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我曾來過

帶着對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嚮往,追尋着書本里秦始皇兵馬俑的神奇。經一夜奔馳,跨三省,越過兩千裏山河,我們來到了夢牽魂繞的古都西安,開始了爲期三天的古都之遊。

到早上九點,經過了十五個小時的奔馳,我們終於來到了故都西安。簡單喫過的早飯,顧不上休息。我們就緊跟導遊急切地走進西安,去尋找歷史的足跡。

說是古老,那只是在我們印象中。現在的西安似乎更像一座現代大都市。挺拔的高樓林立,馬路上小車奔馳。如果說它曾經是十三朝古都的話,那也只有一座明代建設的皇城還有一點點古意。

車行駛在西安的街道上,隨着導遊小王的講解,遠眺曾經的明皇城,雖然城樓依然巍峨,城牆垛口儼然,卻沒有了把守的士兵。在周圍穿梭的車流、嬉鬧的人羣包圍下,它顯的是那樣的孤單與無助。

是否這就是歷史,曾經的輝煌隨着時光的變遷而慢慢消逝!即使有幸被保存下來的,也會和當時代格格不入,顯的那麼不和時宜。我真有點可憐起歷史來,雖然,沒有絲毫的資本去那樣做,但這並不能阻止心裏那麼想。

本來是打算去參觀歷史博物館,但導遊說我們去晚了,上午的參觀名額已經滿了,只好下午去了,上午改到去大雁塔北的廣場去遊覽。

說起這大雁塔,那可是西安的標誌建築,也早已聞名遐邇。但導遊說,現在的大雁塔已經封閉了,是不會安排去參觀的,也只能遠遠地眺望一下塔的倩影了!所謂可遠觀不可攀登也,好像是因爲大雁塔已經傾斜的緣故吧。

遠眺大雁塔,似乎沒有想象地神奇。青色的塔身,並不是太高,與想象的崔巍高聳有着很大的反差。當初玄奘大師親自設計修建了它,是爲了弘揚佛法。如今大師不再,塔身傾斜,慨嘆之餘,讓人平添許多的憂思法古之情!

心有所想,一片悽然之情油然而生。但目之所及,卻是一片欣欣然、或者更應該說是一種繁榮熱鬧之景。因爲在這塔的北面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廣場,據說還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

爲什麼要建在這裏呢?也許人們是怕這千年的古塔寂寞,故意把音樂噴泉建在它的身邊吧。隨着優美的音樂聲起,無數晶瑩透亮的水柱也翩翩起舞,或高或低,或起或落。時而如金龍戲水,直插雲霄;時而又如天女散花般飄落,端的是落英繽紛,美輪美奐。面對如此壯觀之景,人們歡呼雀躍,有人甚至跳到了水裏,去感受那一份噴薄的激情。

那一刻,我卻沒有歡呼,沒有雀躍,更沒有激動地跳到水裏去。不是因爲導遊告誡我們說那樣會有危險,也不是因爲我是一個初來咋到的遊人,更不因爲我文明到不敢在衆目睽睽下張狂。

是大英雄應該有真性情,玄奘大師是大英雄,在他面前,也許只有聆聽纔是對大師最好的悼念。千年的風雨剝蝕去了大雁塔華麗的色彩,留下着也僅是空殼,就是這空殼也早已經被補綴過多少回,但大師的執着與高尚卻依然光亮如新,永留在心間。

有些東西舊了可以翻新、再造,唯有歷史卻沒有人能再造。何況歷史本來就是舊的,曾經的纔有機會沉澱成歷史,但曾經的卻不一定都能修成正果。歷史應該是時間的精華,是滾滾紅塵涅槃後的舍利。走經陝西曆史博物館,我知道了什麼是歷史,因爲我似乎觸摸到了它。

下午,豔陽高照。雖然時令已經進入初秋,可是,這兩天的氣溫卻出奇地高。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幾十年未有過的高溫。這也許是在考驗我們的耐心與誠意吧,因爲上午沒有能有了參觀的名額,所以,匆匆喫過午飯,我們就來到博物館門前排隊等票了。

現在的博物館是無償參觀,所以往往是人滿爲患。看着排成長龍般的遊人暴曬在驕陽下,我真有點感動了。還有這麼多的人喜歡歷史,仰慕我們曾經的輝煌,在這個萬般皆下品的純物質時代,不也是最令人驚喜的嗎!何況人流中,不僅有我們國人,還有許多膚色不同的外國遊人。

來到這裏,我們是爲了尋求曾經的輝煌,是爲了用歷史的甘露來滋潤焦渴的靈魂,是爲了文明的復興積聚力量和信心。那麼他們呢?這些與我們的歷史沒有一絲瓜葛的外國人,對於我們的文明,他們又能認識多少,又能有多少的認同呢!

