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宋詞(一)

【文字家園】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此二句已成絕唱。是的,這是五代的詞,還未致宋,乃宋之源溯也。此二句依我看,全在於耐人尋味的“溫厚”(《栩莊漫記》)與深遠。有云“詩莊詞媚”者,這話沒錯。這“媚”字,可得好好領會。媚而不淺、不輕、不薄、不妖者,恐怕就合了李冰若(號栩莊)之所謂“悱惻溫厚”了。以女子喻,“媚”得有內涵,耐尋味,“韌如蒲葦柔如水”,恐怕更會惹來情癡男子了。因此,詞之所以繼詩而生而存而延而爲典者,實在是中國文化之“不偏不倚”、溫良厚道之明證了。哪怕當初被稱爲“長短句”,被譏爲“詩餘”,也長短錯落有致,且“餘”到今天而不衰。

再看看全詞,恐怕領會更深了…

            生查子

        [五代]  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澹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牛希濟:五代詞人。生卒年不詳。隴西(今甘肅)人。詞人牛嶠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喪亂,流寓於蜀,依嶠而居。後爲前蜀主王建所賞識,任起居郎。前蜀後主王衍時,累官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隨前蜀主降於後唐,明宗時拜雍州節度副使。

註釋:

煙,指春晨瀰漫于山前的薄霧。

戀人相別,自有一番難言的纏綿。詞人用清峻委婉的語言,描摹出一種深沉悱惻的情緒。上片寫晨景,末句方點出“別淚”,爲“語已多,情未了”張本。白描如口語,卻高度概括,簡約凝鍊。時間消逝得那麼快,分手的時刻終於來臨。征馬長嘶、催上行程,淚眼朦朧,牽袂依依。女子狠着心腸轉身欲別,突然,“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女子看見萋萋遮滿古道伸向遠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將離開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將苦苦地思念他,又轉想到他對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擔心他會不會忘了自己。芳草與自己身上的綠羅裙顏色相同,女子由這一聯想生髮開去:天涯處處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記得綠羅裙(自己),行遍天涯,愛情永遠不變。“憐芳草”即戀女子也。南朝江總妻《賦庭草》雲:“雨過草芊芊,連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詠裙、草同色。杜甫詩云:“名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說睹景思人。這兩句詞化用前人詩句而翻進一層,把許多層的心情意思揉合進去,顯得更爲出色。從女子回身再追補的這句話中,讀者可窺到女子內心深層的祕密。女子祈願的是兩情久長,遠遊他鄉的男子永不變心。意不明說,又非說不可,於是含蓄而婉轉地指草指裙鄭重叮嚀了這麼一句癡語。女子的情深如海,韌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結尾二句,通過聯想,將自然景色與心中感情巧妙地結合起來,寄興幽遠,形象鮮明。這種聯想,在古詩詞中常見,如:見桃花而思人面,見春山而思眉黛,見彩雲而思佳人,其好處在於能巧妙而形象地刻劃出人物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這裏有個問題:“回首猶重道”者是男主人公還是女主人公呢?歷來有不同看法。但這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無須過於較真,你覺怎麼合情合理,就怎麼理解好了。

[集評]:

①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上片別時景,下片別時情。起寫煙收星小,是黎明景色。“殘月”兩句,寫曉景尤真切。殘月映臉,別淚晶瑩,並當時人之愁情,都已寫出。換頭,記別時言語,悱惻溫厚。着末,揭出別後難忘之情,以處處芳草之綠,而聯想人羅裙之綠,設想似癡,而情則極摯。

②  栩莊《栩莊漫記》:“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詞旨悱惻溫厚,而造句近乎自然……”

文字家園詩詞投稿專題

  2021.8.3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