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匯能二班”新員工線上專題訓練營的問題回覆:自律和不自律能帶來什麼?

關於“匯能二班”新員工線上專題訓練營的問題回覆

1. 接龍提問

2. 問心無愧

3. 自律與不自律會帶來什麼?

回覆:

自律可以讓你多點吹牛逼的事情,尤其是當自己不夠牛逼的時候。

不自律可以讓你得到釋放,尤其是我們被生活捶打的時候。

自律可以讓普通人多點做成事情的可能性,然而也未必100%能做成,或許自律是很多普通人安慰劑。

不自律可以讓很多沒有做成事情的人多點理由,當然也可以讓一些天才去吹牛逼,隨便做做都能秒殺終生。

自律和不自律就是自己要選擇的兩種生活方式,木有對錯優劣,我不認爲每個人每件事每個時刻都要做到自律,我們只是中肯地面對自己,問問自己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做到自律?哪些事情可以放過自己讓自己“浪蕩不羈愛自由”。

4. 衡陽分公司-王彩玲 :壞習慣去了又來,如何控制?我想知道楊老師面對自律中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勉勵自己的

回覆:

我們總希望有“一招殺敵”的祕笈,然而,事實是,即使用一個招數把一個敵人殺死,新的敵人就又冒出來了。

就如張文宏醫生關於新冠病毒的解讀:我們要做好和病毒長期共生的準備。我來引申一下,我們要做好和壞習慣長期共生的準備。

對於壞習慣來了又去,藉助《總體戰》中的一句話:戰爭以一方喪失戰鬥意志爲終結。

如何勉勵自己?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一息尚存決不放棄。


5. 想知道老師有什麼方法克服壞習慣,比如說不自覺刷手機,然後就忘了看手機的初衷

回覆:

不自覺刷手機是正常行爲,因爲所有手機功能的設置有大量的心理學家和行爲學家的參與,目的就是讓你停不下來,作爲普通人,怎麼能抗拒那麼多大師的傑出設計。

我能做到不刷手機的時候就是講課的時候,因爲不能動手機,由此可見,讓自己有重要的事情做才能遠離手機的誘惑。


6. 邵陽分公司吳羣羣 想問老師,怎麼改善拖延症的壞習慣

回覆:

拖延症什麼時候成了一種“症”或者一種需要克服的壞習慣?可能是被某些專家命名之後。

可以說,我們自帶的都是拖延症的基因,試想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正在大森林遊蕩,那些聽到外面的風聲就立馬跑出去的,大多有去無回,所有活下來的基因都是躲在山洞裏懶得出去的那種,(關於基因的原理推薦大家讀一讀《自私的基因》,你會對自己更多釋然和包容)。

想想看,你什麼時候最不拖延?一般都是有“deadline”的時候,就是說下週五要交一篇報告,一般而言到了下週四晚上纔會文思泉湧,就如我兒子這幾天在瘋狂補暑假作業一樣。

給自己要做的事情設定“deadline”是我認爲最有效的方式,就如我給自己每天設定的一篇筆記的打卡。

7. 如何長時間的推遲滿足感

回覆:

這裏的“長時間”有多長?一週?一月?一年?一生?每個人的時間顆粒是不一樣的,我們只能在自己承受的基礎上去適度延長。

“逃避痛苦”和“追求快樂”都是人性,如果想要逃離的痛苦程度越深,如果想要追尋的快樂越大,我們能承受的延遲滿足就能越長。

你的痛苦和快樂只有自己知道,何況,如果自己覺得沒啥痛苦要遠離,沒啥快樂要追尋,何苦要折磨自己延遲滿足呢。

其實,我想說,如果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選擇,誰願意選擇苦哈哈的推遲滿足。所以說,推遲滿足是反人性的,只能短時間爲之,長時間真心難,當然那些長時間能做到延遲滿足的,都是神人。


8. 懷化+潘君 想請問楊老師,有什麼好方法能在較大的場合發言很好控制自己情緒?

