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懸賞2100萬的山西前首富,是個謎一樣的人物

前山西首富李兆會,多年來一直是個熱點人物,這次因爲被懸賞2100萬“拿人”,又一次造成轟動。

大衆愛八卦,李兆會當年娶車曉的事,當然也被一次次翻出,就連他前老丈人是央視版《西遊記》的“金角大王”,也成了一個梗。

知乎上有人想起金角大王那個裝人的紫金葫蘆,或寶瓶,開了句玩笑:

李兆會,我叫你你敢答應嗎?

李兆會不敢答應,沒法成全大家眼熱的2100萬,但是他答不答應,也裝在一個瓶子裏了。

他自己製造的瓶子,一個藏人的瓶子,一個藏了很多祕密的瓶子。

他由一個風光無限的首富,到一個人間蒸發,就當世界沒了這號人的歷程,說起來真像大夢一場。

1.

2003年春,李兆會還在澳洲上學。

他是17歲過去的,學的是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那本來就是他父親李海倉培養接班人的意思。但李兆會並沒有拿着當回事。

他至少想不到會來得這麼快。

那年1月22日,李海倉事件發生後,李兆會在澳洲接到的電話是隱晦的,但他匆匆坐上飛機回國的途中,還是在報紙上驚聞了噩耗。

他父親,海鑫鋼鐵集團老總李海倉,在辦公室被人槍殺了。開槍的是李海倉的發小,李兆會從小就熟悉的一位叔叔。

那一刻,料想年僅22歲的李兆會,一定如五雷轟頂,既悲痛萬分,又百味雜陳。但是李兆會作爲李海倉的兒子,海鑫集團的少主,是不允許長時間沉浸於個人情感的,僅僅28天過去,他就被推上了董事長的寶座。

海鑫集團有上萬員工,正是一個家族企業帝國,這就像古代皇帝突然駕崩,寶座下暗流湧動,帝國內萬事待理,小太子只有倉促上位的情形一樣。

那麼年僅22歲的李兆會,當時無疑是坐在一個一千多度高溫,既要大鍊鋼鐵,又要“煉人”的高爐之上,只是所有人都沒想到,這位年紀輕輕的富二代,會做得那麼“好”。

2.

李兆會當初是被他爺爺李春元推上去的,原因應該非常簡單。

海鑫集團早先有7個股東,10位創業元老,都勞苦功高。但副董事長辛存海是外人,而集團總經理,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雖然呼聲最高,卻並沒有多少股份。

李海倉當初的股份佔到90%還多,他去世後,父母、配偶、子女,按《繼承法》平均分配,李兆會和母親、妹妹,怎麼也佔到54%以上。

李兆會一家佔有的股份如此之多,如果李天虎接班,李兆會一家不服,那是要出亂子的。

而且海鑫集團是李海倉一手打拼出來的,聞喜人只認“海海”(李海倉在聞喜的暱稱),李海倉去了,李海倉的兒子居然不能上位,恐怕也有欺負“孤兒寡母”之嫌。

再說,兒子慘遭槍殺,做父親的對孫子又怎會沒有感情加分?所以各種情況加起來,李春元必然要全力支持李兆會。

總而言之,李兆會不管怎樣,都在第一時間順位繼承了,就是他以前再煩董事長這個“太苦太累”的活,他也得做。

他這時不只是要爲企業的未來負責,也要對父親,對母親和妹妹負責。這就像他自己說的:

我要照顧好母親和妹妹,我不能讓父親的公司敗在我手裏,現在的條件比我爸創業時好多了,我做不好,就是我無能。

公平地說,李兆會接任之初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他本來是個公子哥兒,以前只想樂呵呵地活着,但是他忽然就變了。

一上任就努力學習鋼鐵專業知識,和企業內部運作,很快就適應了董事長的角色。

但是中國私營企業的那套“技術”他也學會了,他在人事上的步子還是邁得太急太快了些。

3.

李兆會上任之初,集團實權還是在李天虎和辛存海手裏。李兆會不允許大權旁落,不久就藉助爺爺的權威,並利用李天虎和辛存海的矛盾,把他們擠了出去。

李天虎被下放到了海鑫旗下的“海天水泥廠”,辛存海從副董事長直接變成了集團駐太原辦事處負責人。李兆會那時候最信任的,只有六叔李文傑,和妹妹李兆霞。

改朝換代換班子,這是很老套很自然,或許也很必然的事,但是李兆會換湯不換藥,他的新領導班子,走的還是家族企業老傳統,所以這就給他將來的發展,留下了巨大隱患。

家族企業改制,在那時候早已成爲共識,這不能不說是李兆會的侷限。

只不過每一個帝國的衰落,都不是一夜之間,每一代新主,即便是相當無能的新主,也都能靠了以前的底子和運作慣性,輝煌一陣。更何況李兆會不是阿斗,他上任的前幾年,也還在鋼鐵行業的“黃金十年”之內。

