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來的故事43 || 父母不是擋箭牌(中)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晴

(先說點題外話)
在記錄這個故事時,有點糾結,怕自己的觀點被噴。昨天的(上)發佈後,也有點忐忑。熟悉我的簡友都知道,我是隨性隨心來寫,有啥感受和體悟就寫出來。曹先生這個案例中,首先父母肯定也做的不好,肯定有責任,囿於他們的文化和認知、性格脾氣、時代環境等因素吧。但我的側重點不是想說這個,是想表達儘管父母和家庭有不完美,但我們不能理直氣壯地將自己的人生歸罪於父母和原生家庭,這個真的不能過分掛鉤。我特別贊同古人那句“百善孝爲先”,父母是需要尊重和孝敬的不是用來指責和甩鍋的。越是在經濟條件好轉、自我意識增強、心理需求不斷提升、生存壓力加大而承壓力又跟不上的轉型階段,更需要冷靜智慧地看待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多向內看,自己多努力纔是根本。這趟旅程的關鍵點在自己!等到終點時回頭看會發現,苦和難都是財富,別輕易下車,別輕易認輸,也別太多抱怨!


(接上)

案例中的曹先生41歲,我推測他父母應該是五零年代的人,之前的不瞭解,但四零五零年代的父母吵架,可能很多人有體會。我自己也有體會,我家孩子五個,父母結婚後被早早分了家,家底薄,在那個本就缺喫少穿的年代,我家只有父母兩個勞力,掙點工分養活五個孩子,窮苦可顯而知。

我父親溫厚,大伯是長子也是隊長,婆婆爺爺可能也比較偏心?反正大伯家六個孩子,家底卻比我們家好。不比喫的,單說一點,大伯家的四女兒和我差不多大,我們一起上初中,我記得一次去鎮上參加競賽還是借穿堂姐的褲子,我到初二還穿補丁衣服。那時穿補丁衣服也會被瞧不起,幸好我成績一直好。印象中大伯母經常欺負我們家,我父親和大伯是兄弟,不說啥,但妯娌間常有爭執,婆媳間也有爭執,母親和父親也會有爭吵。


不管那時怎麼窮,父母怎麼吵架,從沒不讓我們讀書,父母都說會供我們讀書,直到我們自己不願意讀爲止。唯有一次我差點在三年級輟學,因爲沒錢交學費(每學期3.8元書學費),後來母親找舅舅借錢送我去了學校。可以說從小學到初中畢業,每學期我都會因爲遲交書學費被老師批評,到我考上重點高中後,因書學費挨批的事兒才徹底解決。儘管求學之路那麼艱苦,我仍然特別感恩父母養我長大,還供我一直讀書。

工作不久我就成家養娃,也沒幫到家裏啥,所以心底其實一直很愧對父母愧對曾經那麼困難的家堅持供我讀完大學。哪怕我們那時受了很多苦,捱了很多打,父母也常爭吵,但長大後從沒有誰埋怨過父母,包括我小弟,也沒埋怨過父母沒給他掙下一份像樣的家當。而我們通過各自的努力,如今都經營着自己不錯的小家,獨立擔起了一個家的責任。

試想想,如果後代都去埋怨父母,他們咋辦?他們那麼苦又該怨誰呢?

怨,能解決問題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