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家長們就不焦慮了嗎?


開學季,“神獸”歸籠,家長朋友們普天同慶了。不談教育、不談學習,父母都是好父母,孩子都是好孩子。一談作業、一聊學習,爸媽怒,孩子鬧。教育是國之大計,關乎國本,關乎社會穩定發展,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更關乎每個孩子的美好未來。然而,如何讓孩子們順利走上教育之路,近些年成爲社會、家庭廣泛關注的熱議話題。從“十減”再到“雙減”,國家教育部聆聽了大衆父母的心聲,儘可能滿足社會對教育的期許和要求。雖然我不是一名老師,也不是一名家長,站在社會一員的角度,不評價政策,我想說的是,一切如家長所願,家長們就真的會不焦慮了嗎?

我家隔壁就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天晚上都能聽到家長與孩子的學習PK賽,媽媽急不可耐的訓斥,爲什麼就是不會做,孩子哭着反駁,這是有小學生的家庭。之前還有初高中的家庭,也是呼天搶地的家庭氛圍,比現在的鄰居家更激烈。我想說的是,關乎到孩子,關乎教育過程的本身就是家長們的焦慮之源,作業是一部分,升學是一部分,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問題是一部分,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一部分……當家長們長期處於焦慮的情緒,一碰就燃,自然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影響到家庭的氛圍。

作爲家長,穩定的情緒很關鍵。很多寶媽告訴我,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那是一種無法自控的行爲,我能夠理解,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看到過被氣哭的家長,也看到過快被氣暈的老師。所以考大學的時候,我暗暗的規避了師範這個專業,就說這影響多大呀!然而,有問題,我們就去解決問題,方法不通就換一種方法,先去認識自己,再去認識孩子。方法總比問題多,要根治的是問題的本質。你讓一個本該和泥玩的奶娃娃,坐在書桌前做小學題,背古詩,一學好長時間,他的完成度肯定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那麼不滿足和不滿意的兩個人就變成了敵對狀態了。學習可以,學和玩要有效的結合,養成良好的習慣,玩的時候盡情玩,學的時候認真學。小學3年級之前,我個人認爲偏向於行爲習慣、禮儀習慣、自主管理、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方式、特長培養的方向,而不是注重課本知識,會做多少題、會背多少古詩之類的內容。有多少家長爲了孩子不工作了?有多少家長爲了孩子的成績廢寢忘食?有多少家長爲了孩子的學習失去自己?最終圓滿了,你會說一切都值得了。如果不圓滿了,你就會委屈說:“你知道我爲了你付出了多少嗎?”細細的品味,覺得很悲涼,因爲愛而去愛,最終卻變成了互相傷害。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要按部就班的讓孩子進入教育的過程。物極必反,真正的教育之路還沒有開啓,孩子們已經感受了學習的痛苦,那麼只會讓他們在後半程的學習中產生厭學等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年人的我們都不願意被強迫、被管束、被訓斥,何況是正在成長的孩子,你會發現,在訓斥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多半都會在青春期叛逆的特別嚴重,他的身心沒有得到健康的成長。被逼迫成長的孩子,幸福感、安全感是缺失的。很多家長會發現,爲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越不向着你所希望的那樣去成長?很多家庭親子間的問題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那是孩子不愉快童年的影射。

我們不可能做到像電影中說的那樣:“我的閨女,只要讓她快樂就好。”爲什麼這句話會讓很多人眼淚破防,因爲不幸的童年總有相似的痛點。我們不可能完全放手,任其瘋長,只是希望家長們能夠放慢腳步,放平心態,孩子的快樂和健康最重要的不是嘛!他自有他的成長軌跡,不過分期望,也不過分要求,和諧有愛的家庭,自然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對自己、對孩子都要有信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