李兆會上任的第一年,遇到“非典”,煤炭漲價,用電受限,運輸緊張,但李兆會拿出拼命三郎的幹勁,帶領核心團隊連軸轉地工作,終於挺過了難關。這之後,他的日子也就好過起來。

2003年,海鑫鋼鐵的資產不落反漲,總值達到50多億,上繳利稅超過10億,成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

2004年,海鑫資產總值達到70多億,上繳利稅高達12億,成爲當年中國民企中的“第一納稅大戶”。

2005年,海鑫年銷售額高達80多億,淨利潤超過4億。

2006年,李兆會在中國富豪榜400名富豪中位列第56名。2009年,李兆會家族在“新財富500富人榜”中排行39位。2010年,李兆會憑藉100億元的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排名榜第85位。

這期間,李兆會也曾不斷地帶領領導班子旅遊,給特困職工、普通職工發福利,爲他們建住宅、別墅,送汽車,給他們辦培訓班,送他們上大學……

海鑫是利稅大戶,也是就業大戶,據說李海倉時代,當地人每天喫的饅頭,有一個是他的,而李兆會時代,則據說在海鑫上班,比做公務員都好找對象。

年輕的李兆會臨危受命,不過短短七年,就成了中國最年輕的富豪,這的確是一個富二代的傳奇,相當炫目,李兆會也正是在他最耀眼的2010年,與車曉舉行婚禮大典的。

4

李兆會興盛之時,有很多傳說。

他本來外貌上就有些桀驁之氣,後來就聽說一般不到海鑫來了。他遙控指揮,也不跟當地官員來往。偶爾出現在某次會議上,總是一副墨鏡,一身休閒黑衣,相當非主流。

但是他當年與車曉的婚禮,卻大操大辦,轟動全國。

車曉是文藝世家,祖父輩父母輩都是文藝界的資深人士,車曉本人,曾經跟高秀敏、任泉、徐崢、葛優等都有過合作。

李兆會據說當年一見車曉,立馬愛上,但也有人說,他先追過周迅。李兆會接觸車曉,聽說是這樣開始的:

李海倉當年曾經捐給“成龍慈善基金”5000萬元,李家跟成龍算是老關係。李兆會迷上車曉之後,曾豪擲200萬請成龍喫飯,只是提了一個條件:必須帶車曉過來。

事是這麼開始的,事也是這麼成的,於是2010年,兩個人的婚禮就舉行了。開席500桌,婚車200輛,3000多名人要人到場,來的一律不要禮金,反而人人回贈一個500元紅包,他們那場鑽石王老五與明星的婚禮,據說花了5000多萬。

李兆會當年最出名的就是這事,那手筆不知道曾轟炸了多少人,但是這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過15個月左右,他們就離婚了。

李兆會提出來的,可能與車曉一直沒懷孕有關,也可能與別的什麼有關,倒是李兆會依舊非常慷慨。他給的離婚費聽說不是一億多,就是三億多,反正那對他好像就是一個數字。

李兆會2012年離婚後繼續風光,也又娶了一位明星,但是再過去僅僅兩年,海鑫的情況就不好了,各種傳聞漫天飛舞。等到2017年,這位著名的山西首富,富二代的榜樣,居然還因爲負債,被法院限制出境了。

他那年被法院執行的債務,不過幾個億而已,但是這個身家百億的富豪名下,卻居然並無財產可以執行。

此事隨即又上了熱搜,各種猜測、剖析紛至沓來,但是那時候的李兆會,已經讓人看不懂了。

像馮侖這種:“凡是男性企業家開始追逐女明星,這家企業就離死亡不遠了。”雖然很富哲理,卻不夠明晰。

5.

海鑫集團的資金危機,其實從2006年就開始了,那一年,也正是李兆會辭去總經理職務,只擔任董事長的一年。

有人說,那場危機是因爲李兆會的盲目投資造成的。

有人說,那是因爲李兆會專心金融去了,他抽走了集團用於正常經營的資金。

也有人追溯到了起初和本源。

家族企業本來問題太多,企業內鬥,傷害了企業發展。

鋼鐵行業本來就資本密集,固定資產佔比高,資產負債率高,週期性強,利潤低,受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較大,不追求規模不行,追求規模又可能割到自己。李兆會再能,也不過是個新手,他不但沒經過行業週期的考驗,也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他從一開始就把那些經驗豐富,具有實幹能力的元老趕走,就爲事業上的發展留下了隱患。

李兆會這代人跟父輩不同,他們是不願意按部就班,穩紮穩打的,李兆會作爲一個百億鋼鐵企業的少主,居然會經常跟人說,“我其實根本不想做鋼鐵”,這就讓人心更加不穩,讓一些合作關係,從一開始就預感不好,做好了抽腿的準備。

