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赴中國臺灣觀光考察報告

文/徐菲楊


暑期,我與家人乘機前往中國臺灣地區旅遊,通過九天以來對我國最大的島嶼一—臺灣省的瞭解與接觸,我對一直以來都感到好奇又神祕的寶島臺灣有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一、自然風光與美麗景緻

二、人文景觀與歷史文化

三、街邊美食與夜生活

四、公共秩序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多方面)

五、環境治理與垃圾分類


關於我國神聖領土——臺灣省:臺灣島面積35700多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島均臺灣省北臨東海,東北接琉球羣島,東臨太平洋,南接巴士海峽,全省扼西太平洋航道中心,在戰略上,有我國“七省藩籬”之稱。同時,臺灣因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接處,素有多火山和地震。當然,還有非常著名的“颱風”。臺灣省也由於飛速發展的經濟和旅遊業,曾享有“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譽。


著名湖泊日月潭,位於臺灣省阿里山以北,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杜村,爲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日月潭因左半邊形如圓日,右半邊形如彎月而得名。中間一顆如明珠般美麗的小島“拉魯島”將其一分爲二。

關於日月潭,有一個浪漫的傳說:

很久以前,勇敢的青年大尖哥和美麗的姑娘水社姐相愛。

一天,兩條惡龍吞下了太陽和月亮,世間沒有了晝夜,失去了光明,民不聊生。大尖哥和水社姐因而決心除掉惡龍。他們在一次惡龍之間的談話中得知金斧頭和金剪刀能殺死惡龍。

兩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阿里山腳下挖出了金斧頭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趁惡龍在水潭中玩耍太陽、月亮時,用兩件寶器殺死了惡龍,並藉助棕櫚樹的力量將太陽和月亮頂上了天空,讓世界重現光明。

後來,大尖哥和水社姐化成了兩座大山。爲了紀念他們的英勇與正義,後人將這片湖命名爲“日月潭”。

日月潭的周圍圍繞着青綠的山。千峯萬嶺與藍天白雲相應成趣,可以清晰地看見山間籠罩着層層淡淡的雲霧。山頂似是被染上了墨色,在白雲的掩映下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清澈的湖水微波盪漾,呈現出碧藍的色澤。小島岸邊遊人如織碼頭上湧滿了進進出出的乘客…… 

湖心漂浮着的小島,因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蓬勃的生機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綠蔭濃密的林間小道,熱情豪放的民族(高山族邵族)歌舞,讓我們感受到臺灣別樣的一面 。

潔白的浪花拍打着岸灘,一艘艘遊船在湖面上悠然航行,乘坐着觀光纜車,俯瞰着湖光山色,一切,都充斥着關於日日潭的美好回憶……

2.墾丁風情

墾丁的海,在夏日的豔陽下顯得分外迷人,風致韻絕.……

海浪一陣陣地向我們湧來,拍打在沙灘與礁石上,悅耳的聲音猶如風鈴奏出的美妙樂曲。湛藍的海水從遠處看上去纖塵不染,那深遂而純粹的顏色讓人不由自主地迷醉其中。

遊船迎着微風,在碧波上悠然地前行,浩瀚的海如一匹寬大而精緻的錦緞,行雲流水地鋪開在金色的海灘旁。

澄淨的天空呈現出淺淺的淡藍,飄逸而清新的雲朵就像點綴在天藍連衣裙上的幾株小花。海水與藍天彷彿連在了一起,形成了深與淺的完美結合。

站在沙灘上,與大海如此近距離接觸,感受着海風的涼爽。洶湧的浪濤一次又一次地向遊人奔來,有千軍萬馬馳騁天涯的氣勢。在浪濤的衝擊下,努力使自己穩穩地站立……

岸邊的礁石在海浪的沖刷下顯現出蒼桑古老的痕跡,海邊搭建的木製平臺上,留下了無數人有關墾丁的美好回憶……

海的另一邊,是碧綠雄渾的青山,山上植遍了高大的樹山間是林林總總的民居。山與海,天與地,共同繪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二、人文景觀與歷史文化

