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风中的舞者

趁着空闲时间看完了《苏东坡传》,对于苏轼的了解最开始还是初中时语文课本上他写给弟弟子由的那首千古流传的词,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也成了千古绝唱,那时对他了解不多。

到高中又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来对他的诗词又极为喜欢。杭州工作的那几年,杭帮菜极不合我胃口,却只有一道东坡肉,肉质嫩滑,入口香酥。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所创,不禁心生赞叹。

令我最觉得迷人的地方,是他对生活的那种喜爱,他是一位诗人、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喜好做菜,晚年又是一位医师,就像作者林语堂说的那样,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生活,他的全面性的才华有一大半也是源于对生活的喜爱。

他因昏黑的朝政多次被贬,但他从未丧失生活的乐趣与可爱。这种心灵上的喜悦与思想上的快乐,让作为诗词爱好者的读者对他颇为仰慕,他专心为官,为百姓造福的恪尽职守,也让他受到百姓的爱戴。

在中国历史上,鲜有人像苏东坡一样是个生活能手,也是个文学大家,更是个为民的好官,甚至苏东坡做官最大的时候直逼宰相的职位。

晚年的苏东坡成为了一名佛教徒,他与自己的侍妾朝云一起皈依佛门,或许他对于命运没有更加合理的解释,也或许佛教的思想恰好与他的精神内在与思想契合,在六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他依然在被贬的途中,途中因为瘟疫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的六个仆人相继去世。

在六十四岁那年,也就是他逝世那年,他回顾自己一生,对身边的儿子说他一生没有作恶,死后不会下地狱。回顾苏东坡的一生,伴随他的是坎坷与艰险,北宋朝廷的当政全凭皇帝的优劣。哲宗幼年时因为年纪尚小由皇太后执政,皇太后能够分辨忠奸善恶,不为小人的谗言蒙蔽了双眼。

所以苏东坡可以生活顺遂,适当地可以施展政治抱负,而当太后逝世后,党派之争又是此起彼伏,朝廷之内暗流汹涌,实干忠君的好官大多又被弹劾。那是一种怎样的际遇与生活呢?如果是常人早会被那样的颠沛流离荡失了心魂。

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刚算是习惯那里的人文风情,以及生活起居。后来屡次被贬,最后被贬至中国的热带海南,那时的海南条件极为恶劣,而那时他已经六十多岁高龄。

这样一位在现实面前永远乐观的诗学天才,用一种仿似天生强悍的力量告诉世人:人的一生没有什么必然,也没有太多的偶然,在无常的境遇里守住本真的自我,才显得重要。他用随遇而安的乐观精神向世人阐述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他不是一名战士,因为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战斗,也没有刻意用力。命运是一股强劲而飘忽不定的风,而他更像是一位在风里尽力舞蹈的舞者。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说孔子的快乐是不找,我觉得在苏东坡的身上就有一种这样的特质,他从未刻意斗过,找过,但在他辗转漂泊的一生中心灵一直都是快乐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