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遠去的老宅

今天回奶奶家送“十五”,奶奶住老宅,因爲村裏搬遷,老宅顯得愈加寂寥。

我小的時候在老宅對過上小學,據說小學也是我爺爺的父輩所創,整個學校分前後兩排,前排與我家老屋遙遙相對,都是青磚瓦房,院裏有青石板,很是有歲月的味道。

奶奶家的老宅據說最初是由山西開當鋪的所建,幾經波折,成爲我家祖產,聽奶奶說,長了不好說,百十年以上的歷史還是有的。

老宅有點像北京四合院,門有兩進,大門朝北,以前大門外有棵老槐樹,每逢過年,我們都會把土製煙花放在樹脖子上,煙花綻放,甚是美麗,是我小時候不可多見得美景之一;直走四五步左轉到二進門,朝西,進得門來,左手邊坐北朝南是正屋,正南是南廂房,東邊柴房,西邊廚房,方方正正,甚是雅正。

聽我爸媽說,我出生在南廂房,門前有粗壯的柱子,屋裏有黝黑的房梁,老屋住着“冬暖夏涼”,我在這裏度過了孩童時期與少年時期。

少年時,父母已經移居新宅,我與姑姑同住老屋南廂房,爺爺奶奶住正屋。雖然新宅與老屋相聚不遠,但我很喜歡寒暑假一直待在這裏,因爲這裏最自由,不必做家務,沒有父母嘮叨,爺爺奶奶寵愛,姑姑也事事由我,我也就樂得清閒,有時候看院子裏的兔子喫草,有時候看小貓與麻雀嘻戲,歲月溫柔,時光緩慢。

盛夏十分,我和爺爺奶奶喜歡睡在正屋寬闊平整的房頂上,聽蟲鳴,看流星,看着南廂房的青瓦排列得整整齊齊……那時候沒有空調,每個夏夜缺睡得很是安穩。

老屋後邊是做豆腐的鄰居,清晨時分,鄰居阿嬸總是敲着梆子走街串巷,不需吆喝,只要聽到熟悉的“邦邦邦”的聲音,大家就知道,賣豆腐的來了,而阿嬸總會給我留一大搪瓷碗的豆腐腦,放好作料,呼哧呼哧喝一碗,舒服得心都要樂開花,時至今日,豆腐腦仍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那裏有幸福的味道。

離開老宅的時候,我拔了一棵“荷香”苗,準備種到我的小家去,爺爺奶奶八十多了,也不知老宅還能呆幾個八十年,只是回老宅的次數應該是越來越少了。

遠去了的不只是歲月,還有那些童年美好的回憶。回到這裏,我也不再是鬥蟲捉鳥的那個小女孩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