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母親相處

昨天晚上,因爲母親的一句話,讓我一個晚上都難以入眠,心情低落,我甚至想着母親趕緊回老家去吧,在這裏,弄得我們大家都不開心。後來,我想通了,也就原諒了母親。

自從去年九月份以來,母親就從老家來到了我所在的城裏,通過我媳婦的關係,母親進入到了一家比較有規模的火鍋店打工,工資還可以,一個月三千元,管喫。

母親在火鍋店裏很受歡迎,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爲火鍋店的老闆是我媳婦的表姐。其他人可能會看在我媳婦的面子上,照顧我母親。

因爲是在火鍋店上班,母親每天晚上下班時間在10點左右,而母親又不會騎摩托車,所以,每天晚上,接送母親的任務就落在了我的頭上,爲此,我也很煩惱。

我工作原因,每天的節奏也很快,所以,每天接送母親的話我的身體也喫不消,主要是休息的時間推後了將近一個小時,以前的話,我晚上十點就睡覺了,現在就得十一點了。

沒辦法,這是我的母親,是生我養我的母親,所以,我有責任、有義務接送母親,就這樣,母親在火鍋店裏工作將近一年了。

母親在打工掙錢,我和媳婦說過,咱不能要母親的錢,因爲母親還要攢錢給弟弟娶媳婦,而且母親也沒有什麼積蓄,讓母親給自己攢一點錢吧。

媳婦很通情達理,所以,儘管母親在我們這裏喫住,我們沒有讓母親掏過一分錢,這期間,母親和媳婦相處得比較好,因爲我媳婦比較通情達理,很少計較。

期間,兩個人也就因爲母親有一次偏心弟弟,當着媳婦的面說,要給弟弟一套四件套,發生了一點不愉快,後來,通過我的調節,雙方很快就和好了。

然而,就在昨晚,因爲母親的一句話,差點讓我氣瘋了。

主要是二寶現在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我們都很着急,也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在做康復訓練,因爲據說是發育遲緩,神經系統的問題,所以,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做康復訓練。

每天我媳婦都會帶着二寶去婦幼保健院,按人家醫生的安排做訓練,現在二寶的情況越來越好了,走路走得越來越穩當了,而且意識也慢慢發育了。

放在以前,給二寶說話,他都沒有反應,現在你讓他拿東西,他都會給你拿過來,也喜歡看動畫片了,我想這是好事情啊。

醫院的主任是我一個熟人,她告訴我媳婦說:想讓孩子的大腦發育快一點,所以,建議給孩子帶上經顱磁,一次五十元。

雖然這樣一個月可能要增加一千五百元的開銷,可是,爲了二寶的健康,爲了讓全家人都放心下來,花多少錢都不在乎。

再說,我現在是車間副主任,一個月近萬元的收入,對我來說,也是能夠負擔得起的,所以,我很支持給孩子帶上經顱磁。

然而,就在昨天晚上,我接母親回家的路上,我們聊得很不開心,我都想讓母親回去了。

我對母親說:“媽,我們計劃給孩子帶上經顱磁,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讓他早一天說話,這個一天下來就五十元”。

誰知道母親卻說:“都怪讓孩子改了姓,把孩子影響了”,聽完這句話,我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因爲我很忌諱別人說孩子改姓的事,而且,我也不喜歡別人說孩子的不是。

誰知道母親說完這句話後,又補了一刀:“要孩子也不要一個健康的孩子”,聽到這句話後,我瞬間火冒三丈,這不是說我的孩子不健康嗎?,這居然是一個奶奶說的話,我瞬間火了。

說完這句話後,我也沒有客氣,我對母親說:“你能不能不要給我添堵,孩子做康復訓練,沒有問你要過一分錢,也沒有讓你管過一天,你還說這樣說話,讓人添堵”。

母親見我生氣了,所以,就自言自語說:“人老了,不會說話”。

到家後,我又主動和母親言和了。因爲我不是小家子氣,雖然我的心裏還是很生氣的,可是,這是我的母親啊,我知道她不太會說話,還比較小家子氣,把錢看得比較重。、

在我們一起生活的日子裏,母親經常會說一些讓我不知所措的話,不顧及我的感受,讓我很不開心,可是,我需要自己開導自己,這是我的母親啊。

母親是我的親人,我怎麼能讓她回老家了,她還想給弟弟掙彩禮錢。兩代人本來就有代溝,彼此的觀念、思想都不一樣呀,在一起生活,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想只要做到以下幾點,或許能夠避免不開心。

第一,多溝通,有問題及時說明白

兩代人在一起相處,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定要及時溝通,溝通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溝通可以預防大的埋怨,話說開了,也就解開了心結,千萬不要把話藏在心裏,讓自己生悶氣。

第二,多關心,有時候一句關心的話,勝過一堆錢

作爲子女要多關心父母,作爲父母也要多理解子女,如今,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又有這樣、那裏的問題,或多或少經濟都很緊張,有時候一句關心的話,就能讓人擁有自信,就能讓人繼續奮鬥。

第三,多付出,親人之間不要太計較

親人之間,不要太計較,尤其是在錢上面,作爲子女要體諒父母老了,對錢看得比較重,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我潛意識,而父母也要理解子女的不容易,能幫忙儘可能的幫扶,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太大了。

第四,多盡孝,爲自己不留遺憾

作爲子女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父母老了,到自己這裏生活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盡孝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好好地孝順父母,發揚咱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要等到父母去世了,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總之,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建議父母老了,多和子女住在一起,彼此陪伴,孝敬父母,也是人生的另一種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