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暢遊浮來山,觀賞銀杏第一樹

期末考試前,爲了鼓勵孩子們取得好成績,張玉波老師和家委會商議組織大家去浮來山遊玩。爲了安全起見,孩子務必有家長陪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浮來山雖然海拔只有300米,但因爲山上有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勰的故居――定林寺,寺裏有一棵被譽爲“天下銀杏第一樹”的古樹而馳名中外,風景區曾被評爲山東省十大魅力景點之首。

2020年7月25日早上8點,家長和孩子們紛紛來到景區的南門。等到大家都到齊後,我們便步行進入山門,直奔定林寺。

路過文心亭時,因爲亭子正在修葺,不能近觀,只能遠看。郭.沫.若親筆題詞的“文心亭”三個大字,蒼勁有力,熠熠生輝。

好在有臥龍泉,泉水清冽,水池裏五顏六色的金魚,自由自來,游來游去。孩子們赤着腳,在溝渠裏嬉戲,互相潑水,到處充滿着歡聲笑語。

我們一踏進寺院大門,便被這棵參天大樹震住了。它佔據了半個庭院,雖至今3700多年,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氣勢磅磗,冠似華蓋。

據記載,此銀杏樹樹齡3700多年,樹高26.7米,主幹高2.5米,冠幅26米×34米,胸圍15.83米,遮蔭覆蓋約900平方米。

2018年5月,由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林學會發布的“中國最美古樹”評選中,此樹力壓黃山迎客松,榮獲第一名。

古樹的周圍有歷代名人的題碑文,其中清順治莒州太守陳全國和書法家武中奇的碑文最爲著名。

陳太守的賦詩如下:

大樹龍盤會魯侯,煙雲如蓋籠浮丘。

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

史載×x已廿代,人經仙釋幾多流。

看來今古皆成幻,獨子生長伴客流。

武中奇的題詞: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隱公八年經”

這句話出自《左傳》,即“魯莒會盟”。當時魯國和莒國不睦,經常刀兵相見。紀國國君紀子作爲魯隱公的女婿,出面邀請魯隱公和莒子在此樹下會盟,緩和了兩國關係,造福了兩國百姓。古樹見證了會盟盛況,也成就了千古史話。

關於這棵古樹,附近的老百姓還流傳着許多民間故事,流傳最廣的當數“七摟八拃一媳婦”。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一位書生進京趕考,路過此地時恰好下雨,便到大樹下避雨。由於樹幹太粗,他竟然沒有發現樹下已經站着一位小媳婦。

他驚奇於樹的高大,便想測量一下樹的周長。當他摟到第七摟時,看到了小媳婦。由於古代“男女授受不親”,他改用拃量,量到第八拃時,恰好到小媳婦身邊。雖然大樹的周長早己超過這個長度,可是這個故事卻流傳至今。

每年來浮來山遊玩,女兒總在這棵古樹下留影,古樹見證了女兒的成長。今天,我們和張老師合影留念,感謝她對孩子們的用心培養。

來到校經樓,這是劉勰讀書寫字的地方。遙想劉勰當年,隱居於此,只有枯燈和古樹相伴,粗茶淡飯,淡泊名志,卻創作出了文學理論名著《文心雕龍》,令人讚歎不已。

後院還有一棵載於唐朝年間,距今1300多年的銀杏樹。銀杏樹又名公孫樹,因爲種子落在樹根周圍長出小樹,子又生孫,孫又生子。附近老人做壽的時候,都在此合影留念,寓義“四世同堂、健康長壽。”

樹北邊有一個“福”字碑,遊客們可以閉眼去摸碑上的“福”字。摸着“衤”旁,寓意衣食無憂;摸着“口”旁,寓意有口福;摸着“田”旁,寓意有地產;沒摸着,寓意福壽無邊。女兒和同學們紛紛閉着眼去摸,大家聽了我的解釋哈哈大笑。

出了定林寺西門,我們又觀賞後山的五百羅漢。他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的在化緣,有的在讀經,有的在交談……孩子們精力充沛,一股勁兒的往山上跑。我們則氣喘吁吁,大汗淋漓,跟在後邊追。

回來的路上,看着孩子們開心的笑臉。我想,陪伴是最常情的告白,這次旅遊必將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一段美好回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