隨着人流走近寬敞高大的展廳,雖然外面酷熱難耐,而這裏卻清涼伊人。不是因爲有千年的青銅,更不是因爲這裏有多少文明與發現。因爲裏面開啓了空調,因爲文物是需要保護的,要恆溫恆溼的環境。就像這歷史,有是竟然脆弱的就像一層薄如蟬翼的紙一樣,你幾乎不能去多看它一眼,甚至你呼出的氣都會令它破碎。

歷史呀,需要你我去珍惜!請小聲喧譁,請放慢腳步,請用心去看,而不僅僅用眼睛,用鏡頭去記錄。博物館裏的文物很多,但博物館裏的人更多。如果能平均分的話,每個人幾乎分不到一片文明的碎片。一個遊人說,這麼多的寶貝,要是能拿回家兩件就好了。

你也會有如此想法吧,如果有,也許你並不需要在心底羞愧地責備自己。面對如此珍寶,心動的是每一個俗人。但是,每一件珍品卻只能看,不能摸。隔在你和它之間的不單是厚厚的玻璃,還有用時間打造的鎧甲。真品永遠不會屬於哪個人,一旦你能摸到手裏,那一定是徒具型表的贗品。文物是可望不可即的遙遠,即使近在咫尺,卻是兩個不同的時空世界。

博物館的文物太多了,多的令你眼花繚亂,多的讓你心煩!恨自己爲什麼只有兩隻眼睛,更恨導遊爲什麼這樣吝嗇參觀時間。

從博物館裏走出來,歷史的清涼頓時又被現實的的燥熱包圍,好像你剛纔不曾經歷歷史的廕庇一樣。也許從來就沒有什麼歷史,青銅鼎屬於青銅時代,陶瓷罐屬於陶瓷時代,而我們只是屬於現在的時代。

如果以後我們成爲歷史,那又會是一個什麼時代呢?後人能給我們的時代命名一個什麼呢?我們還是否有讓後人記住的名字呢?也許是一個無‘名’時代吧。無名就無名吧!無名乃天地之始,那應該是最高級的吧!

休息了一夜,精神頓覺飽滿了許多。喫過早飯,開始了第二天的遊程。

雖然天氣依然是那麼地熱烈,但因爲有了心裏的強烈嚮往,再熱也能忍受。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那可是世界八大奇蹟。

導遊戲談到,當地因爲秦陵兵馬俑而發展了旅遊業,一個始(死)皇帝成了秦人活着的搖錢樹。你看那絡繹不絕的遊客,那可是財源滾滾呀。不要說參觀的門票每人九十,就是從大門到兵馬俑出土坑換需要花五元的車費呢。難怪有人撰聯道“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全靠秦始皇。橫批是感謝老楊”

前兩句似乎還能理解,但是感謝老楊就讓人有點迷惑了,這老楊何許人也。聽導遊介紹後才明白,原來這老楊大名楊志發,當初是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者。那是在1974年,抗旱打井的時候,老楊等人發現了從地下打出來的許多陶片,報告了文物部分,這纔有了以後的第八奇蹟。

那裏面該會有多少我們不知的珍寶呀!每個人談起秦始皇陵,無不慨嘆。雖然至今我們都沒有條件去開挖。但這不能壓制人們的猜想。看着地面上厚重的秦陵封土,誰能想象出千古一帝的地下宮殿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神話呢?