而談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海鑫危機,人們關於李兆會的思考就更多。

企業管理混亂,李兆會經驗不足。中國在房地產和基礎建設的拉動下,鋼鐵行業這個“蛋糕”本來急驟膨脹,但海鑫沒有抓住機會,反而使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經濟危機,市場縮水,資金回籠,這固然都是原因,但李兆會也不該放棄主業,甚至去拖主業後腿。

他想搞股票搞金融都可以,但他也可以兩手抓。

鋼鐵屬於高投入,低迴報的產業不錯,但它也低風險,投資屬高投入,高回報的行業不錯,但它也高風險,所以李兆會就不該把家族企業與家族財富混爲一談,讓金融投資完全取代實業根本。他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家族財富,吸收私募股權投資,建立專門的資金池,有多大能力幹多大的事。

一個原本規模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最後到了粗鋼產能僅有600噸,這還怎麼活?所以到最後,他就只能籃子破了,雞蛋也全部打碎。

而這再到了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礦石價格飛漲,鋼鐵利潤越來越低,同行競爭越來越劇烈的時候,他就更加沒法支撐。

所以李兆會的問題是裏裏外外,多方面的,說他的問題是經驗問題,能力問題,經營問題,投資問題,政策問題,資金鍊問題,甚至於敗家問題都行,可是李兆會還有一個大問題,卻好像被許多人忽略了,那就是:

他在資本市場上,其實只有賺,並沒賠,他還是蠻厲害的。

那麼他賺來的那30多億去哪了?

6.

李兆會接手海鑫集團不久,就開始玩金融了,他最出名的一個大手筆,是2004年底,就拿下了民生銀行1.6億股的股份,然後又在2007年上半年拋售,一下子套現10個億。

這個甜頭當然是巨大的,所以李兆會在後面的幾年裏,就不斷出擊,山西證券、興業證券、光大銀行等等,做的全是大買賣。

關於這,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爲,李兆會是炒股敗家,但是有資料顯示:李兆會做的基本都是一二級市場,他基本是快進快出,他的獲利至少在30億以上。而且他從2009年後,就大大減少投資,更多隻有賣出的消息了。直到在公開市場基本銷聲匿跡。

這就是說,李兆會在資本市場上並沒有敗家,李兆會的事在停止金融投資後才最有意思。

他自稱不想做鋼鐵,後來也真的做了甩手掌櫃,甚至還做了不少使海鑫傷筋動骨的事,但是等海鑫集團真的面臨垮臺危機的時候,他卻停下金融投資,回攏資金,過來救火了。

不妨回頭看看李兆會那幾年的主要操作。

李兆會在完成新的權力分配之後,持股比例已經佔據絕對優勢,剩下的就在他六叔李文傑等股東手裏。所以他就有能力與股東達成協議,05、06、07年的利潤暫不分配,等08年再分。

股東利潤都暫不分配,這本來應該是爲了企業發展,但是李兆會正是在那時候,以更大規模進入資本市場的,後來金融危機爆發,08年當然也沒分配。

所以有人猜測李兆會曾把海鑫集團當成“提款機”,他就是因此失去了企業發力的最好時機,很有道理。

聞喜縣40%的財政收入來自海鑫集團,海鑫對聞喜人來說重要無比,當地政府爲了海鑫集團的存亡發展,應該說付出很多的,2011年,海鑫欠了政府1.19億稅金,人家都沒爲難。

但是海鑫的虛胖已經顯而易見,你能幫它一時幫不了永久,這個鍋蓋終究是要揭開的。

海鑫一直是虛胖,在裸泳,這個事實海鑫高層和李兆會本人更加清楚,但這個鍋蓋真正打開,卻在2014年。

那一年,海鑫一筆30億的貸款逾期,這是沒法再輕易過關的,所以突然之間,海鑫就六座高爐停產,大量工人失業,大批債主上門了。其中最醒目的一隊,是銀行行長親自帶領。

企業一旦到了這個地步,那是迴天極難的,光那個從30億到了百億的傳言,就能夠造成求貸無門,羣起逼債,賒欠休想的局面。所以海鑫之後的什麼重組之類,都是虛言,只有逐步破產清理纔是真的。

海鑫到了這種局面,李兆會當然也曾努力過,只不過他的辦法完全沒用,就是有有用的辦法,也已經晚了。

比如說他爺爺李春元曾經在家族會議上提出,大家每人拿出一個億,內部融資,先開一個高爐解決危機,李天虎第一個反對。

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家都在積極想辦法,海鑫卻什麼不做,在抽血投資股票。我本來乾的好好的,卻突然去了一個小水泥廠,憑什麼讓我出錢?

