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交牛逼症換另外一種方式詮釋

最近,網絡出現了一個新的流行語,叫“社交牛逼症”。


可以理解爲是“社交恐懼症”的另外一個面。


社恐的人是不敢輕易與人打交道,但是社交牛逼症的人便是與誰都可以自來熟,與誰都可以聊得火熱玩得開心。


慢熱、尷尬,冷臉等都不會在社交牛逼症的人身上出現,人羣中如果有他們的身影,那必定會打破僵局,有趣而搞笑。


明月因爲感興趣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然後看到一個網友分享了一個小片段,說她認爲她人生當中最具有社交牛逼症的便是自己的媽媽。

她的媽媽,賣菜的,擺地攤的,賣衣服的,裝熱水器的,擦玻璃的……就連不舒服去看醫生哪裏不舒服都要擡頭看向媽媽。

乍看特別好笑,但是最讓明月有同感的卻是最後這一句。

媽媽是“社交牛逼症”裏最完美的一個例子。

不知從何時開始,她們爲了孩子爲了愛護自己的家人和家庭,變得“自來熟”,變得什麼苦都可以喫,什麼面子都可以豁出去。


“社交牛逼症”這個詞,在我看來是身邊這些最愛我的人的最美妙的詮釋,它不僅僅被賦予一種滑稽的色彩,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又是另外的溫柔。

明月的外婆,從年輕就開始喫苦,外婆個子很小,年輕的時候性格其實也不是那麼的活潑,很能容忍,脾氣好得令人想輕易去搓揉欺負。

爲了生活,外婆的社交能力開始體現在可以做清潔工,可以做家政,也可以做做飯阿姨,也可以爲了我用拗口的普通話跟麪包店的老闆說通融一下再招個人進去做暑假工……


外婆用她那大嗓門還有很難聽得懂的普通話對着來自福建的老闆嬉笑陪着熱情,原本翹着二郎腿的福建老闆便站了起來無奈的擺擺手只能讓那年即將要升上高中的我兼職工作。


外婆的社交牛逼症在我們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明月的父母爲人性格都是屬於比較老實而且善良的,不太圓滑也不會去刻意維護社交關係,有自己的內心的小天地,不愛去摻和熱鬧。

但是在明月的童年記憶中,爲了生活爲了能夠有米下飯的媽媽要厚着臉皮去跟米鋪的老闆笑着請求賒賬。


不愛聚會酒局不愛抽菸的爸爸,日常很文靜的爸爸爲了生活也要假裝很熟悉點燃一支菸與客人談笑,並且第一天受了委屈第二天還是得挺起胸膛去面對“狂風驟雨”。


其實,哪有什麼“社交牛逼症”,有的更多是成長的蛻變還有無奈。

社交牛逼症牛的地方可能不僅僅在於不社恐,更多體現的是面對無盡的令人心累痛苦的時刻,我們是否還能及時調整好心態繼續面對一切,畢竟睡了一覺起來又是新的一個明天。

外婆她還是會繼續用她的方式愛着我們,媽媽也還是會因爲我們變得越來越擅長交際,就連我們生病去看醫生,媽媽永遠站在我們身後對着醫生說我們的症狀,爸爸也會爲了工作爲了撐起這個家肩背壓着沉沉的重擔。

我想,社交牛逼症牛在於不僅僅是不社恐,如果說用“愛”、用“改變”,用“蛻變”等一切其他的方式來詮釋這個詞,可能味道便會不一樣了。


無論是哪個年齡層次的人,無論他們帶着如何的目的,只要你去細心的去發現,社恐的人會爲了一件事勇敢一次牛逼一次,平時不敢上臺表演的大二班的某小朋友,會爲了自己心愛的糖果被踩爛大吼一聲,文文靜靜不愛說話的小女孩,爲了自己的寵物狗,會跟歧視寵物的人大吵一架……

在某個瞬間,“社交牛逼症”充斥着好多風景。


而愛我們的人,更是把這個詞發揮到了極致。


當一個網絡流行語出來時,明月很愛去搗鼓折騰它的含義。

在這裏,明月用自己另外一面的視覺,來寫出這篇小故事,希望你們都有屬於自己帥氣而張揚的那一瞬間,不用多,一次僅僅就夠了。


文/張揚明月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來自電影《步履不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