有時候想象是那麼地蒼白,千百年來,也許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始皇陵墓裏的樣子,人們也只能從歷史的片言碎語中去搜尋答案了。

翻開史記,寥寥幾句話,是太史公惜字如金的刻畫。我們應該相信,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太史公的文字。於是,在始皇帝陵的旁邊,就有了現在人們修建的始皇帝陵。走進裏面,一樣的陰森,一樣的擺滿了我們沒有見過的珍奇。地宮中也一樣有形似水銀勾畫的江河……雖然是假的,卻一樣讓我們這些好奇者滿足。因爲秦始皇陵墓一百年不考慮開挖,我們是沒有機會去看了。

走在兵馬俑出土的坑道旁,外面是搭建的寬大的鋼結構保護棚子。下面的黃土坑道里,零零落落地擺放着許多的兵陶俑。雖然經歷千年歲月的剝蝕,或者是戰火的焚燬。許多的陶俑已經殘缺,但面對那些無聲的千年偉作,給人的震撼依然是那麼強烈。彷彿那些就是整裝待發的戰士,或者是等待檢閱的部隊。士兵目光炯炯,鬥志昂揚,戰馬引頸嘶鳴!

我們參觀了三個開挖的坑道,一號坑道里的陶俑多是工兵俑,發跡挽束在一起,而且一律向右偏,導遊說這是工兵的標誌(剛查資料說,那是楚人一種特徵,因牽扯到兵馬俑的歸宿問題,在此不多說明)。最有意思的是,所有的都是單眼皮的,好像因爲秦始皇也是單眼皮。而且所有的馬尾巴都也束卷在一起,是爲了戰鬥時方便戰車的駕馭吧。

導遊小姚講解的很生動,看到坑道里的兵馬俑,他說了一個現代的傳奇故事“一個外國小夥,酷愛兵馬俑。一天趁人不注意,他穿上仿造兵馬俑一樣的衣服,跳到了坑道里,擺出兵馬俑一樣的姿態。過了半天,竟然沒有人發現,要不是他後來支撐不住了,也許兵馬俑隊伍裏真的就有了一個西方的士兵呢”

二號坑沒有多少陶俑,但確是不同的兵種。想細聽導遊的講解卻是很苦難,許多的遊人熙攘吵鬧,真害怕大家的會把沉睡的士兵驚醒。三號坑道里發現了彩色陶俑,還在發掘中。但也只是開挖了一部分,如果都挖出來,現在的技術是無法保護的。

四號坑在外邊,被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子覆蓋着,裏面空空如也,據說是一個糧草坑。最有意思的要數五號坑了,那是爲了大軍方便而建造的茅坑。許多遊人都去參觀,大概也想方便一下吧!走的累了,導遊喊大家環坐在一起聊起了天。他是一個很健談的人,見很多人買了玉器,就談起了玉的學問。

什麼樣的玉好呢,要具備四個特徵“綠、黑、髒、透”別看我們當地的玉不好看,俗稱邋遢玉,但經過打磨的墨玉越是黑就越好,說明是深層玉。聽他說的頭頭是道,一旁的尹老師拿出自己剛買的玉,讓他鑑別一下。

   “是真玉,只不過是淺層的玉,送人好,自己帶還要像我這樣的墨玉最好。好玉養人,如果是死玉,帶在身上還會有害呢。不帶的玉最好放到水裏,家點醋和蜂蜜什麼的,第二天早上用來洗臉,還可以美容呢。要不楊貴妃爲什麼國色天香,她就最喜歡玉了”

    有人說什麼是旅遊呀,就是花錢買罪受。尤其是隨團旅遊,最讓人煩的就是導遊變成了導購。雖然明知道導遊推薦,價格高了許多。但很多人卻經不起誘惑,買回來又後悔花了冤枉錢。難怪兒子在一旁很感慨地說“兵馬俑有一號坑,二號坑,這些旅遊專賣店不也是另一種“坑”嗎!

下午,我們就要返回了,短短的三日遊,除去購物,拍照、等待的時間,真正去用心品味西安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時間卻不多?走了兩千多里路,卻沒有能夠讀懂西安這本厚重的大書。

但反思幾天的歷程,似乎又感覺收穫是那麼多,填滿了記憶。現在回想起來,每一個景點,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地清晰而鮮活。當我書寫這些文字時,筆觸是那麼地流暢。噢!原來經歷就是知識,行路就是讀書,只要你用心去想,去記。收穫的不僅是美景,還有比美景更寶貴的記憶,因爲“西安,我曾經來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