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貝宜作客湖南圖書館,講“玩轉節奏之旅”,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

9月12日下午,湖南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坐滿了人,不時傳出時斷時續的有節奏的擊掌聲,原來這裏在舉辦一場主題爲《玩轉節奏之旅》的音樂知識公益講座。主講嘉賓是青年指揮家、作曲家,湖南民族樂團原音樂總監、常任指揮傅貝宜。

本人是喜歡音樂的,姑且不說小時候天天在上學路上都會留下一路的歌聲,單說參加工作過後,各個時期的流行歌曲我都會唱個遍,雖然一直都是業餘水平,甚至是五音不全,但音樂的旋律總是給我帶來輕鬆和愉悅,給我趕跑了好多煩惱。

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用反覆、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整體,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不僅限於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音樂總是離不開節奏,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藝術。

在當天的講座中,傅貝宜爲大家講解了講授了四個十六分音符、前八後十六、切分音符、後八分音符等節奏方面的基礎知識,分析了節奏律動對音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決音樂學習中存在的節奏問題,每講一點知識,就讓現場聽衆跟他學打節奏,聽衆也都眼見便知,一學就會,“啪啪啪……”擊掌的聲音接二連三地響起,使講座現場氣氛一度十分活躍。傅貝宜每與大家互動一次,大家有進步,他都及時誇獎大家,大家也都興致高昂。

其間,傅貝宜還攜手演出嘉賓爲大家帶來節奏打擊樂團的精彩表演,並與臺下觀衆進行節奏互動。他用木製音箱爲嘉賓伴奏,演奏嘉賓中有好幾位只有幾歲的小朋友,這些小朋友三四歲起就開始學習演奏打擊樂了。孩子們上場或用打擊樂器、豎琴獨奏,或用鑼、架子鼓等合奏樂曲,充滿自信,技術嫺熟,做得有板有眼,令臺下觀看的小朋友羨慕不已,而現場的大人們也是驚歎連連。

聽衆中也不乏高手。來自雲南大理的專業音樂人,我沒聽清他的自我介紹,不知他姓名是誰,由於在與傅貝宜的互動中表現得與衆不同,被邀請上臺,在傅貝宜的伴奏下,他吹奏了一曲節奏感很強的樂曲,其誇張的肢體語言也很好地配合了他的演奏,受到大家的稱讚。

講者激情澎湃,聲情並茂,聽者積極配合,熱情參與,雙方互動頻繁,講座現場猶如歡樂的海洋,大家都陶醉在音樂帶來的快樂中。

特別鏈接:

傅貝宜簡介:青年指揮家、作曲家,湖南民族樂團原音樂總監、常任指揮,湖南省音協指揮協會理事,湖南省音協創作委員會理事,湖南省羣文聲樂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湖南省財政廳文化活動指導專家,湖南省民政廳文化活動指導專家。代表作:大型打擊樂表演作品《鼓鋒》;現代民樂演奏作品鼓韻》;新創編樂曲《茶》;創作歌曲《最美的星光》《我在莽山等你》《“救”在身邊》《愛濃於血》《鉛衣》《爲你送上一杯咖啡》《把春天許給你》《仁心無疆》等。

他曾擔任外交部主辦的第15屆東亞論壇首場活動10+3合作20週年紀念音樂會、2017東亞文化之都交流音樂會、原創民族音樂會《瀟湘水雲》等多場大型音樂會指揮。多次受邀代表中宣部、文旅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省文旅廳、湖南省演藝集團在港澳臺地區,以及亞洲、歐洲、澳洲、非洲等地演出並擔任音樂總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