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關蘭瓷彩2021”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以“中國彩·中國心”爲主題的“關蘭瓷彩2021”展9月11日起在長沙簡博畫院舉行,本人是12日去參觀的,震撼之餘首先就聯想到北宋著名詞人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中那一句千古名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此詞句原意是,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我卻拿它來比喻臺灣畫家關蘭的這次瓷彩展,因爲我覺得近十年前,關蘭與醴陵釉下五彩的相逢就像金風玉露一樣,她從那時起找到了感覺,並很快移居醴陵,潛心鑽研,把嶺南隔山畫派的畫風與古老的醴陵釉下五彩有機結合,大膽創新,創造被她稱之爲瓷彩的這種新的藝術形式,爲醴陵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走進展廳,關蘭女士爲我們呈現的是一個五彩斑斕、令人驚歎的藝術世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茶缸、花瓶、茶壺、茶杯、酒壼、碗碟等器物上,關蘭女士用她的奇思妙想,營造了一個個充滿情趣、令人遐思的藝術景觀。

你看,《芙蓉六錦長頸盤口瓶》上,六隻錦鯉暢遊於湖中,湖岸的芙蓉花盛開着,瓶上“一江秋思水天長”,容易讓人聯想到“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

《四季平安四面方尊》,將春夏秋冬應季花卉紫藤、荷花、臘梅等集於一身,讓人感慨時序的流轉、光陰的易逝。

《向日葵粉蝶鼓胸大口缸》以金秋爲背景,大朵熱烈的向日葵以粗獷的筆觸勾勒,而翩飛的彩蝶又以精細筆觸描摹,動靜結合,生機勃勃。與此類似的,《向日葵遊蜂撇口大肚瓶》,數朵欣欣向榮的向日葵瀟灑地盛開,小蜜蜂們忙碌地在花間穿梭,蜜蜂象徵勤勞的人們,盛開的向日葵寓示着豐收在望。

瓷板畫《石榴遊蜂》創作於雨水節氣,寄寓多子多福和民族團結的美好寓意。

一幅《藍雀櫻花》配上“紅櫻幾樹呼春至,藍雀壼雙踐約來”的詩句,雙鳥和鳴,櫻花爛漫,春意盎然,畫意與詩情相得益彰。

那個《九如桃子瓶》上的九條金鱗活靈活現,魚身上的金鱗像老玉米顆粒一樣,讓人觸手可及。而另一幅瓷板畫《九如》,配上一首自題的七言詩“九尾金鱗戲水垓,紫玉有香蜂自來,鷗鳥同歌和諧調,錦繡山河美之哉”,瓶畫與瓷板畫各具特色,後者更具情趣和意涵。

還有異型卻花團錦簇的巨大海碗、異型卻拼接在一起的瓷盤……關蘭女士用100多件作品總結了自己多年來的藝術實踐,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展廳裏,玻璃櫃和展臺上展出的一件件精美瓷彩作品,牆壁上懸掛的一幅幅意趣生動的瓷板畫,長桌上展示的一套套各種花色的瓷彩餐具茶具,令人目不暇接,歎爲觀止。

關蘭生於香港,自幼受其父親、嶺南隔山畫派重要傳人關保民影響,深得隔山花鳥畫法精髓,後在臺灣上大學,1988年與在臺北成立隔山畫館及國風出版社,從此在美術領域孜孜以求,2012年與湖南醴陵釉下五彩邂逅,後來旅居醴陵潛心繪瓷,卓有成效,這幾年陸續在醴陵、長沙、廣州等地舉辦了個展“中國彩中國心”、“活色生香關蘭瓷彩”、“當青花遇見蒙德里安”、“當青花遇見蒙德里安”等,頗有影響。一改醴陵釉下五彩瓷“汾水法”千人一面的手法,把嶺南畫派撞水撞粉的繪畫語言與堆白、堆雕等工藝手法相結合,創作出了既古典又現代的青花瓷藝作品。

任何藝術都要在創新中發展才能永葆生命活力,關蘭的藝術創作實踐,爲醴陵瓷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出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