1.佛光山

佛光山位於我國臺灣省高雄市大樹鄉東北區,是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有“南臺佛都”的美譽。1967年經得道高僧星雲及其弟子創建,成爲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

佛光山寺院規模宏偉,建築錯落有致,供奉多座佛塔,盡顯莊嚴肅穆。穿過金頂拱門便可進入主館。其中,大雄寶殿、大智殿、大悲殿和大願殿爲四幢主要建築。

佛光山最鮮明的標誌爲金身接引大佛。大佛左手下垂作迎接狀,右手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接引上天”。每與朝霞暮暉相映,耀眼無比,光芒萬丈。


佛光山供奉了釋迦尼佛僅存的三顆佛牙之一。釋迦牟尼佛於公元前563年出生,爲古印度如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自幼生長在王宮中,小時候未見過人間疾苦。

一天,他出城時親眼目睹了“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從而生髮了出家修行,求悟正道的心願。他毅然放棄了俗世的權勢富貴,踏上了開悟之路。釋迦牟尼佛曾試圖通過苦行得到解脫。

但後來他發現苦行不是真正的正道,於是放棄了這種無意義的修行方式。在來到迦葉城不久後,開悟成爲“佛陀”。他努力調伏內心,戰勝內心的"十魔”,用智慧領悟了佛法的真諦。他的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傳法,被尊爲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擁有高貴的出身,但他沒有滿足沉醉於安逸享樂和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在見識了人間四苦之後,生髮了悲憫心,認識到普度衆生,讓世人脫離苦海的重要性。他在意的不是個人的享受,而是救苦救難,讓更多人領悟善法,消除煩惱。他爲國王之子,卻願意向各種階層的人傳播自己的思想學說。可見,他終其一生在努力踐行“衆生平等”。釋邊牟尼佛的身上,體現着犧牲小我,追求正道的精神。


佛光山能成爲如此著名的佛教勝地,星雲大師功不可沒。

星雲大師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十二歲時與母親因躲避戰亂而逃亡。後於棲霞山寺禮志開上人剃度出家,法名悟徹。

據說他答應志開上人出家後,母親說:“不行,這樣我怎麼向家人交待。”星雲大師卻覺得自己既然已經答應了人家,就不能再反悔。  於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一承諾。

之後,星雲大師創建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間”的宗旨,爲弘揚佛法,將佛教人間化做出巨大貢獻,並參與多家報刊,雜誌編緝,撰文,還用歌曲演唱的方式,使佛教不再顯得曲高和寡,而是有了幽美深長的韻味。

佛光山之行,讓我更好地瞭解了佛教現代在臺灣省的傳播過程也讓我明白了要“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用善良與溫暖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2.臺灣故宮博物院

剛來到臺灣故宮,一種熟悉感和親切感油然而生。故宮建築與北京故宮十分相似,承中國古代建築的對稱性。兩邊的金頂自然地挑起,白玉色的廊橋輝映着藍天白雲與遠處蒼翠的青山,古老的建築在經過修繕後煥發着嶄新的光彩。

故宮博物院內收藏大量中國古代文化瑰寶。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翠玉白菜”。翠玉白菜並不是很大,但做工十分精緻,足見雕刻者技藝的純熟。在幽微的燈光下,翠玉白菜閃爍着瑩潤明亮的光芒。整件作品青碧色與白色相間,色調鮮明,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除了“翠玉白菜”博物院還收藏了許多其他樣式的的玉器雕刻作呂口,例如清代晶瑩劇透的紫晶仙人,鑲嵌各色寶石的鈿花,用紅寶石雕成的戒指……

玉器文化,是如此淵遠流長。早在千百年前,玉,就成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份子。從典禮儀制到衣飾搭配,從權力象徵到飲食品酒,處處,都離不開玉的身影。玉,更是一種高雅意趣的象徵。

