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至一養真智慧”的意涵

這是2013/3/18在道慈禪觀講課的錄音,稍加整理分享給諸位有緣:

大家上午好!今天的開場白,給大家講一講“至一養真智慧”的意義和涵蓋範圍。

先講“至一”的“一”字,至是達到的意思,也叫到達目的地。即是說我們修煉所要到達目的地是“一”,“一”說白了就是“道”,《黃帝內經》裏面有句話叫做:“一陰一陽之謂道”。簡單的理解就是陰陽平衡了就符合道的標準和要求了,人生就活得內在的健康快樂幸福順暢!

再講一下“養真智慧”,“養真”是我們所要到達至“一”目地具備的基本要素和條件,只有條件符合才能最終了悟至“一”的真締。而要達至符合養真的條件,必須具備一定的“智慧”,“智慧”是什麼?

簡單回答:

“智慧是沒有煩惱的狀態”!

一個煩惱重重的人是沒有智慧的人。沒有智慧怎能“得一”、“至一”?

老子在《道德經》裏講:“得其一,萬事畢”!俗話說,人活一口氣,如果這口氣沒有了,還成不成爲人?很快我們這個軀殼就會化爲烏有。佛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之體,是由地水火風組成,靠呼出二氧化碳和吸進氧氣而活着。如果一口氣上不來,我們這四大假合之體就會煙消雲散。變成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了。那麼也就是分子也好,質子也好,夸克也罷。或者變成了一個虛無也好。總之形體消失於自然中。

但是不是這個身體沒有了,我們這個人就不存在了呢?是不是這個樣子呀,不是吧!我們還在,爲什麼還在呢?因爲我們死去的是個假人,那個真正的人他沒死,也死不了,爲什麼叫死不了。因爲佛陀告訴我們了,養生家告訴我們了,老子告訴我們了,老子說的:“穀神不死,是爲玄牝。玄牝之門是爲天地根。是吧!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養真集》裏面也講了:

“一人生來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真人靈妙通天地,真人清淨無埃塵。真人自古不增減,真人從來莫生死。但能養的真人就,勝如貧子獲萬金”。

我們再對照一下我們的心經,佛陀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然後告訴你,舍利子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不是呀!

大家開始以爲你這個老師是在講氣功。當然我們的學習,跟這個氣是分不開的。但是如果僅僅侷限於這個練氣的功夫,是遠遠不夠的,那只是方術的範圍,術的範圍,他不能持久。但是如果我們一旦明白了爲什麼要煉這個氣,它的意義在什麼地方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步入這個殿堂。所以我今天在上面寫着幾個字,叫做“至一養真智慧”。

你要養這個真,要有智慧。就是說我們如何生活的健康、快樂、幸福,是需要有智慧的。你沒有智慧的人,我們享受的幸福,是表面的幸福,而不是內在的幸福,不是由你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那種健康,那種快樂,那種喜悅,那種寧靜的狀態。

我們知道,在中外歷史上,能夠讓這麼多人追隨的,或者讓那麼多人窮盡他們的一生去奮鬥的,去獻身的,是那些古代的聖人。尤其現在你看,耶穌也好,釋迦摩尼也好,孔子也好,甚至真主也罷,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是屬於這類的人,屬於什麼呢?屬於得到人的精髓的人,神髓的人。所以他那種不生不滅的那個靈性,就遍佈這個宇宙空間,遍佈這個地球上面。所以當人這個弱性的能量,或者說人沒有達到那一步的時候,就會被這些吸引。那麼吸引以後,就會跟隨。那麼反過來講,我們一旦明白了你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都是神,人人都是仙,都是真人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辦法去怎麼呢?去達到這種狀態。

要想達到這種狀態,需要什麼呢?需要養!這養還不能隨隨便便的去養,你隨隨便便的養,養不好。我們今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不行的!是養不好的。所以他要“一”,“至一”!要有一定的定力,要有一定的定性。也就是說你選擇一條上山的路,你比如說上喜馬拉雅山,你可以從北面爬,北坡,你可以從南坡爬。你從北面上去,有沒有平坦的路走,有!有沒有難走的路?坎坷的地方也有。走南面是不是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有順利的地方,好走的道,也有坎坷的路,也有荊棘、滑坡等等。但是有一點,你到山頂上,這個點最高的位置,還有沒有分別?沒有了吧!是不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說到了山頂都是一樣的,但是在路途上,有千千萬萬條路可以走,叫做條條道路通羅馬!問題是你走哪條路?誰來引領你?

