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說少做

以前知道要少說多做,只有這樣才能達成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甚至一度覺得像我爸爸那樣,親密關係中語言表達極度欠缺的人,纔是靠得住的典範。

所以,行爲中總會有一種錯誤慣性,覺得有什麼情緒要通過行動讓他人知曉,做出憤怒的姿勢提醒他人我此刻的不良心情。如果這種方法不起作用,還會以更加錯誤的類似方法,再試一次,那就是冷戰。

於是,不論對他人還是會自己,傷害都越來越深,誤會也越來越大。

實際上,在任何一種關係中,最重要的都是在行動前先用語言儘可能冷靜地將感受描述出來,如此他人才有可能獲知你的想法,並做出對應的調整。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纔有可能消除誤會,並走向相互理解的良性通道。

平常推開門,一看到家裏雕塑似的家人,兩人各抱一臺手機,孩子盯着電視,裏面傳來各種瘋狂爆笑或是潑婦罵街。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用語言表達出我的不愉快。而是先做出些動作,狠狠地摔個門,似乎要宣告我回來了,但實際上根本無人理睬。然後,心理想着你們就看吧,時間會告訴你們我纔是對的,接着半句話也不想說,快速喫完飯就進臥室。唯有當孩子發現媽媽回來後,過來找一下我,纔有機會向他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整個過程都是行動在前,語言在後,而語言甚至未能準確地傳達到另外兩尊的耳朵裏。

今天,又看到因刷抖音不願意多看一下孩子班上信息,憤怒的動作似乎又要被優先激活了。但理智控制下,語言衝在了前面,於是讓他人感受到了我不滿,好好看了消息有了迴應,並扔下手機開始讀書。

少說多做,對於某些事兒可能真是有效的,但對於大部分的事情而言,還是需要多說少做,儘量將喜怒形於語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