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今夕夢,到蜀到錢塘。

寄江南故人  

家鉉翁 〔宋代〕 

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鄉。

不知今夕夢,到蜀到錢塘。

賞析

詩作於南宋滅亡後,分兩個層次。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詩人客居臨安,每當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後兩句寫宋亡後的,自己被俘到了燕京,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

這首小詩作於南宋滅亡後,分兩個層次,成今昔對比。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因爲北方領土先後被金元所佔,宋偏安臨安,所以家鉉翁住在臨安,每當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家鉉翁是四川人,聞鵑事切合自己,用的是四川典故:相傳古代蜀主望帝失國後,他的魂魄化作杜鵑鳥,鳴聲悲哀,常啼至口角流血而止。古人常以杜鵑啼血典來寄託家國滅亡之痛。而杜鵑的叫聲又如同“不如歸去”,家鉉翁“聞鵑憶蜀鄉”,既是對國土淪陷表示憤慨,又寄託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  

後兩句寫眼前,南宋已經滅亡,自己被俘到了燕京,這時候恢復失土已成畫餅,不要說北方,就是南方,包括以前所住的南宋都城臨安,也都成了異族統治的天下了。由此,家鉉翁無限悵惘地問:今天晚上做夢,是夢蜀地還是夢臨安呢?言下之意,兩地分別代表家與國,都是那麼地使他思戀感傷。 

前後二層,後層是前層的延續,前層是爲後層預做地步,這就是論詩者所謂的加一倍寫法。詩在謀篇手法上顯然是參考了賈島的《渡桑乾》詩:“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但賈島詩只是抒發久客遠遊的思鄉之情,家鉉翁詩卻表現亡國之恨,更加催人淚下。通過遞進,前面本來是很突出的思鄉之情,忽然又加入了新的內容,更顯得沉痛。家鉉翁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在感慨興亡盛衰的詩中很普遍,典型的可舉虞集的《挽文丞相》詩,末聯說:“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用晉過江諸人新亭灑淚嘆中原淪喪的典故,說那時還有半壁江山,如今連一點殘山剩水也沒有了。這與家鉉翁夢四川、夢錢塘同一機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