回覆:

在較大的場合發言,可以說所有人都會感到緊張或者恐懼這種情緒,如果有人說他壓根不緊張,那我會很負責人地說他在說謊。

在公衆面前發言感到緊張是植根於我們基因裏面的,試想遠古時期當我們的祖先面對一羣目光炯炯盯着自己的人,會是什麼感受?一定會覺得要被喫掉了太危險了需要趕緊逃跑,從而你就可以理解爲啥站在公衆面前手腳會抖大腦會空白了吧?因爲身體的能量會爲了逃跑自動轉移到手腳,大腦因爲缺乏能量而導致一片空白讓自己準備的東西都忘記了,而手腳中因爲聚集了能量但又不能逃走還必須要站在臺上,這時候就需要通過手抖腿抖把能量卸掉。(再次推薦《自私的基因》,對我們人體自身多點了解。)

基於這種自帶的緊張情緒,我們需要做的有以下幾件事情:

1、學會和緊張情緒和諧相處,而不是迴避,在課程中我們提到過“看見即是降伏”,有時候在公衆面前直接承認“我現在有點緊張”會讓自己放鬆下來,也會讓臺下的人對你更多接納;

2、越是陌生的環境越會讓自己緊張,想辦法讓自己提前熟悉環境,包括聽衆;

3、對自己的發言內容要更加熟悉,更多準備和練習,保證自己在大腦一片空白時憑細胞記憶也能順下來,可以借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舉例說5月份我被朋友邀請發表20分鐘的演講,我一共寫了6遍講稿,在上臺之前起碼熟悉了20遍;

4、在聽衆中找到面善的進行目光交流,可以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


9. 邵陽分公司楊熙 自律前,中,後的感受

回覆:

自律前:覺得這是一件超級牛逼的事情,感覺可以讓自己脫胎換骨再世爲人。

自律中:覺得這是一件超級沒意思甚至說沒價值的事情,偶爾會懷疑自己偶爾會想要放棄。

自律後:覺得這是一件超級平常的事情,就如同每天的喫飯睡覺一樣,沒啥值得吹牛逼的,當然也是因爲自己沒有脫胎換骨再世爲人。

那爲啥還有修煉自律這件事情?起碼讓我們在極度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想要徹底躺平的時候覺得自己還能做點事情還有點價值。


10.一味的付出但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回報,這時應該如何抉擇?

回覆:

我們過去以爲“一味的付出”就應該達到我們“預想的回報”,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即使有一個說法叫“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堅持一萬個小時,他就能成爲這個領域的專家。事實上,無差別重複一萬個小時還是不能成爲高手,想想看家門口下一輩子象棋的大爺大概率不會成爲頂尖棋手,相反還有可能一直都是臭棋簍子。

刻苦和勤奮固然重要,然而成功的關鍵不只是刻苦和勤奮,還得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推薦“刻意練習”這種訓練方法(可以讀《刻意練習》這本書)。

刻意練習是一種有目的的練習:①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積跬步以致千里;②保持專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於你的任務上;③需要反饋,反饋會幫你搞清楚哪方面不足,離目標有多遠;④走出舒適區,不走出舒適區永遠無法進步。

刻意練習又超越於有目的的練習。首先,刻意練習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其次,刻意練習需要一位佈置練習作業的導師。其三,有目的的練習區別於天真的練習。天真的練習只是埋頭重複,無法實現個人提升。

當然,如果你參照了“刻意練習”的方法依然沒能獲得成效,那就放棄吧,說明這件事還真的不適合我們做。


11.邵陽分公司 趙爾文 :想問問老師,在大場合應該如何克服自己緊張的心理

回覆:參照問題8的回覆。


12.婁底分公司梁瑋 :自律中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一定的毅力來維持的(使命感不強烈時),那是否可認爲毅力是自律的形成的重要支撐,是的話與楊老師您所說的自律認知誤區第四點是否相矛盾。

回覆:

關於矛盾,用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句話:檢驗一流智商的標準就是在他的腦海中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然而他卻依然能夠正常行事。