大家都有怨言,也沒人願意跳上一艘沉船,所以這事肯定不行。

那麼就只有走收購兼併的路子了。海鑫這麼有名,感興趣的大公司當然不少,但是這事不是小事,人家是要認真調查分析的。結果海鑫的債務規模,基礎情況,還有那些一時看不到但想得到的暗雷,就很快把人嚇跑了。

而破產剝離債務呢?這也不好操作。海鑫那麼大的企業,牽扯方方面面,這會引起多大震動,造成多大影響?造成多少人多少家庭出現狀況?所以海鑫其實是不等着自己鍋爛,不好走這步棋的。而那時候的結局,就更不是李兆會們能夠掌控。

只不過,李兆會那債務,還是有問題。

7.

李兆會從資本市場賺的錢,應該也會用於海鑫的經營。因爲海鑫是他家的,是他的血庫,海鑫無血可供,供血不足的時候,他也需要輸血。

但是李兆會的負債,似乎還是有些神奇。一個百億的富豪,名下居然沒什麼財產可以執行,而且是區區幾個億,這好像怎麼也說不過去。

實際上2015年,當海鑫逐步進入破產清理的時候,李兆會的債主們就曾對此提出質疑。他們曾聯名舉報說,李兆會有“洗錢”嫌疑。

疑點主要集中在海鑫的四大債權方之一,位於上海的海博鑫惠國際貿易公司。

海博鑫惠,之前本來是海鑫的控股子公司,海鑫實業佔股89%,李兆會爲法定代表人,2010年後,海鑫還曾把原料採購,和成品銷售業務,全部轉到了海博鑫惠。但是不久後,海博鑫惠突然從海鑫剝離了,股權結構變更爲另外三個自然人,實際控制人是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

這就是說,海博鑫惠從此以後,與海鑫實業和李兆會,只有業務往來,而無股權瓜葛,法律關聯。

而且人們也懷疑,它在2012年的總資產,爲何能高達94.93億,接近於海鑫2009年的總資產水平?

另外,李兆會設立的北京和嘉投資有限公司,本來個人佔股80%,後來也轉到了李兆霞名下,自立門戶。所以這就越發讓人對李兆會的資金流向,他是不是有保全家族財富的用心,海博鑫惠是不是自家人在告自家人,產生質疑。

不過上海法院2017年的那次無效執行,卻是牽連到海博鑫惠的。起訴方是美錦能源集團,總債務是2.162億元加利息,其中李兆會需清償的是四分之一,約5405萬元。

實際上今年這場造成轟動的懸賞,也還是美錦能源通過法院發起的:提供李兆會下落並找到他,獎10萬,提供有效財產線索,並執行到位,獎勵總債務的10%。

這應該是股權關係存續期間的債務,確實不好辦。法院2017年執行,發現李兆會名下無財產可執行,而美錦能源也提供不了可執行財產信息,只怕眼熱那2100萬的人也不好辦。

其實各方對於李兆會債務的追討,大多集中在2014、15年,李兆會是否在轉移財產,這不好妄言,但聯想到法院在美錦能源債務案之前,就因爲廣發銀行的起訴,凍結過李兆會的財產;李兆會在債務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因爲妹妹李兆霞私刻公章,提走礦石投入生產,被港口以詐騙罪起訴帶走,是賣了私人飛機還債3億,才使原告撤訴,保出妹妹的,他很可能真的已經手裏沒錢。

海鑫集團最後的總負債,據說高達240多億,光全國供應商就有100多億,而李兆會本人也債務纏身,那麼大的窟窿他怎麼填得滿!

那麼李兆會人生傳奇裏最大的疑問就來了。

李兆會在澳洲學的是企業管理,從小到大,尤其是掌權之後,接觸的都是企業家和投資人圈子,他難道會對上市和發債的概念一無所知?

從他的業績來看,他即便算不上金融天才,至少也算得上技術成熟的高手吧?

可是他的債務之中,除了成本高昂的銀行貸款,卻還有更高昂的民間借貸。

海鑫集團是在李海倉時代,就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造,籌劃上市的,李兆會在海鑫最風光的那幾年爲什麼沒想過這個?那基本是沒問題的。

他就算不搞上市,也還有發行債券這條路可走,以海鑫當年如雷貫耳的聲名,外人看到的規模、實力,這依舊不難。

這兩件事,比海鑫規模小,名氣小的企業都做到了。

李兆會的高負債,不能不說與此也有很大關係,所以這事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李兆會從22歲臨危受命,到40歲左右人間蒸發,一路走來大起大落,也令人眼花繚亂,所以這真是個神奇人物,不知道他的謎什麼時候能夠全部揭開。


•  END  •

文/九鴉

圖/網絡

更多文章,見公衆號:九鴉文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