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九一八”

九十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城,以武力侵佔東北。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也是中國八年“國難”的開始。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的投降,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以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代價,贏得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作爲後人,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不能忘記“9.18”這個特殊的日子。

最近讀《魯迅全集》,看到先生在一九三二寫的雜文,對當時東北三省淪陷感到痛心,對當時的國民政府的態度感到悲憤。

在一九三二年的九月十八日,先生寫的文章標題就叫“九一八”。在這篇文章中,先生開首寫到“陰天,晌午大風雨”。

先生說,“看晚報,已有紀念這紀念日的文章,用風雨作題材了”,在南京、漢口、廣州等地都在紀念“九一八國恥日”的,但“在上海怎樣呢?先看租界”。

上海市公安局派出大批警力,在上海的幾個主要地點“巡防”,“嚴防反動分子行動”,其實就是防止愛國學生、工人及民衆集會遊行,以紀念“九一八國難日”。

當日的《大晚報》是這樣記載的:“凡工廠林立之處,所加派雙崗駐守,紅色車巡隊,沿城環行駛巡,形勢非常莊嚴”。

這裏的“紅色車”,就是囚車,上海警察局用囚車在街上巡邏,準備隨時逮捕遊行的民衆。

所以,先生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寫道:“現在再來一個切實的註腳:分明的鐵證還有上海華界的紅色車!是一天裏的大教訓!”

“年年的這樣的情狀,都被時光埋沒了,今夜作此,算是紀念文,倘中國人而終不至被害盡殺絕,則以貽我們的後來者”。

這是先生對我們中國後人的希望和寄託,也是先生當時鬱悶心情的寫照。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前輩們,爲了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以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鬥爭,徹底打敗了法西斯主義,取得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

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現在活着的人,只有不忘“九一八國恥”,只有“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向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這是對爲奪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對爲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獻出生命的所有英靈的最好告慰”。

不忘國恥,懷念先烈,砥礪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