如果你覺得“使命感不強烈時”需要毅力那就用毅力去養成自律的習慣,這需要你的踐行,如果通過毅力可以養成自律的習慣,當然最好啦。

我所說的“自我管理≠非凡的毅力”,更多是因爲自律的習慣是長期的行爲,毅力這東西很難支撐長期。我爲啥知道?因爲我憑毅力做到過三年4點鐘起牀,我憑毅力做到過每個月跑150公里,我憑毅力做到過20天減10斤,然後呢?沒有然後,生活該是啥樣還是啥樣,那些事情僅僅是做過而已,沒有成爲我真正的自律習慣,而我的每天一頁手寫筆記竟然持續下來了,爲啥能持續?因爲不需要毅力,這件事情很簡單又是我發自內心想做的。



13.老師可以推薦做那些自律的事情嗎

回覆:

在開課我就在PPT中寫到:自律的底層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使命感和責任心。

價值觀是你判斷事情的重要程度或者對錯的標準,也只有你自己知道,每種價值觀都有截然相反的對立面,你只能選擇一種,這個選擇只能你自己來做,因爲每個人只爲自己的人生負責。

使命感的直白解讀:你要如何使自己這條命?就是說你打算每天怎麼耗費掉這24小時,這也是你自己的選擇,我的快樂不代表你的快樂,甚至說我的快樂耗費時光的方式說不定是你的無敵痛苦。

責任心就是你要爲自己的人生負擔起多大的責任?借用課程中提到的“重孫輩法則”,你希望你孫子的孩子怎麼來緬懷你?

認真去生活,用心去工作,在不斷的挫敗中找到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在不斷的嚮往中找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不急,我們還年輕,有大把時光可以試錯,可以嘗試,順便說,我是到了36歲之後才慢慢找到自己值得自律的事情,好汗顏,所以,加油,年輕人,未來可期。


14.永州分公司 馮智力 自律能養成文明習慣嗎?

回覆:

從提問類型來講,這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式提問,也就是說我的答案已經被鎖死在“能”或者“不能”。

如果在提問中想要確定自己的答案,就可以使用封閉式提問,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信息,那麼可以採用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提問就是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關於自律是否能夠養成文明習慣?我會覺得這兩件事情的關聯並不是很大,如果非要強關聯的話,那就是都需要“自我約束”,只不過自我約束的方向是不同的,自律的自我約束更多是爲了讓自己更舒服變得更好,文明習慣的自我約束是爲了讓別人更舒服。


15.衡陽分公司-陽卓君如何通過自律把想做的事情變成正在做的事情

回覆:

用曾國藩的話講:大處着眼小處着手。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拆解開來,變成不需要毅力不需要難度的小事,然後就是曾國藩說的另一句“日日不斷之功”。

在課件中我分享過喬布斯的那句話:做夢的人和做事的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馬上行動。

從今天就開始做吧,那麼這件事情就成爲了正在做的事情。


16.自律要人監督嗎 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嗎?

回覆:

“自律要人監督嗎”,這就要談談自律和他律的關係,一定程度上來講,自律和他律不是截然對立的,有時候他律還會有助於自律的行程,這就如自己不願意跑步,然而加入一個跑步的社羣還交了對賭基金之後竟然開始了跑步並且成爲了自己的自律習慣。

他律的力量非常強大,想想看學校教育就知道了,不管當年的我們有多麼的不愛學習,在老師和家長的他律之下我們都“自律”地學習,起碼是表面的自律,然而,這種他律會不會真正的讓人自律,想想看沒有老師和家長的他律之後,還有多少人真正地熱愛學習。

“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嗎?”,根據學習圈理論,一個人想要有真正的進步,就要不斷地跨出我們的舒適區進入到學習區,一個人真正的自由就是讓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地擴大。

在舒適區呆久了會有“空虛無聊寂寞冷”這樣的感受,如果能夠承受,當然可以一直呆在舒適區。


17.懷化+肖健航在性格衝動的時候,如何自律自己呢

回覆:

性格衝動的時候需要的不是自律而是情緒管控的能力。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性格衝動之後分析下,我們的情緒由何而來?到底是什麼觸發了我們的情緒?如果下次再次遇到同樣的事件,我們該如何轉換我們對這樣的事件的看法從而去改變情緒。

心理學家艾利斯有個關於情緒管控的ABC理論,艾利斯認爲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爲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如果非要在性格衝動和自律之間找點關聯,那就是讓自己在每次性格衝動的時候做到主動分析自己。


18.永州分公司 陳豪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上的自律?