博物院中的收藏還包括各個朝代的書畫名作。這些畫作不僅僅描繪了當代的人,景物,更是對一些珍奇異獸做了詳細的記錄。很多在現代常見的動物在當時則顯得罕有,例如被稱爲“麒麟”神獸的長頸鹿,有“果然獸”之稱的黔金絲猴……

此次臺北故宮之行,讓我見到了許多我國古代文物,我對明清時期的文化藝術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櫥窗裏陳列的,不僅僅是一件件工藝作品,更是一個個來白千百年以前的故事傳說……


3.“總統府”

“總統府”是臺灣省著名景點。於1912年擬建,1919年正式峻工,一開始臺灣總督在此居住。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轟炸而損毀。自1945年,“總統府”便爲臺灣省歷屆領導人辦公處所。

這裏由紅白相間的建築和竹木蒼翠的花園組成其中,辦公樓的高度相當於五層樓,中央塔樓的高度則相當於十一層樓。該建築受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風格和日式風格影響,搭建凹凸有致,從外可以看到紅色廊柱,內有圓形拱門連通展廳與花園。

展廳內講述了臺灣省“總統府”興建發展的過程,包括臺灣省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歷屆地方領導人的民選。


4.國父紀念館

偉大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推行的三民主義我們都不陌生。三民主義包括“民族、“民生”和“民權,爲創造民主國家推翻清政府封建專政做出了重大貢獻。

十九世紀末,孫中山爲挽救危亡中的國民而創辦的”興中會“喚起了無數有志之士的愛國情懷。一批甘於犧性,願意追隨他的愛國者將革命思想在全國各地傳播。

在二十世紀初期,三民主義與革命浪潮遍及臺灣,“興中會分會”在臺灣成立。在那風起雲湧的年代,千千萬萬投身救國事業的人創造出一段段傳奇佳話……

孫中山終結了封建君主制度,他的主張與思想成功喚起了當代青年精神上的覺醒。

“民族”使我們有了強烈的民族意識,激勵中華兒女爲民族復興而不懈奮鬥,鼓舞愛國志士爲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而不斷進取。

“民權”讓廣大人民不再爲皇權專制所壓迫,不再被封建思想所來縛,而積極追求自由勻尊嚴,渴望能更平等地生活。

“民生”的提出更是體現了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重要性。只有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滿足,人民能隨着時代的進步逐漸富足、安康,國家纔會好,社會纔會好。

如今,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讓民主價值得到實現讓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讓人民真正地擁有了國家的權利。這是偉大祖國取得巨大成就的表現也是對“三民主義”中有益思想的吸收和踐行,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爲祖國的發展而自豪,都要銘記孫中山這位革命先行者在當年爲實現民主自由而付出的努力與心血……

儘管那段歷史已經遠去,但孫中山先生的思想與主張值得我們欽敬與傳承。


三、街邊美食與夜生活

已經過了夜晚十點,我們漫步於臺北市步行街一西門町。

整條街被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照得明亮林立的高大建築裏隨處可見商場和活動娛樂場所。街道兩旁星羅棋佈地掛滿了各個店鋪的招牌。夜色已經深了,街上的人流依舊熙熙攘攘,閃爍的燈光輝映着鱗次櫛比的店門。

美食店裏排隊的人一直延續到門外,濃郁的香氣吸引着路過的行人。香脆的雞排,清甜不膩的珍珠奶茶,口感酥爽而值得回味的“甜不辣”……

“甜不辣”是各種小喫的總稱。許多小喫屬於油炸食品,但喫起來根本不覺得油膩。雖然沒有燭光晚餐式的正式卻也讓人感到回味無窮。漫步於繁華的街市,品一杯美味的奶茶:杯子的上部如雪般冰涼,底部卻如火般熾熱,將果肉珍珠奶茶攪拌均勻,帶給我的,是別樣的清涼舒爽,彷彿在一剎那間,掃清疲倦。

