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思維不僅是成功的關鍵,也是幸福的祕訣

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找實習工作的時候,把自己會的東西,全部寫到簡歷上,恨不得把簡歷填得滿滿當當,在投簡歷的時候,也是同一份簡歷投了好幾個不一樣的行業,結果是找了好幾天的實習工作都沒有什麼迴音。

後來才反應過來,當時自己的偷懶,讓自己差點錯過了很好的工作。

在簡歷上,我只寫了我做了什麼事情,通過做這個事情我學到了什麼,可是並沒有針對性地寫出我進入這個行業,對公司有什麼幫助,如果能寫出來,應該是更好的。

上個月離職後,有朋友讓我把文章也發到小紅書APP上,我也嘗試了,但是收穫寥寥無幾,後來有朋友給我說:“你要發對別人有價值的東西,不然別人憑什麼要浪費時間看你的文章呢?”

這一番話一下子點醒了我,正好這兩天在讀到《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這本書的時候,發現我缺少的正是“利他思維”。

只有對自己做的事情需要有利他思維,這樣才能走的更遠,帶給人更多的信息,幫助到更多的人。

掌握了“利他思維”,其實也就掌握了成功的口訣,只要時刻提醒自己,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簡單爲了自己,而是希望能夠幫助到他人,那麼成功就不遠了。

比如說,在抖音前兩年有很多人是長得好,做一做表情,賣個萌就收到很多關注的,但是現在基本都需要有新的信息增量纔可以讓人關注自己,因爲看視頻不僅僅是消遣,也可以學知識。

視頻內容有深度和廣度,對別人有一定的幫助,才能讓別人關注自己。

其實不僅僅是做視頻內容,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只有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情,我們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這種成功是持久的,並且讓人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可以讓自己體會到:付出遠比獲得快樂。

其實不僅僅是做事需要“利他思維”,在家庭中也是需要的。

很多家長容易陷入自己的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因爲孩子不懂事,孩子做事情不夠好,孩子還小……

久而久之,家長們就很容易忽視掉孩子的想法,家長會做一些自以爲對孩子好的事情,讓自己很累,也讓孩子不舒服。比如,有一種愛是你媽覺得你冷。

很明顯,家長的“利他思維”,並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而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

比如,我上大學的時候,談了戀愛,對方比我大三四歲,我媽知道以後就一個勁覺得我是被騙了,不管我怎麼給她解釋,她都覺得不能和這個男生在一起,不然我以後日子不好過,遠嫁很可能被人打死……話裏話外讓我分手。

最後我硬撐着,沒分手,因爲我覺得,除了距離以外,男朋友的人品沒問題,不過,當時自己看了很多書才緩過來。我也理解我媽受過的傷害,知道她身邊的婚姻事例真的沒有一個好的,如果是我,我肯定也不放心自己的女兒。

但是我不甘心的是,她沒有見過我男朋友就下定義,我希望她在我畢業的時候見一面,真正相處,看看這個男孩子是真的有問題,還是隻是她認爲的有問題。

後來,大四的時候,我帶我男朋友回家了,我媽和他相處了幾天,然後對我男朋友的評價全部變成了讚賞,唯一不好的就是有點遠。

如果當時我真的聽了我媽的話,那麼基本上這段感情就無疾而終了,我可能以後即便是結婚,也會有很多的矛盾,因爲我對婚姻很悲觀的心理,最後導致的結果一定不太好。

但是站在我媽的角度,她做的真的是一點錯都沒有,她真的是在真心實意對我好,知識她忘記了,我是個成年人,我也知道什麼人好,什麼人不可靠,她沒有把我說的聽進去。

後來,通過這件事,我媽也覺得我是真的長大了,對我的想法會有很大程度的尊重。

畢業後,疫情有點嚴重,我說,要不我考研吧,我媽就特別支持我,考研結束,馬上要過年了,我說,在家太久了,我要去工作了,我媽也只是覺得有點捨不得,希望我過完年走,但是也是支持我去工作的。

工作半年後,我說教培行業現在不太好,我準備離職了,準備休息一個月之後換個行業,我媽也只是說,做什麼自己決定就好。

現在基本上,我媽是不太管我了,因爲她知道,不管前面是直路還是彎路,都需要我自己做選擇,自己去走。她要做的真正對我好的事情就是即便是有一天我做事情失敗了,也可以隨時回家,讓我在心裏知道她是愛我的,她是我的靠山就夠了。

現在很多的家庭裏面,其實即便是孩子三十了,都還在爲孩子操心,所以父母很累,孩子卻沒有成長起來。

如果父母能夠有一點“利他思維”,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下,孩子在每個階段需要的是什麼,可能就簡單很多了。

比如說,在嬰幼兒階段,需要的是父母無私的愛和關心,以及陪伴的耐心;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生活和學習習慣,以及價值觀上的引導。

在青春期,需要父母慢慢放手,不能嚴加管教,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對不好的想法進行引導建議,對好的想法進行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有自己的存在感。

等到孩子長大了,孩子的能力和觀念已經有一定基礎,這時候更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磨練自己,這時候孩子如果孩子有需要父母的地方,也只是提出建議,提醒前面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坑,但是不能替孩子把坑填上。

即便是孩子成家後,其實父母也不要多管,不去插手一個新的家庭,尊重小夫妻倆,這其實就是最好的“利他思維”。

說真的,當父母的都挺不容易的,孩子在成長的時候,可能孩子自己沒什麼感覺,但是父母確是最知道其中變化的,有時候會覺得孩子的離開讓人心酸,但是卻不得不陪着孩子一起改變,因爲這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我們有了“利他思維”後,其實家庭中很多的事情都可以被處理得很好,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對方真正想要的,就可以真正做到“利他”,而且這樣做也可以讓我們的幸福感變得更強。

當然,《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中的“利他思維”只是這本書中一個很小的點,書中還有很多其他知識等着大家去解鎖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