回覆:

通過這個問題我可以這麼理解麼?有些工作上的自律會影響到了生活,例如今日是今日畢就會導致加班不能按時回家,或者說有些生活上的自律會影響到了工作?例如相對要健身要學習要早睡早起這樣的生活習慣影響到了工作?

我只能說這世上哪有平衡?即使是平衡也只是暫時的,很快就又會失衡,我們就是在動態的失衡中不斷地去調整從而達到平衡,這樣表達有點拗口,舉個例子,就如騎自行車,每個動作拆解開來都會讓自行車失衡,然而連貫在一起就會讓自行車保持平衡。


19.永州公司+王志雄如何通過一律,長期推薦自己的計劃呢?

回覆:

這個問題我可以理解爲筆誤麼?“如何通過一(自)律,長期推薦(進)自己的計劃呢?”

可能這個筆誤就是不小心,不過我們要學會從自己的不小心中去覆盤自己的做事習慣,所有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累積而成,所以纔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如何“如何通過自律,長期推進自己的計劃呢?”那就是每天做好一點和計劃相關的小事就可以啦,例如在下次發送任何信息之前都檢查一遍,例如在提交報告之前再複述一遍,例如在發任何一條朋友圈的時候都打一遍草稿。


20.衡陽分公司–周慶鈞老師每天早起是定一個鬧鐘還是定好幾個

回覆:

我會習慣性地定兩到三個鬧鐘,例如打算6點起牀,我就會在5:50定一個,6點定一個,6:10分定一個。

其實,早起與否和定幾個鬧鐘沒啥關係,我們很多時候無法做到早起是因爲早起後木有值得期待的事情要做,或者說木有必須一定要完成的工作。


21.懷化分公司楊登中 自律和現實衝突要如何調節兩者關係

回覆:

自律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讓現實生活更美好麼?有衝突咱就去調整,當然如果你能改變現實那是最牛的,然而大概率只能改自律。

我舉一個自己的

這裏就涉及到一個心態問題,認爲自己只要一天做不到自律就“破功”了。就如你決定健康生活晚上清淡飲食加運動,然而正好碰上部門聚餐或者同學聚會,難道你要在餐桌前用喝水替代喝酒?如果你真能做到他們還能包容,那當然最好啦,不過我懷疑以後大家再聚會就不會叫你啦。(我發現我自從開始恢復正常喫飯喝酒之後,我和朋友們都更開心啦,由此可以知道楊老師之前所謂的自律和現實發生了多麼大的衝突。)

我們要不要堅守自律?當然要,只是這種堅守更多是自己的事情,不能給周圍的人造成麻煩,而且這種堅守也不是說需100%的完美做到,只要做到大概率就行,具體多大概率算大呢?根據我們大學學過的概率論,小概率一般在30%以下,大概率在50%以上。也就是說,生活中我們能在一半以上的時間做到自律就已經算做到了,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爲了提高這個做到的概率。(即使我說我恢復了正常的喫飯喝酒,那也不是說我天天都是大餐和喝酒,每週安排兩次還是可以的。)


22.益陽分公司-方欣  自控 自制 自律 三者存在着什麼關係?如何可以消減在這過程中產生的焦慮

回覆:

“自控 自制 自律”這三者的關係可以理解爲:自控和自制是自律的基礎,是練就自律的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哪怕是一個小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都要慢慢學會自控和自制,正好明天就要開學了,大部分孩子在暑假中都是優點放飛自我的,然而一開學就要努力做到“自控和自制”,但這不能說孩子就自律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感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二是做了之後渴望快速看到結果。

如何緩解焦慮?快速行動,長期主義,秉承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心態。


23.懷化分公司楊健凱 如何制定一個長期並且合理的方案來養成自律的習慣

回覆:

 “長期並且合理的方案”從何而來?更多是來自於“短期並且不合理的嘗試”,就連國家政策都在做年年修訂,何況我們自己踐行的方案呢?