這裏是美食的世界,是購物的天堂。遊人如織,沒有人的臉上現出倦怠與厭煩,繁華而熱鬧的街道上,人羣穿流不息,街燈照耀不息.……

由此可見,美食與夜生活是當地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用擔心晚上沒有不好的消遣,道旁遍地的小喫店足以令人駐足留戀。似乎美食,不僅僅是一日三餐的生計需要,更是一種習慣與享受,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件事……

夜晚的臺北,沒有陷入冷清與完寂,反而比白天還要熱鬧。街邊的燈煥發着繽紛的光彩,既是黑夜裏的明星,又使人感到溫暖、和諧,想要留住這美好時光。


四、公共秩序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多方面)

到達臺北市的這兩天,我發現人們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較強。

在乘坐地鐵時,電梯上的人們都自覺地靠右站立,爲有緊急事情趕時間的人留下足夠的空間。在地鐵到站即將開門時,大家會在各個入口排隊等候,就算在上下班的高峯期,也沒有出現擁擠推搡的情況。地鐵中途停站時,乘客也會有序進出。

看到這一點,我不由得聯想到自從地鐵普及後,大陸地鐵體系的不斷進步與日益完善。乾淨整潔的環境,健全先進的設施以及規範的安檢流程,處處展現了人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蓬勃發展。不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省,我都爲祖國世界矚目的成就和國民素質的進步而由衷欣慰。願我們每個人都將公共秋序看成一種習慣,一種準則,彰顯新時代的文明風尚!

在步行街觀光時,我注意到在一些生意特別火爆的小喫店,長長的隊伍排到了門外。顧客都在耐心筆候,沒有人會從中插隊。大家都站在劃定的等待線內,爲路旁的行人留出一條通道。因此就算店面再小,也不會被擠得水泄不通。這一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過馬路的時候,我發現在紅燈亮起時,沒有人會橫穿馬路,就算沒有車經過,行人也會遵守交通規則。馬路上,隨處可見摩托車飛馳而過,他們並不擔心會出現交通事故,因爲基本上不會有人闖紅燈。諸如此類,都是臺灣人民有規則意識遵守秩序的表現。

不過,我還認爲,臺灣在有些做法有待改善。在這兩天,我看到一些人在街道邊上做出一些鼓吹封建迷信,誤導人民視聽、缺乏事實依據抹黑造謠的不好行爲。這些舉動意圖不軌,力在迷惑民衆棄正軌而入歧途,捨棄光明前景而走火入魔,更是與二十一世紀“和平與發展”的潮流背道而馳,是對公共秩序的漠視,更是對人權的踐踏。然而,臺灣政府並沒有對此類不和諧現象做出具體處理措施。

臺灣省是我國自古以來的神聖領土,臺灣人民能在健康、美麗的環境下生活是我們共同的心願。我們都樂於看到一個和諧而乾淨的臺灣。希望臺灣能在這一點上多多改進,像大陸一樣注重良好社會氣氛的營造,響應新時代主旋律,讓人民能全面接收客觀而真實的信息!


五、環境治理與垃圾分類

這幾天,走在各個城市的街頭,我都會發現垃圾桶實施了“分類投放”:可回收垃圾、一般垃圾、廚餘有害垃圾等。而且,還有專門的回收車分類運走各個種類垃圾。可以看得出來,臺灣省在這一方面做得專業且卓有成效。

垃圾分類,能有效地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做到物盡其用。每天,人們生產的大量垃圾如果不加分類地混裝投放,不僅會污染環境,還會浪費許多有價值的資源。垃圾分類的實施,不僅能增進居民的環保意識更是對資源回收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這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上世紀90年代,臺灣開始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對垃圾回收進行了細緻的分類,並設置了專門的垃圾車按固定路線回收垃圾,從而全面地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

如今,大陸地區也開始推廣並宣傳垃圾分類,這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對“綠色發展”的踐行,只有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創建我們美麗的家園!

總之,願美麗豐饒的臺灣省早日迴歸祖國,蓬勃發展,與大陸共享中華復興的偉大榮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