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到底啥意思

內卷是今年非常火的網絡流行語,自己不太明白,就百度了一下。

內卷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爲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同時百度了一下與之相對的外卷的涵義。外卷,指通過向外拓展新的資源的方式進行競爭,現在可以指大家互相拉着一起停止內卷。

這裏無疑把內卷作爲貶義之詞使用。但今天看到了一篇關於內卷的文章,讓我對這個詞有了更深的瞭解。這篇文章介紹了內卷的來源,英文發展而來,指的是內向的演化。

文章是通過舉例的方式說明“內卷”這個詞的涵義。

第一個例子是毫無意義的精益求精。比如,有的公司開會時,桌面上的茶杯擺得無比整齊,非常精確,橫看豎看皆成行。然而我們都知道,開會重要的是參會的人和討論的內容,茶杯擺得再好也沒有實質意義。

這樣的內卷好像比比皆是,如城市管理人員穿着統一的制服,邁着整齊的步伐巡街,然而他們就是大街上轉轉,真正的作用從來沒有發揮。

第二個例子是簡單的間題複雜化。比如。一件不復雜的事請,本來做個決定非常簡單,但是有些人要刷存在感,結果把過程搞得很複雜。第一步先要出報告,然後意請專家討論評,再將評結果上報,最後由領導拍板決定。

還有一些事明明就是照章執行就ok了,偏偏要開個會,某些人還要強調個一二三四五,把本來簡單的事情弄的誰也不明白了。

第三個例子是封閉的體系內部越來越劇烈的內部競爭。最典型的今天的中小學教育,學生爲了多考一點分數,被迫在教學大綱內下苦功,比誰做的題多,比誰做的題難,然而那麼多時間花出去,所學的內容並沒有增加。

這往往是不良競爭的源泉,一個小團體內部,爲了巴結直屬LD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的競爭,不是在比着做事,而是在比着演戲。

第四個例子是在同一個課題上無體止地研究。許多人研究的內容其實是重複的,彼此間抄來抄去。有的人爲了吸引注意,只能不斷地標新立異,用牽強附會的證據去支撐那些看似新穎,其實並有什麼意義的結論,這種現象在理工科和人文社科領域都普遍存在。

我們的工作也是這樣,本來大家有分工,可是由於一些不能說明的原因,往往會避重就輕,有的工作大家都搶着去做,可有的工作卻都避之不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