就從當下開始,就從三天的計劃開始,就從不合理的踐行開始,在實踐中去調整去優化,借用互聯網公司常說的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就拿我的手寫筆記舉例吧,我剛開始就是爲了訓練自己畫簡筆畫,每天畫一幅,後來覺得太沒價值,就開始加了讀書筆記,再後來覺得太沒挑戰,加了練字,再後來覺得太沒創意,就加了排版……附上我最早打卡的一張照片,說實話,那時候我也想象不到5年後竟然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24.張家界分公司彭若溪 :自律的人是否自我情緒調節能力都比較高呢?請問楊老師有什麼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嗎

回覆:

自律的人的確可以正向影響到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因爲自律的人一個關鍵特性是能做到覆盤,當一個人在情緒來的時候,能夠跳脫出去覆盤,會很好的幫助自己調控情緒。

具體的情緒調控ABC理論,可以參照問題17的回覆。

有效的情緒調控基礎,就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情緒是由何而來,即喜、怒、憂、思、悲、恐、驚,產生每種情緒的原因不一樣,需要的調控手段就也跟着不同,例如悲來自於失去,面對失去我們不自由的就會備上,例如對於歲月流逝的悲傷,例如對於喪失錢財的悲傷,例如對於喪失生命的悲傷,老祖宗其實給我們流傳下了各種情緒調控的諺語,例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例如“破財免災”等等。

關於情緒調控,推薦一本書《情緒急救》,相當於給予我們一些“情緒創可貼”。

最後,我想說,我們是有七情六慾的人類,學會和情緒好好相處是終身的功課。

順便說,我這段時間讀《論語》,對我的情緒調控很有幫助,你也可以試試。


25.如何像老師一樣對工作充滿激情!

回覆: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課程你已經講了50遍,重複講第51遍時還有沒有激情?事實上,很難再有激情,那爲什麼大家看起來的老師還很有激情呢?因爲這是職業素養。

由此可見,激情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推薦閱讀一本書《高能量姿勢》,這本書的作者指出,每天你做一些高能量的姿勢,你的狀態就會號很多,例如雙手叉腰,例如高舉雙手等。

一個人生活中保持長久的激情,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爲她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常說“希望之光點亮生命”。這份希望不僅自己相信,如果一羣人都相信,激情必定產生,就如我的激情不僅來自於我堅信80歲那年依然站在講臺上講課,而是因爲我身邊有一羣女人她們比我更堅信這個夢想。

從2019年我開啓了“時間的玫瑰——倒數第40場主題演講”,到今年7月18號我昨晚倒數第38場主題演講,全國各地趕過來100多人蔘與,下面這張圖就是當時慶典的合照。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一定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磨難,然而,就如尼采說“當我知曉了生命的意義,我便可以忍受一切”。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那不僅是我們前進的方向,還是我們激情的源泉。

26.婁底分公司 陳聰海 如何避免假自律,避免自律和不自律之間的循環

回覆:

“假自律”時間久了說不定就成了“真自律”,不是有句話“假話說1000遍就成真話了麼”。不過說過假話的人就知道,天天說假話考驗的是心理素質,而且要面臨着假話隨時被拆穿的可能。

生活本就苦難重重,何苦再用“假自律”來折磨自己呢?還是放過自己吧。要想吹牛逼可以找點別的不太虐心的事情做做。

自律僅僅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適合自己愉悅自己最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變得不自律,是因爲我們選擇的那些所謂自律項目實在是太虐,超出了我們的暫時承受範圍。


27.婁底分公司-曾毅夫自律首先要做到哪幾點

回覆:

自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想清楚自己爲什麼要“自律”。

我們要建立“黃金思考圈”的思考習慣,即思考從內到外分爲:why—how—what,普通人思考一件事情都是從“what”開始思考,即需要做什麼,而真正的思考者一定是從內核開始思考,即“why”。

每個人想要開始自律的原因都不一樣,找到那個必須一定要開始的“剛需”,就是那個別人想要攔住你但你壓根停不下來的那個理由。

其次,找到一個自律的圈子,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很自律,這種潛移默化就會影響到自己。

最後,別太把自律當回事,只不過就是每天做點對自己未來有價值的小事而已,做就行了,管它和自律有沒有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