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禹治水看我們今天的城市管理 文/老春(原創)

文/老春(原創)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還記得。跟鯀治水採取堵的方式不同,大禹治水採取的是疏的方式,他把阻礙洪水的那些障礙排除掉,讓水順順利利地流進了大海里,從而治理好了水患。

我們現在很多地方的城市管理其實採取的就是鯀治水的方式——堵。但凡跟地方主政者治理要求不一致的,就得清除。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給以後的城市治理埋下了很多隱患,使得後來者面對的問題十分棘手。

當然,有些問題也會在當政者還沒離開地方的時候就爆發出來,一旦爆發了怎麼辦呢?打壓下去!這跟鯀的治水方式簡直就如出一轍。

某地爲了創建文明城市,要求各單位安排人員穿上志願者的黃馬甲去道口執勤,監督行人走人行道和斑馬線。時間爲早上7:30到9:00,中午10:30——12:00,1:00——2:30,下午4:30——6:00。

此舉一出,各單位負責執勤的人員是罵不絕口。爲啥?因爲不守規則的行人大多是中老年人,這些人自由自在走慣了,你不管他他都看你不順眼,你真要去管他,他除了罵你個狗血噴頭,就是繼續我行我素。

再者說,對於不守交規的人,志願者發現了能怎麼辦?也就只能耐着性子勸,你又沒有執法權,誰搭理你呀?

當然,有些好說話的你指出來他們會十分配合,但有些人可就不了。他們不理你那是你的造化,真要跟你理論起來,你還真說不過他。

更主要的,這都是超時工作,還沒有工作補助,擱誰誰能願意啊?所以大家一肚子意見,可是又不能不執行,你不執行他就拿年底的績效工資卡你。棍子在人家手裏,你不聽也不行啊。

這種治理行人亂穿馬路,不守交規的情況其實就是堵。也就是重複了鯀的治水方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認爲,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疏與堵相結合。

比如,爲什麼一些人不守交規?難道僅僅是因爲方便?他們不知道危險嗎?我覺得沒人會不知道危險,有些人之所以橫穿馬路,是因爲趕時間。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城市裏斑馬線的設置位置你就會發現,其實一些斑馬線的設置並沒有認真考慮羣衆的出行需求。而且,在一些需要過街天橋的地方,也沒能設置過街天橋。

沒人願意在車流裏跑來跑去,當然那些沒有規則意識的人除外。如果斑馬線距離他要去的路口過遠,你說他會跑大老遠的去過斑馬線嗎?所以合理規劃斑馬線的位置,增設過街天橋,這纔是減少橫穿馬路現象的疏的方法。

至於堵,其實不用那麼多志願者上街。你只需要通過路口的攝像頭把那些違反交規的人拍出來,然後在主要路口的大屏幕上和當地電視臺播放,並利用大數據找到當事人進行教育警告,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真有那不聽邪的,罰他去路口執勤,或者將其行爲記入個人誠信檔案,使其生活受到影響。這樣的辦法比讓各單位的工作人員上街去執勤效果要好得多,有些人你不讓他知道痛,他是不會改的。

城市治理,需要智慧,其實更需要人性。多站在羣衆的角度考慮問題,有些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多利用現代技術治理,有些現象也是可以杜絕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