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10)

6、总结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要就是这些了,其实也特简单,归结于一句话:所有的创作都是关于感知的。

首先,你要有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去感知这个世界,显然不是李笑来一个人这么做,比如郑渊洁,在教他的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就压根不讲语法什么的,他说,第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开眼。

当然了,在李笑来看来,开眼本身并不够用,后边还要“开耳”,把耳朵打开;“开鼻”,把嗅觉打开;然后“开肤”,把触觉打开;最后,还要“开脑”。而这些,绝大多数人竟然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当然我们的学校里更不会做。其实,后面还有更难的事情。

下一个任务是,如何把你的感知传递出去,而后,还要让读者或观众也同样感知到,这一步就更难了。

在李笑来看来,所有使用文字的高手,都是在用文字作画,把文字当作颜料,在画布上画出一个缤纷绚烂的世界,而后展现给读者和观众,让他们去感知。

小时候最令我震撼的是一个元代人写的小曲,马致远的《秋思》: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这幅素描,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都快昏睡过去了,那里有座桥,很小,桥下有河水,河水在流淌,有一匹马,很瘦,顶着风,那风从西边吹过来,而那条道是古道。太阳也快在西边落下去了。一个人,没有说他到底是骑在马上,还是牵着马,但,他是个断肠人。这是在哪儿啊?在天涯。

有具体名词,有抽象名词,每个名词前边都有形容词去修饰,去描述那个能够感知到的事物的感知。

仅仅二十六个字,就画了这么一个素描,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感同身受。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