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兇猛》摘抄

作者:馮侖

其實中國很多企業家的失敗,與其說是被現實壓垮或者是經濟失敗了,不如說是敗在自我評價上。他們承受不了周邊的人對他們道德上的譴責,這種心理負擔遠遠比現實負擔更爲沉重,我想每個真正下過海的人都有這樣的心路歷程。這是中國企業家的道德障礙,也是他們心理脆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舉例來說,企業家要做事,就要破壞一種既定狀態,而破壞一種狀態的行爲最公平的說法是一半人受益,一半人受害。

受益的人往往認爲自己本來就應該受益,而不是因爲你的努力和貢獻,即便心裏感謝你,表面卻矜持不肯輕易說出來,於是所有的受害者首先會攻擊你的變革。如果你壯着膽子再往前走一步,於是受益者的一半又可能受害了,會有更多人罵你。

最後可能連身邊的老婆都會罵你多此一舉。正常的人承受不了這個壓力,於是就一個急轉彎又回過來了。

可是這一轉,原來受益的人本來在心裏是感謝你的,後來發現你改變了,自己的利益又失去了,立刻又跳出來罵你虛僞、軟弱、無能。原來罵過你的人則證明被罵對了,就更加盛氣凌人地教育你不成熟,於是你裏外都不是人,徹底成了“壞人”。

所以,格魯夫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你只有很堅強地走到底,最後成功了,罵你的人也承認你是強者,大家才都覺得你好。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有這樣的膽識和心路歷程。

現在中國的企業家往往由兩個東西包裝着:一方面是媒體包裝,給他樹立了一個很高的道德牌坊,讓他用生命努力兌現這個牌坊。一開始他可能很反感,但當媒體的包裝爲他帶來了很多正常經營不可能帶來的榮譽和經濟利益時,內心也就願意追求這種媒體包裝了,而且樂此不疲。

另一方面,由於市場環境使得他爲了企業的長遠利益和個人前途要做一定的犧牲,而這種犧牲當中就有性格和人格的犧牲。

在這兩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一大批被包裝的企業家,而這種被包裝的企業家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非資本、非經濟利益的行爲,最終很可能在市場上帶來一種非市場行爲。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觀點很有見地。特別是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並不一定是我們自己想做的,而是被別人脅迫的。特別是這種公衆眼中的大人物。

比如說災情捐款,網友會對比各個企業家之間的捐款金額。

“某某捐少了,沒良心,你看看人家……”

“某某不愧是良心企業啊,一出手就是大手筆,這樣的企業纔是民族的脊樑……”

自古以來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你能操控輿論,那你就將無往而不勝。

這一次某國企品牌的一手操作就玩得很溜,以至於讓粉絲陷入了瘋狂。猛然才發現市場不再是由資本家操控,而是由消費者來操控。這個就很意思了,某種程度上說明消費者不再是被人宰割的羔羊了,而真正實現了一定程度上【顧客至上】的金牌準則。

以前都是我(企業)需要你們(消費者)去適應,所以我做出了這個東西,現在變成了我們(消費者)需要這種行爲,所以你(企業)必須去遵守。

但這也有不好的一點,如果被不法之徒掌握了這種財富密碼,就可以肆意操縱消費者去打壓競爭對手。等競爭對手全部被消滅的時候,他再露出自己的獠牙,那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消費者。

而消費者的信任是不能被無下限透支的,一旦到了一定程度,消費者跟企業之間就會形成一種相互不信任的敵對關係,那這個生意就沒得做了。

這時候勢必會有更高級別的監管機構入場,但無論如何,生意都將變得更難做,最終消費者也落不到啥好處。

很可能會出現兩敗俱傷的結局,那就得不償失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