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岗职工的“乡村振兴”梦

2019年12月,回家途中,周政突发心肌梗塞病倒。这时,距离他发起“乡村振兴”采访活动一年有余。而在此前,和他一起做采风活动的一名税务干部因突发脑溢血辞世。

周政经抢救后转危为安,经过这些变故,让周政更懂得生命和时间宝贵,病愈后,他更坚定了把活动做下去的信心。

因从小随家人搬迁到襄阳,感受到襄阳农村的巨大变化,从2018年10月开始,周政和他的采风团成员。爬过陡峭的高山,走过泥泞小道,他们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一个个村庄的变迁。

其实,开始做这个活动时是很辛苦的,周政是襄阳市政府网站特约摄影师,他不会写文章。刚开始做采风活动时,他只能通过作协的朋友联系写作自愿者,因没报酬,大家积极性并不高,最初只有三人响应。

解决了写稿问题,周政个人则承担采风团成员的吃住行费用,这三年来,他为采风活动累计花费30余万元。

后来随着采风活动影响力扩大,逐渐吸引来更多人参与。但采访完后,出稿质量有高低,没被接纳的稿件,让周政和作家彼此都很尴尬,一度让采风活动遇到瓶颈。

尽管如此,周政也没降低对作品质量要求,因对作品质量严格把控,采风团队的作品多次被各级媒体转载,登上《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

周老师对采风活动态度很严谨,去年10月,我和周老师一同去谷城县袁家庄村采访。为了拍到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乡村实景,早上五点半,周老师就叫醒采风团成员赶往村庄,那天,山里落下厚厚的霜,车身像复上一层薄雪。

天还没亮,我们就到达山下,一直等到七点多红日冉冉升起。“霜花铺岸浓如雪,水面清浅冰初结”,昔日的贫困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乡村美景。身披白霜的挺拔青竹,像一个个不畏困苦的基层工作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土地的热爱。

等待过程中,周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想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就得深挖他的喜怒哀乐。从采访对象身上挖掘出他真实地内心,要么欢笑要么流泪,你才能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8月,由周政主编的采风文集《花开的声音——“襄村振兴”大型主题纪实采风图文集》出版发行。

捧着这三年心血,周政感慨颇多。面对别人的祝贺,他愧疚地说,这三年来,深感对不起默默支持他的妻子。荣誉,属于每个采风团成员,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开出这朵朴素的“乡村之花”。

未来,周政坚定地说,他将继续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仍将继续传播每一位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