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考99分跟媽媽說“對不起”:孩子是爲父母而學習嗎?

看到一則媽媽拍的小視頻,河南平頂山的一個男孩,左手拿着兩張試卷,右手拿着獎狀走出校門。

男孩看到媽媽的第一句話是:“媽媽對不起。” 臉上的表情也是怯生生的。

等到男孩走到媽媽身邊時,他又說:“媽媽不好意思,數學只考了99分。”

雖然男孩又揚了揚手裏的獎狀,媽媽也連連誇獎“真棒”,但是男孩的“對不起”和“不好意思”還是讓人聽了不太對勁。

別說男孩的成績已經非常好了,就算是考得不好,也不應該跟媽媽說對不起啊。

這會讓孩子以爲,成績不好就跟做錯了事一樣,需要表達歉意,真的是這樣嗎?

有網友評論說:“爲什麼要說對不起?值得大家深思。”“那一句對不起,是他承接了你們的 壓力。”

而男孩的媽媽在採訪中卻說:“很感動,雖然少了1分,但是他說的對不起,就已經頂了100分。”

很顯然,媽媽是欣然接受兒子的這句對不起的,意味着媽媽也是認可兒子考不到滿分,就需要跟父母道歉的。

學習是孩子的本分,但並不是孩子沒有考到滿分,就是做錯了事情,這會讓孩子以爲是在爲父母而學,並不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1】

成績不好,就要跟父母道歉嗎?

看到一位高一學生在網上提問:成績考的非常不理想,怎麼跟父母道歉?

大家看到這個問題,是不是就覺得很難受,這位學生的問的是“怎麼跟父母道歉”,而不是“ 應該不應該跟父母道歉”。

這說明在他的潛意識裏,已經認可了成績不好就必須跟父母道歉,他糾結的只是道歉的方式。

而從他的描述中知道,上個學期末他的排名是年級前60名,而因爲上網課時沒有認真,導致 這回開學考的成績幾乎班級墊底。

因爲這一次的考試和下一次的考試非常重要,分數關係到是否能繼續留在重點班。

父母因此直接否定了他,認爲無論下一次考得如何,他都會被退出重點班,他現在不知道應該如何跟父母溝通並道歉。

原本我以爲這只是個別現象,誰料上網一搜發現,各大問答平臺上,有很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問類似問題。

有小學生也有初中生,這也說明在大部分孩子的心目中,考不到好成績就要跟父母道歉,這已經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可是從孩子們的問題中,我們還是能夠發現一絲端倪,孩子們當時考慮的都是如何跟父母道歉,卻忘記最應該做的是總結成績下降的經驗教訓。

這可是本末倒置了呀!學習是孩子的事情,當考得不好的時候,及時反思原因爭取下一次考好,纔是激發孩子不斷努力的正確姿勢。

因此,當孩子因爲考不好而向父母道歉的時候,父母不是應該高興,而是應該自省,到底給了孩子多大的壓力?

【2】

激發孩子的學習內在動機是前提。

我家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期末考試成績下來了,數學跟英語考得還不錯,只有語文有點兒拖後腿了,他自己有點兒不開心。

昨天晚上我下班到家,兒子拿了一份暑期計劃書給我看,從每天早晨7點起牀背古詩詞,到上午寫一篇作文和一份閱讀理解,連下午閱讀六年級的必讀書都計劃得清清楚楚。

他跟我說,六年級面臨小升初,如果語文成績再沒有起色的話,會影響選擇初中的範圍,他一定會好好利用暑假兩個月時間努力補課的。

我給他點了一個大大的贊,其實在剛知道他的語文成績的時候,也覺得有點兒焦慮,但是我跟他說:“你覺得應該如何提升語文成績呢?”

只有當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學習本身上的時候,纔不會覺得考得不好就是對不起父母,纔是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前提條件。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或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使行爲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分爲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

有研究表明,過度的外在動機,會減弱一個人做一件事的內在動機。

父母在平時跟孩子說:“爸爸媽媽辛苦賺錢給你上學,你要是考不好,對得起我們嗎?”或者說:“家裏什麼事都不要你操心,還考不出好成績,你好意思嗎?”

這樣持續不斷的語言和行爲上的施壓,就是父母加在孩子身上的外在的學習動機,長期以往必然會導致孩子也認爲,考不好就是對不起父母。

相對應的就是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被削弱,這對於孩子的學習生涯非常不利,畢竟隨着年級的上升,是否擁有內在動機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3】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內在動機?

美國著名的動機發展研究專家 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教授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認爲社會環境可以通過增強三個方面的因素來增強一個人的內在動機,就是勝任感,自主感,和聯結感。

父母在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的同時,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讓孩子能夠勝任學習。

心理學家羅伯特·懷特說:人類有勝任的基本需要,即相信自己能夠有效應對環境的需要。

孩子同樣天生具有勝任感,他們天然地認爲自己能夠勝任學習這件事,重點是父母要讓孩子體會到這種勝任的成就感。

哪怕孩子分數低到不能看,父母也應該說:“爸爸媽媽相信你的學習能力,下一次能進步1分 都是成功。”

這樣孩子的勝任感不會被破壞,纔有可能不斷調整學習狀態,培養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下一次纔會真的有進步。

其次,讓孩子自主安排學習。

有心理學研究顯示,自主的心理需求,是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爲。

父母其實都明白,學習是孩子的事情,但是卻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的學習指手畫腳,剝奪孩子的學習自主感。

科普作家萬維鋼給兒子買了一本數學習題集,原本每天是他給兒子撕一頁做,後來兒子問能不能自己選擇撕哪一頁做,萬維鋼同意後,兒子做題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在孩子開始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可以指導孩子,列出學習計劃,這個過程中儘量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只有孩子的自主感足夠,才願意主動並且持續學習。

第三,讓孩子與父母有聯結。

聯結感的定義,是指一個人與另外的人可以形成親密信任的關係。

父母應該是與孩子有聯結感的第一人選,關注孩子並且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支持,無論孩子學習成績如何,都應該得到父母全然的愛。

做孩子的知心人,當孩子成績下降時,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修正學習態度和方法,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他支持,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責。

父母越是能夠設身處地地爲孩子着想,越是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才越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真正知道學習是爲自己而學。

【4】

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父母就應該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只是法律的要求,更是爲人父母的底線。

學習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父母需要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從學習中體會到世界的友好。

從這一刻開始,做陪伴孩子並且給予孩子全然接納的父母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