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氣、炁的延伸探索

今天發了一篇“何謂氣、氣、炁……”在微信朋友圈裏(上圖簡書)文章,引發有些同修的反饋,下面反饋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故爾全文複製(以下皆從微信中複製粘帖而來):

“@RULAI333 謝謝福老師,

好象正好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合十][微笑]

"修道者認爲這個字是無心,所以這個“炁”也是清淨無爲的意思。既然他是先天存在的, 是一種貫穿宇宙有形和無形之間的一種能量, 可以通過意識利用這種能量以達到養生的目的,那麼在養生上這個“炁”,是身體內部最基本的能量源,我們可以通過特殊的方法將其調動出來,如氣功吐納、靜坐導引術等。

靜坐的人認爲,“炁”的能量可以通過動作和意識相互作用,對人體能達到療愈和保健的作用。"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據傳,這十六個字源於堯舜禹禪讓的故事。當堯把帝位傳給舜以及舜把帝位傳給禹的時候,所託付的是天下與百姓的重任,是華夏文明的火種;而諄諄囑咐代代相傳的便是以“心”為主題的這十六個漢字。可見其中寓意深刻,意義非凡。

其涵義為:人心變化莫測,道心中正入微;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們要真誠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變、不變換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最後使人心與道心和合,執中而行。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據傳,這十六個字源於堯舜禹禪讓的故事。當堯把帝位傳給舜以及舜把帝位傳給禹的時候,所託付的是天下與百姓的重任,是華夏文明的火種;而諄諄囑咐代代相傳的便是以“心”為主題的這十六個漢字。可見其中寓意深刻,意義非凡。

其涵義為:人心變化莫測,道心中正入微;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們要真誠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變、不變換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最後使人心與道心和合,執中而行。

覚明(RUNAI333):

XX好!隨喜讚歎!“道”是以“清靜爲宗、虛無爲體、隱顯爲用”的存在。先天之炁亦可理解爲宇宙洪荒混沌之氣,必須也只有建立在“清靜、虛無、隱顯”的基礎上,才能知曉和體悟其“生生不息”的偉力。“炁”從象形意義上講,上面是“無”字加左邊“一”點,下面是“灬”四點水,亦可理解爲“心”,一個人如果做到“心”上無火(實則火中有水)才能思維平衡,心態安祥,身康體健……才能做到神與氣合、心與道合……要做到心與道合,必須執中而行,這“中”在人體爲“神闕穴”或“下丹田”,神闕穴”古人稱之爲人體的“大中極”,這個區域能量足的標誌是“火熱、充盈……”。“神闕”對應着“命門”區域,故丹家衡量養生的功效標準謂之:“命門起火得長安”。這個區域又是產生生命的“腎精”發源地,精足神炁生,先天㤅生才能制約後天心火上炎,達到至水火既濟,陰陽平衡,心靜神天堂路的目標!儒家孔子從中發現了人心與道心的奧祕,故而提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傳,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人心的危險善變和道心之微妙莫測!同時也告訴人們要想達至人心與道心有機合一的境界,必須“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只有精足了,命門起火了,才能“得到長治久安”的目的。道不是建立在分析思考卻又離不開分析思考,但要有一定的度,這就是“中”,精足執中方能得一而處世,如老子《道德經》所言:“得其一,萬事畢”;釋家《華嚴經》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此方能入㤅入道證道……。道本無言,言語道斷。一點體悟感恩感謝(合十)

@XX:

“謝謝福老師常給指點迷津。感恩[合十][微笑]”

覚明(RUNAI333)

@XX好!“一如感恩(合十合十合十)”


無戒學堂日更第235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