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抄錄(6)

安娜·卡列尼娜
[俄羅斯]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之一。

小說講述了一位擁有一個八歲兒子的母親、漂亮的貴婦人安娜因爲追求愛情而讓自己陷入痛苦不堪的境地,她善良、美麗、自然、溫柔、充滿生氣,卻無奈受困於民族宗教與倫理道德之中,痛苦萬分,最終在患得患失、自我懷疑中選擇了臥軌自殺。

全書通過安娜一家以及與之有着聯繫的其他家族的生活發展描寫,簡單地包括了愛情、婚姻、經濟、事業等領域在當時俄國社會封建貴族秩序的影響下的發展,通過一個個事實來強烈地抨擊舊時代秩序,無聲且有力,同時也精彩地描繪出了在俄國新舊社會交替時所發生的社會現狀,——希望就在絕望的夾縫中重生。

以下爲部分精彩內容抄錄:

45、因爲他們沒有獨立自主的財產,沒有高貴的門第,不像我們這樣生下來就接近太陽。他們會被金錢或者恩惠收買。他們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得想出一套理論來。他們宣揚一種思想,一種理論,一種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很有害的理論,目的只是爲了取得官邸和俸祿。你看看他們的真實意圖,也不過如此。

也許我不如他們,我比他們愚蠢,雖然我看不出爲什麼我就不如他們。不過,至少有一點我們比他們強得多,就是我們不容易被收買。這樣的人比什麼時候都更需要。

46、女人——這是男子事業上的一大絆腳石。愛上一個女人,又要做一番事業,這很難。既要避免障礙,又要隨心所欲地愛一個女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結婚。

這就好比背上有包袱,卻要騰出雙手來工作,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包袱綁在背上。這就是結婚。

我結了婚,就有這樣的體會。我的雙手一下子騰出來了。但要是不結婚而背上這樣的包袱,你的一雙手就騰不出來,你就什麼事也幹不了。

女人的社會地位越鞏固,情況就會越糟,好比你不光是用雙手揹着包袱,而是先要從別人手裏把它奪過來。

女人總是比男人更講究物質。我們把戀愛看得很偉大,她們卻總是很實際。

47、他所經營的農業只是一場他同勞動者之間的殘酷而頑強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一方面,他那方面,自始自終要求努力把農活做得盡善盡美,而另外那方面,則是一切聽其自然。

在這場鬥爭中他還看到,他這方面是竭盡努力,而那一方面卻是毫不出力,甚至毫無要求,結果工作做的對誰都沒有好處,只白白糟蹋了很好的農具、很好的牲口和土地。最糟糕的是,不僅完全浪費了花在這方面的精力,而且現在,當他明白了這工作的意義以後,他不能不感覺到,他花費這些精力的目的也是毫無價值的。說實在的,他們之間在鬥些什麼呢?他竭力爭取每一個小錢,他們卻堅持工作要輕鬆愉快,也就是像他們所習慣的那樣。

從他的利益出發,每個勞動者應該儘量多幹活,應該經常留心,不要損壞播種機、馬拉耙、打穀機,應該經常想到他在幹什麼;可是勞動者卻希望工作儘可能輕鬆愉快些,多休息休息,尤其要緊的是要無憂無慮,不動腦筋。

48、學校怎麼能幫助農民改善他們的物質條件呢?您說學校、教育會滿足他們的其他需要。這就更糟了,因爲這些需要他們無法滿足。加減法和教義回答怎麼能幫助他們改善物質條件呢?這我可永遠弄不懂。前天晚上,我遇見一個農婦抱着奶娃娃,我問她到哪兒去。她說:“去找巫婆,哭鬼纏住了娃娃,我抱他去治一治。”我問,巫婆怎麼能治好哭病呢?她說:“她會把孩子放在雞籠上,在唸唸咒。”

我只是用這種治療來比喻用學校治療農民。農民平窮無知,這我們看得很清楚,就像農婦看見哭鬼一樣,因爲那孩子在哭。至於爲什麼學校能治這貧窮無知的毛病,那就不明白了,就像爲什麼雞籠可以治療哭病一樣。要把農民貧窮的病根治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