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畅游浮来山,观赏银杏第一树

期末考试前,为了鼓励孩子们取得好成绩,张玉波老师和家委会商议组织大家去浮来山游玩。为了安全起见,孩子务必有家长陪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浮来山虽然海拔只有300米,但因为山上有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的故居――定林寺,寺里有一棵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的古树而驰名中外,风景区曾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

2020年7月25日早上8点,家长和孩子们纷纷来到景区的南门。等到大家都到齐后,我们便步行进入山门,直奔定林寺。

路过文心亭时,因为亭子正在修葺,不能近观,只能远看。郭.沫.若亲笔题词的“文心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

好在有卧龙泉,泉水清冽,水池里五颜六色的金鱼,自由自来,游来游去。孩子们赤着脚,在沟渠里嬉戏,互相泼水,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我们一踏进寺院大门,便被这棵参天大树震住了。它占据了半个庭院,虽至今3700多年,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气势磅磗,冠似华盖。

据记载,此银杏树树龄3700多年,树高26.7米,主干高2.5米,冠幅26米×34米,胸围15.83米,遮荫覆盖约900平方米。

2018年5月,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发布的“中国最美古树”评选中,此树力压黄山迎客松,荣获第一名。

古树的周围有历代名人的题碑文,其中清顺治莒州太守陈全国和书法家武中奇的碑文最为著名。

陈太守的赋诗如下:

大树龙盘会鲁侯,烟云如盖笼浮丘。

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

史载×x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

看来今古皆成幻,独子生长伴客流。

武中奇的题词: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隐公八年经”

这句话出自《左传》,即“鲁莒会盟”。当时鲁国和莒国不睦,经常刀兵相见。纪国国君纪子作为鲁隐公的女婿,出面邀请鲁隐公和莒子在此树下会盟,缓和了两国关系,造福了两国百姓。古树见证了会盟盛况,也成就了千古史话。

关于这棵古树,附近的老百姓还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流传最广的当数“七搂八拃一媳妇”。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一位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时恰好下雨,便到大树下避雨。由于树干太粗,他竟然没有发现树下已经站着一位小媳妇。

他惊奇于树的高大,便想测量一下树的周长。当他搂到第七搂时,看到了小媳妇。由于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他改用拃量,量到第八拃时,恰好到小媳妇身边。虽然大树的周长早己超过这个长度,可是这个故事却流传至今。

每年来浮来山游玩,女儿总在这棵古树下留影,古树见证了女儿的成长。今天,我们和张老师合影留念,感谢她对孩子们的用心培养。

来到校经楼,这是刘勰读书写字的地方。遥想刘勰当年,隐居于此,只有枯灯和古树相伴,粗茶淡饭,淡泊名志,却创作出了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令人赞叹不已。

后院还有一棵载于唐朝年间,距今1300多年的银杏树。银杏树又名公孙树,因为种子落在树根周围长出小树,子又生孙,孙又生子。附近老人做寿的时候,都在此合影留念,寓义“四世同堂、健康长寿。”

树北边有一个“福”字碑,游客们可以闭眼去摸碑上的“福”字。摸着“衤”旁,寓意衣食无忧;摸着“口”旁,寓意有口福;摸着“田”旁,寓意有地产;没摸着,寓意福寿无边。女儿和同学们纷纷闭着眼去摸,大家听了我的解释哈哈大笑。

出了定林寺西门,我们又观赏后山的五百罗汉。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化缘,有的在读经,有的在交谈……孩子们精力充沛,一股劲儿的往山上跑。我们则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跟在后边追。

回来的路上,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想,陪伴是最常情的告白,这次旅游必将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段美好回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