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之中年危機:曾經恩愛的夫妻,爲何過得如此辛苦?

瓊瑤在她的傳記《我的故事》中提到,上世紀60年代,《窗外》被拍成電影,她的父母看完電影后,非常憤怒,母親甚至絕食數天,不跟她說一句話,直到全家人跪在母親面前苦求,母親才喝下瓊瑤兒子端過來的牛奶。

她的父母之所以這般憤怒,是因爲這部電影,高度影射她的現實生活。

女兒和老師戀愛,高考落榜,對父母來說,意味着父母教育失敗,不願提起,可是,瓊瑤不但把這段讓父母難堪的往事寫成了小說,還拍成了電影,多少觀衆會以爲他們家是無能父母和糊塗女兒的悲劇家庭,簡直丟盡父母的老臉。

書中和電影中反映出的父母中年危機,一邊是自己人生髮展的瓶頸,一邊是兒女的前途渺茫,既心酸又無奈,這種真實,格外地刺痛人心。

《窗外》中影射瓊瑤父母的江仰止和趙意如夫婦,年輕時也曾是十分相愛的,江仰止眉清目秀,才華橫溢,趙意如美麗過人、聰明上進,障礙在於江仰止是個窮學生,趙意如則出身名門望族,被視爲門不當戶不對。

趙意如中意江仰止的才氣,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嫁給江仰止,婚後不久,就開始了在戰亂中流亡的生活,到處奔波,直到在臺灣定居。

生活漸漸安定,江仰止夫婦的婚姻,卻不那麼和諧了。

作爲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巨大變革期的新女性,趙意如的好強非同一般,她時常想,要是自己沒有和江仰止結婚,一定能夠在事業上取得一番成就,可是如今有了家庭牽絆,她不可能有所作爲,只能指望丈夫和孩子有出息。

可惜的是,在丈夫和兩個大孩子身上,趙意如的期待都落空了。

江仰止在大學擔任教授,受到很多學生崇拜、愛戴,但這不能讓趙意如滿意,她總是認爲,江仰止上進心不夠,以他的才華,能做出的成就,絕不僅僅是一個大學教授,都怪他不好好規劃,就知道在業餘時間去下棋,一下就是幾個小時,還不管家務,把照顧家庭的重擔全部丟給她一個人。

因此,趙意如覺得,江仰止不夠愛她,不夠在乎她,對他很失望,對婚姻也很失望。

再看她的孩子們,大女兒江雁容多愁善感,數理成績不佳,兒子江麟太頑皮,不定性,只有小女兒江雁若最符合趙意如的期望,漂亮活潑,成績優秀。

孩子再優秀,也不能完全滿足趙意如渴望的成就感,她以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學畫,練習英文,但一個家庭主婦,想提升自己,實在很難。

一堆的家務活,除了女主人,沒有任何人會做,要想畫張畫,洗洗畫筆,調調顏料,做個準備工作半小時,一弄好,又得停下來去做飯,這樣的學畫速度,效果當然不理想。

趙意如向來追求完美,唸書時從來沒有考過八十分以下,人到中年,卻經歷着一次次失望,她爲了當好家庭主婦,照顧好丈夫和孩子,犧牲了自己發展事業的時間和空間,但丈夫和孩子不因爲她的犧牲,而變得符合她的意願,這是她最苦惱的事。

她不甘心自己一生無爲,用自己的高標準,主觀地要求丈夫和孩子,忽視他們自己的想法,試圖塑造和改變他們的人生,這種強勢態度,換來的就是叛逆和不服。

家庭的危機,不只是女主人的問題,也有男主人的問題,江仰止過於沉浸在自己的愛好裏,對家庭生活沒有盡心盡責,忽視妻子的怨氣,大女兒的心理問題,在家庭出現危機時,也就束手無策,讓妻子更加怨懟。

趙意如要想免除痛苦,就要學會調整現實和理想的標準,減少以愛和關心爲名的主觀控制,沒有誰的人生是能完全被別人塑造和改變的,人生的道路,只能自己走,自己的夢想,只能自己去實現,不能強加給別人,參不透道理,搞錯出發點,縱使再聰明再好強的人,也不會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