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湖南省博物館館藏革命文物專題展:瞭解文物故事,牢記英雄事蹟

前幾天週末無事,本人信步來到湖南省博物館,這裏正好有一個還沒參觀過的展覽,“芳草之地 紅滿瀟湘——湖南省博物館館藏革命文物專題展”正在展出中,於是趕緊進展廳參觀。

這次展覽,以“芳草之地 紅滿瀟湘”爲主題,生動展示了該館館藏的五四運動以來至新中國成立那一段烽火歲月,三湘四水間各個時期的珍貴革命文物300餘件(套),分爲“弄潮兒向濤頭立”“百萬工農齊踊躍”“遍地英雄下夕煙”“爲有犧牲多壯志”四個單元,解讀文物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謳歌“紅色芳草”的英雄事蹟和崇高品質。

沒有近代革命,沒有那麼多仁人志士的捨生忘死,也就不會有新中國的成立,更不會有後來國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每個在湖南尤其是在長沙的民衆都應該來參觀一次這個展覽,從中受到教育和啓發。

展廳以鮮紅爲基調,地面和部分牆壁都裝飾成鮮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湖湘青年站在時代浪潮的前列,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爲黨的創建作出重要貢獻。

剛進展廳,《新青年》創刊號映入眼簾,對此,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創刊初期就宣傳科學和民主,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

大革命時期,國共開展了第一次合作,北伐也節節勝利,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在湖南各地開展起來,像潮水一樣,浪潮澎湃,獨具特色。湖南的工人運動起步早,聲勢大,鬥爭激烈,影響大,戰果也十分輝煌。

湖南有2000多萬農民進入當地農民協會,與地主等階層展開鬥爭,農村大革命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那個時期,長沙及周邊地市還開辦了不少農民運動講習所。

醴陵第五區第七鄉農民協會等十多塊長長的木牌、《瀏陽農民協會會員證》《寧遠農民協會臂章》等數十枚證章或符號,及玻璃櫃中展示的《長沙人力車工會證章》《湘潭縫紉會會員證》《衡山總工會會員證》等數十枚證章,說明上世紀20年代湖南省內已建立了不少農民協會、行業工會組織,黨已把湖南省內成千上萬的農民、工人團結起來,形成強大的力量。

國內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南爆發的著名的起義有秋收起義、湘南起義、桑植起義、平江起義等,建立了井岡山、湘鄂西、湘贛、湘鄂贛、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

展出的《茶陵縣蘇維埃政府木條印》《1930年瀏陽蘇維埃政府頒發的土地使用證》,湖南省蘇維埃政府還發行的銀幣和紙幣等,見證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贛革命根據地等根據地內各縣建立蘇維埃政府的歷程;1935年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新化時使用過的印刷機。紅軍開辦了兵工廠,你看現場展示的鼓風機、鐵鉗、螺絲板等,和兵工廠生產的馬刀、短刀、步槍、炮彈等就是最好的見證。

抗日戰爭時期,湖南是重要戰場,長沙會戰、湘西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等,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國民革命軍湖南人民抗日救國司令部佈告》是八路軍南下支隊轉戰湖南後發佈的。

後來,解放戰爭時期,陳誠、陳明仁通電起義,湖南實現和平解放,使湖南人民免遭一場戰爭浩劫。

展示了1949年的衡寶戰役中繳獲的子彈箱、捷克式輕機槍、望遠鏡、刺刀、手槍、駁殼槍、軍用皮包等和大庸戰役中繳獲的炮彈和手榴彈。衡寶戰役殲敵4.7萬餘人,爲解放華南、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湖南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現場展示的尋淮洲、左權、蔡升熙、郭亮、柳直荀等14位著名英烈的家書和遺物,見證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臺特殊的縫紉機引起了我的注意。革命烈士郭亮犧牲時才27歲,此前,他的夫人李燦英以開成衣店作掩護,幫助他開展革命工作,在丈夫犧牲後的十多年裏,她一直用那臺縫紉機以開縫紉店爲名,先後在長沙、衡陽地下交通站,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這次觀展,讓我對湖湘大地的近代歷史有了更清晰的印象,這片紅色的熱土曾經發生了多少慘烈的戰鬥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曾經湧現了多少英雄人物和志士仁人,展覽中的實物和圖片文獻資料,彷彿在向來來往往的觀衆講述着那些艱辛的歷程和戰鬥的歲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