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道德經》,愈挫愈勇、崇尚節儉】

【覺悟《道德經》,愈挫愈勇、崇尚節儉】

《道德經》雲: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復爲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釋義:政治寬厚清明,人民就淳樸忠誠;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裏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裏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呢?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變爲邪的,善忽然轉變爲惡的,人們的迷惑,由來已久了。因此,有道的聖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老子看透了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深刻認識到壞事可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變成壞事。對於講尊嚴的人來說,精神上的折磨比肉體折磨更殘酷,而且更難以忍受。可是很多成就非凡的大人物,卻正是因爲受到了無法忍受的輕視與譏諷從而奮發圖強終成大業。

林肯就曾不斷的遭受打擊,然而他人的輕視不過是替林肯預備了一架登天的梯子使他登上了榮譽的頂峯。當年林肯還是一個青年律師,爲了一個很重要的案件到了芝加哥,但是他毫無聲望,沒有人理會他,那些有名的老律師看不起這種初出茅廬又來自外地的律師,甚至認爲和他一起會降低自己的身份。他們無論到什麼地方,總是儘量躲着林肯,甚至不允許林肯和他們一起喫飯,這對於年輕氣盛的林肯來說絕對是不小的打擊。被人輕視成了林肯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督促着他不斷向前,好超過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後來他做了美國總統,而那些律師還只是一些律師而已。可見,對於有骨氣的人來說,輕視與譏諷恰恰好似通天的梯子。我們尊敬林肯是因爲他面對輕視不自棄。

拿破崙也是因爲歧視而奮發向上,通過許多艱苦卓越的努力而改變命運。小時候,拿破崙在布里恩的貴族學校上學,他的父親是一個高傲卻窮困潦倒的貴族。雖然把拿破崙送進了貴族學校,可他並不能讓拿破崙和同學們一樣過富家子弟的生活。因此,拿破崙忍受着同學們的輕視與譏笑,每一次的嘲弄、欺負、輕視的態度,都使拿破崙增加了一種決心: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實際行動讓這些愚蠢的富人們看看他確實比他們要優秀。拿破崙16歲就當上了校尉,但就在這一年,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他不得不從自己本就少得可憐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來幫助他的母親。在部隊裏,拿破崙的同伴們一有時間就去追逐女人,拿破崙個頭矮小,不受女人歡迎,而他的貧困也使他失掉了參與賭博的資格。於是他就埋頭讀書,長官看到他頗有些學問,就常派他做些需要進行復雜計算的工作。他把這些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於是更加受到重用。他的同齡人仍在追逐享樂的時候,拿破崙卻已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拿破崙之所以能成爲偉人,除了得益於他的天分外,很大程度上源於他能變打擊爲動力,並通過艱辛的努力,把壞事變成好事。如果當初他也像別的孩子那樣擁有順利的生活,很有可能世上就會缺少一個婦孺皆知的英雄了。

德摩西尼是古希臘專業的演說家。可誰能想到這位偉大的演說家,天生聲音微弱吐字不清。尤其是R這個字母,他怎麼也說不清楚。當他面對大衆演講時,他讀字不清的毛病完全暴露出來,聽衆們都大肆的嘲笑他。爲了克服自己的缺陷使人們不再嘲笑自己。他把石子含在嘴裏,對着大海演講。一邊向山上跑,一邊演講,強迫自己一口氣念好幾百個字,站在鏡子前演講以矯正自己的姿勢。他還特地建了一個地洞,每天在裏面練習演說,以此來抗拒外界的紛擾。德摩西尼的堅持終於取得了成果,人們給予他的不再是嘲笑,而是經久不息的掌聲。

那些能在譏諷輕視中取得成功的人,是值得稱頌和尊敬的。他們面對困難,面對壞事,不是選擇逃避,而是想辦法變難爲易,變壞事爲好事。別忘了,只要不放棄,世間一切皆有可能。

《道德經》雲: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爲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釋義:治理百姓、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力更爲重要的了。愛惜精力,萬事才能早做準備。早做準備,就是厚積其德。厚積其德就沒有不能勝任的事,沒有不能勝任的事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力量,他就可以擔當好治理國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國家的原則和道理,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根深蒂固,長生久視的道理。

老子把吝嗇當做修身養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頌揚,而不是專指對財務的吝嗇。吝嗇就是在精神上注意積蓄養護、厚重根基、培植力量。只有靠積累雄厚的德,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這就與聖人治國聯繫到一起了。

其實吝嗇在這裏既可以理解爲治國安邦的根本原則,也可解釋爲節儉,因爲老子是十分重視儉德的,而這也是道家一貫的主張和作風。老子把儉當做三寶之一,他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老子認爲,大到維持國家的統治,小到維持生命的長久都離不開嗇這條原則,所以說它是長生九世之道。

嗇與儉符合無爲而無不爲的思想,若認爲它是一種消極退守的哲學,則未免流於表面,未能看到其精神實質。著名學者張松如說:嗇就是留有餘地。留有餘地,才能早做準備,在事物即將發生之時,及時予以解決。廣有積蓄,自然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具有無窮的力量。

在老子的思想中,所謂不爭、無慾和無爲,是所有生物均可採用的方式。而對於人類來說,要使這樣的行爲得到具體落實,則需要堅強牢固的心理支撐點。無爲的支撐點就是無慾,所以老子在此所提到的消除和減少慾望的基本原則就是嗇的運用。

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還沒有成名時,一位朋友在紐約街頭碰見他,問他:你怎麼穿的這麼破啊?他回答道:沒關係,反正這裏沒有人認識我。幾年後,愛因斯坦成了全世界聞名的大學者。一次,那位朋友在紐約街頭又碰見了他,驚異的問:你怎麼還穿得這麼破舊呀?愛因斯坦笑着說:反正這裏的人都認識我了。也許正是愛因斯坦穿着節儉,不講求物質享受,因而才能夠清心寡慾,把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視野上,終成一代物理學大師。

知識精英界崇尚節儉者甚多,不足爲奇。難得的是,有些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也能做到節衣縮食。香港船王包玉剛有着數以億計的財富。但他崇尚簡樸,一直堅持把喫剩的菜放進冰箱裏,下一頓熱熱再喫。外孫喫剩一半的蘋果,他也會喫掉,從不浪費。有一次,他的大女兒看見同學穿了一雙漂亮的紅皮涼鞋,很是羨慕,就央求父親也給她買雙。包玉剛就問她說:你腳上穿的是什麼呀?女兒說:涼鞋啊。包玉剛問:你有涼鞋穿還買什麼涼鞋呢?這位船王省喫儉用,卻將成萬成億的捐款支援祖國的建設。他多次回故鄉寧波建大學、辦公廠、開醫院、修機場。

嗇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智慧。凡有識之士必不把金錢作爲自己的終極追求目標,更不會當守財奴。一個能夠做到對自己吝嗇的人,即使他還沒能徹底消除慾望,也已經把慾望減少到相當的程度。他們對地位、名聲、權力、金錢、財貨、女色,並不狂熱。因此,爲自己做人及成功建立了牢固的基礎,自然能夠遠離各種危害。

丁俊貴

2021年9月5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