你沒有一個好的老師引領你,你就很難達到這一步。或者說那些能夠引領你走的人,他自己的修爲到什麼程度?是決定了你能不能夠順利地往前走的一個前提。還有就是你自己能不能夠在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能夠堅守你的陣地,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老師今天早上發了一篇《養真集》的序對吧!後面增加了一段話,這是覺明從事養生教學幾十年,儒釋道醫武,乃至於後來的成功學、心理學、NLP、教練技術、催眠術,甚至德國傳入中國的“家庭系統排列”技術,還有其他的一些方術,我都涉獵了一下子。那麼涉獵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

因爲在我求道的路上有很多的困惑,有很多問題,有很多疑問需要解決。光靠我自己的智慧解決不了,或者說確實感覺到很困惑。因爲你想,我帶學生帶了幾十年,我每次回赤壁的時候,就有一班學生來找我,過去的學生來找我治病,我一對照丹經,一對照古人的道理一想呢,以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檢驗。結果我回去,20多年後回去了,他們還在那裏掙扎,而且還不如當初跟我學功的時候那種狀態。他們也很虔誠,有的是佛教徒,有的是皈依弟子,有的是道教徒,爲什麼他們還是這個樣子呢?你說這對當老師的講,是不是心裏有一些疑問,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反過來講,我對我自己也提出問題,我爲什麼會走這條路?我爲什麼會放下民政部門那麼好的工作,乃至於當時有家庭,連家都不要了,去追求去做這些人們認爲不入流的事情。跑到菲律賓,跑到澳大利亞,跑到其他國家去探索。爲什麼?這些東西都是問題。隨着修煉的深入,慢慢慢慢的成長明白。

我很感謝陳道長,也很感謝在座的各位,感謝宜芬老師。到這裏來,尤其是看到那個《養真集》後感觸頗深,爲什麼我對《養真集》有這麼大的感觸呢?因爲在這個時候,養真子這位三百多年前的古人,他自己就對當時那種修煉的狀態有一個深刻的認知,所以他在探討這個問題寫出來的時候,總共是58個問題,59問題是吧!五十幾個問題,一個個列出來,我是這幾年一直在鑽這個東西,我是有生命的體驗,所謂的生命的體驗就是說,修煉的幾十年,而且治病那麼多,在我手上少說幾萬人,那時候最多的時候,加起來可能有上萬、幾萬的那麼多人次,一點一點的積累。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真正的能夠跟上來的,沒有幾個。後來總結這個原因,爲什麼呢?就是學說太多了,他不知道從哪個地方着手,稍微不好就會什麼,就會被牽制住了。

我們這個人,有個“真人“有個“假人”,就講我們這個假人,這假人我們有什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吧,這是屬於實體的部份,另外還有稍微虛體的部份,有精氣神,這個精氣神是不是可以說是咱們祖先的至寶,咱們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所遺留下來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作爲一個華夏民族的一員,我們應該以他引以爲自豪。至一養真智慧,就是借假修真的修行。

爲什麼我今天跟你們開場就說這些呢?他有什麼意義呢?就是告訴大家,我們要想真正的活得健康、活得幸福,我們首先要把這個智慧開發一下子,要把這個道理搞明白。這理也是,隨着這次的深入,你們再好好的悟一悟,否則我們學了半天,我們學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學什麼。

無戒學堂日更第248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