變得輕鬆愉快,從而使得孩子們能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課堂。

然而,卻還是有些方面做得不好。

今天課堂上有個孩子,總是趴在桌子上,不願意聽講。課下一直揚言,下午的附加課堅決不來。於是下課後,馬上跟他媽媽說了一下情況,希望能借助外力讓孩子下午能堅持過來學習。結果他媽媽馬上說,孩子已經跟他發了消息說肚子痛,下午不想學習了。

此時,我大腦編故事的能力又開始了,並導致了一些不良的情緒。聽到他媽媽說他肚子痛,我馬上想着肯定是看到昨天有個孩子因爲拉肚子下午可以請假,今天就故意說自己這不舒服。一定是他在撒謊,想借口不學習。帶着這種情緒,竟然直接回了他媽媽說:這應該不是真的,最好問問清楚他。顯得無情而冷漠。

後來他媽媽說,昨晚就已經有點不舒服了,吃了點保濟丸。我就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因自己在腦子裏編了個故事,而產生了認知偏差,並錯誤指導了行爲。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在未加驗證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先不加以任何評判,以商量的口氣看看實際情況與猜測是否相符。錯誤下定論帶來的結果,一定會比等待結果慢慢顯現要嚴重得多。如果自己還持續被負面思考方式所控制,就會最終自證預言,影響事情的整體走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