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運河宴

江賓美食,傳承了江南人對喫食講究的特點,充分利用本土食材,運用蘇幫烹調技術,以精緻創新聞名遐邇。前幾年,江賓推出的江南運河宴,遵行“不時不食”的原則,根據季節特點,相繼推出了春夏秋冬不同版本,非常巧妙地把運河文化、江南美食呈現給八方來客。

今年,江賓在江南運河宴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融合山東濟寧儒風運河宴,隆重推出了南北運河宴。

中秋前夕,受邀去江賓參加美食品鑑會——南北運河宴。爲了配得上這高雅的宴席,特地穿了一襲黑色的改良旗袍。一到那,才發現,姐妹們不約而同,旗袍、小禮服……盡顯江南女人的精緻典雅。

四手碟:手剝五香鹽水花生、風乾毛豆結、奶油五香豆、糖炒栗子。樸素家常的零食,滿滿都是童年的回憶。食物匱乏的年代,五香豆是用來解饞的最好零嘴。漫長的暑假,在家呆得實在沒勁了,就纏着曾祖母做五香豆。可是,曾祖母卻只幫我做炒蠶豆。爲啥,五香豆做起來麻煩,得放各種佐料,那個年代,油鹽醬醋都得憑票購買,哪捨得用來煮五香豆。炒蠶豆,一樣佐料都不用放,只需起個竈,不停翻炒就可以了。當然,炒蠶豆和五香豆的味道,那是一個千差萬別,牙口不好的人也咬不動的。

六前菜:鹹蛋黃鹽水鴨卷、南乳汁油爆蝦、陳皮醋茄、水晶番茄、絲瓜石榴包、瑪瑙蛋。江南極其普通的食材,經過大廚一番雕琢烹飪,立刻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六道前菜圍着一圈擺上桌,大家拍了一圈照片,菜卻一動都不動,再轉一圈,只是零星地夾掉一點點。你看那絲瓜石榴包,用薄如蟬翼的麪皮裹成一個石榴形狀,裏面包着絲瓜、魚肉、蝦仁等食材,上面用一粒粒魚籽點綴,還真像一個個晶瑩剔透的石榴。那道南乳汁油爆蝦,用太湖河蝦做食材,配以南乳汁油爆,十分入味。

六熱菜:蓴鱸之思、醬汁肉蝴蝶甲魚、儒風四扣碗、滿湖飄銀、微湖魚頭湯、金秋果蔬,道道驚豔。蓴鱸之思,那是江南運河宴的代表菜。“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西晉文學家張翰,因爲太過思念家鄉的鱸魚,不惜辭官回家,於是,有了“蓴鱸之思”的典故。江賓的“蓴鱸之思”,以江南盛產的鱸魚和蓴菜爲主要原材料,用最簡單的做法,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當一個個包裹着錫紙的菜端上來,一桌人齊刷刷站起來想探個究竟,好奇錫紙裏到底包裹着什麼。只見服務員直接點上了火,一團團錫紙在明火的烘烤下噼噼啪啪,如同在餐桌上跳舞。一會,服務員給每人夾了一個錫紙,打開,裏面是醬汁肉蝴蝶甲魚,醬汁肉的濃香與甲魚的鮮美有機融爲一體。我們都說,這道菜,滿滿的都是膠原蛋白,女士應該多喫。無奈,胃就這麼大,吃了這道菜,已經撐得不行了。金秋果蔬,選用蘆筍、蓮藕、栗子、雞頭米、菱角、玉米、芸豆、番茄八種果蔬烹飪而成,是江南特有的一道菜。儒風四扣碗、滿湖飄銀、微湖魚頭湯,這三道菜,都是山東儒風運河宴的名菜。四扣碗,分別是雞絲、黑魚片、爆魚、蛋皮卷,碗大量足,一看就是山東特色。微山湖的魚頭湯,一點不比太湖的魚頭差,魚湯喝了一碗又一碗。滿湖飄銀,那一粒粒細小的魚丸,真如同銀子一般,乍一看,以爲是酒釀圓子,其實是鹹的,頗有胡辣湯的味道。

美點和甜品:菱角秧包、荷香蓮藕酥、蝦籽撈麪、桂花糖芋艿。菱角秧包,是儒風運河宴的特色美點,用菱角秧作爲餡料包成的小籠包。菱角秧能喫,還是第一次聽說,能用它做餡料包包子,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包子一上桌,大家迫不及待想嚐嚐以菱角秧作爲餡料的小籠包是什麼味道的。一嘗,果然有驚喜,秧苗的清香夾雜着粉絲的滑溜,在嘴裏跳動。這讓我想到一位山東的簡友,經常會包各種餡料的餃子、包子,這在我們江南是很少嘗試的。果然是一方水土出一方美食。荷香蓮藕酥,也是儒風運河宴的點心,用蓮藕爲食材,配以麪粉,採用烘烤工藝,成就了美味的蓮藕酥。蝦籽撈麪、桂花糖芋艿,那當然是我們江南特有的美味啦。蝦籽撈麪做工考究,在卷好的麪條上淋上河蝦籽,成就一碗鮮香美味的蝦籽撈麪。河蝦殼熬成湯,配麪條,一點不浪費。金秋,正是桂花飄香,芋艿豐收的季節,一碗桂花糖芋艿最是應景。姐妹們說,這是今秋的第一碗桂花糖芋艿。


當江南的婉約精緻,遇上齊魯的豪邁樸實,成就了一桌風味獨特、融合創新的南北運河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