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我是誰|你以爲的不被信任只是因爲你活在過去的記憶裏

【日知錄】我是誰|你以爲的不被信任只是因爲你活在過去的記憶裏


今天繼續聊“我是誰“這個話題


早上備註了今天準備更新的一條——


自己習慣性的澄清與解釋的行爲,本質上來自於過往經歷中那些深深被誤解的場景。


寫這話的背景是回溯前幾天的某件事時看見的特徵,有趣的是今晚又遇見類似的事,一時之間心都有點累了。


爲什麼明明想表達的是前門樓子,對方那兒就理解的是胯骨肘子呢?


在無奈與難受中覺察着自己的情緒和自己內心湧現的言行,慢慢發現有意思的東西。


一個是情緒層面的表現,一個是言行層面的表現。


關於情緒層面的表現——


第一是會有很強的憤怒。


因爲我的本意並非如此,但是硬是被理解爲了另一個意思,尤其是指向的是負面評價。


而負面評價對我的壓力是很大的,尤其是會和以往的經歷關聯在一起,會強化這個情緒。


具體事例後面再詳細解析。


第二是會有很強的委屈。


因爲覺得我明明發心是好的,爲什麼一出去反而被當成是壞的心思和不討好的行爲呢。


情緒之外就是言行層面了——


第一是我很容易執着。


有時候會扭着把這事兒弄明白,清清楚楚,在所有渠道寫明,澄清誤會。


有時候也會陷入極度的痛苦和憤怒中,無法認真做事,甚至拒絕做事。


以及連帶着說出不合理智的話。


印象最深的例子大概是19年12月初吧,那是我頭一次負責一個線下交付項目,前期有兩週的線上運營。


那天下午在討論由誰的號來承接,我提出用我的號承接。


因爲我的本意是,這是第一次交付,用我的手機的話,因爲我基本大部分時候都拿着在用,可以非常迅速響應客戶問題,且我一般比較晚睡,所以可以響應用戶的時間更長。


如果用班班手機的話,在速度和時長上不及用自己的手機。


不過這一連串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只說了句結論——用我的手機來承接。


結果當時的領導說了句“不能用你的手機,用你的手機,你到時候走了怎麼辦。”


這話一出我當時就情緒炸裂,心中意難平,馬上就翻臉,噼裏啪啦把我的想法一說,末尾來了句,“我這麼想着服務好同學,你這麼想我,那我幹嘛折騰自己”。


然後就自己坐在椅子上生悶氣,越想越氣,各種念頭湧現,各種言語喋喋不休,真有幾分祥林嫂的感覺。


不過說起來,也要感謝那位領導,他並沒有說什麼,而是先出去了,隔了一會兒,等人只有幾個負責關鍵運營的人在的時候纔回來的。


這個部分我後面講,相信可以給到屏幕前的你一些啓示。


因爲事實上也是這次經歷讓我底層有所鬆動,開始植入新視角。


先來說說爲什麼當時一下子情緒就炸裂,怒不可遏。


還記得之前的文章裏反覆提到大概這樣一段話——


我們幾乎所有的情緒,都不指向當下這個人,這件事,而是過去的一些人,一些場景,經由當下片段中的某些要素被激活。


我們實際上被挪到了過去的某個場景,成爲了過去場景中的某個人。


以“現在的我”經歷着當時某個人經歷的一切,並以”現在的我”的狀態來回應當時的那些要素。


但是很遺憾,那些都過去了,我們所有的情緒在我們的腦海裏指向過去,但是現實中卻指向現在的這個人。


這個人就會很無辜,而我們自己最開始是不會意識到的,只會覺得自己情難自制。


說這些是因爲我後來深深覺察到,爲什麼我會一瞬間炸裂。


因爲”不被信任”、“被誤解”、“被冤枉”,這樣的感覺一被激發,我腦海裏立馬湧現出過去一些極度痛苦,痛苦到發抖的事情。


在那些場景裏,所有人都指責我,都說我的不是,但是因爲我是外來人,我又很小,又是自己一個人。


根本沒有辯解的機會,也沒有辯解的能力,但凡多說幾句,要麼是一耳光,要麼是一鞭子。


爲了少捱打,我只能忍受着所有的情緒,壓抑下來。


可是因爲現在已經長大了,所以隱約覺得有能力回擊了,所以一旦再有類似的感覺,會很強烈的迴應,而實際上,指向的並不是當下,而是過去。


十幾年過去了,有些事情並沒有隨着時間流逝,身體一直記得。


我現在還記得,8月閉關時,躺在地上一邊痛哭一邊大喊,“爲什麼你們要這麼對我”。


我想,也許是過往積累的太多的東西,在那一瞬間防禦拿掉,一下子傾瀉而出了吧。


所以,慢慢地,雖然我依舊會對那些誤解起反應,甚至偶爾依舊很大反應,但是我也慢慢深刻意識到,我真實的活在現在,我可以放下過去經歷帶來的枷鎖重新選擇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這時候就要說一說之前故事的後半段了。


後半段領導回來,說,“你覺得我剛纔是不信任你對吧,那你看……”


接着給我舉出了好幾個關鍵的例子,“在最需要人的時候,出錢讓我去學習,全力支持我考評級,支持我負責項目……”


“如果不信任你,我可能這麼做嗎……”


隨着一個又一個例子的拋出,我的情緒由憤怒轉爲了不好意思。


事實證明,我的感覺只是我的感覺……


在加上後來接觸了情緒分析ABC理論,並越來越多地思考情緒的形成過程,慢慢能夠更多攝受住那些自然反應。


雖然依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行則將至嘛。


這算是又一次澄清自己內在的一個關鍵模式。


我想,看見是改變的第一步。


希望往後的生活裏,能夠越來越多活在當下,而非揹負着過去的記憶快速反應。


以上,諸君共勉,思之行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