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養真》 悟“人生”(二)

續(一)

孟子曰: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聖成賢,去之者,爲禽爲獸”。

這什麼意思啊? 孟子的意思是說這個人和家禽野獸,飛鳥蟲魚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呢?

就那麼一點點,“幾希”就是些許一點點的意思。 我們曾經講過了有關“魂”的問題對吧,草木的是低着頭的,就只有一個魂對吧,你看那個稻穗成熟了以後,他是什麼呢? 他是低着頭的,都垂下來,他果實都垂下來。

那麼動物呢,只有兩個魂,表現爲他的運動是左右擺動的,叫橫向的運動,你們看是不是這樣的。

唯有人是三個魂,可謂頂天立地,叫做天地人三才三魂在我們身上起作用。  由於我們比草木多了兩個魂,比動物多了一個魂,那麼多了的這個魂就是人的靈,所有人們通常將“靈魂”一起稱謂。如果我們把這個靈性的東西,把這一點點靈存起來,就能成爲君子;而一般的庶民百姓把它扔掉不去管他,甚至糟踐他,他就有可能成爲禽獸和草木。

這就告訴我們要如何去增強和保有人生裏面的那一點點靈,這個靈實際上是陽靈,不是陰靈,陰靈就玩完了,因爲陰靈是惡的。 而陽靈,陽就是善,善的靈。 這個陰陽的靈性問題已經講過。

今天我再強調一下。 一個善念就是陽靈在起作,所以古話講:“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你有了善的念頭,老天就會保護你。 我們要想獲得健康快樂,獲得保護,善念,善念,還是善念。 是不是這樣的? 易經裏更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這不是隨便來的,是根據我們人誕生的規律來的。 所以我們研究人生之道,就要研究這個東西。 現在科學家所研究的東西啊,跟這個東西,跟道是相悖的。 我們這個地球,現在物質都快完了,還想到地外星系裏面去。 找一個十億人居住的地方,坐個宇宙飛船,霍金不是一面還在探索這些東西。 人還以爲了不起咧。 這都是外在的東西,當我們科學文明發展到一個所謂的頂峯的時候,我們這個存在就差不多了。 我們不是有史前文明。 最後又來一次吧。 等到那批人又來的時候,噢,這史前文明,又來考察。 沒想到那批人還是這批人。 還是這批靈妙通天地的真人在這起作用。 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嘛,觀自在菩薩不就也講得很清楚嗎? 這不跟這個是不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不是說儒釋道是一,不是二啊。 我們偏要把他分成二三,你好,我好。 修,修道,修什麼? 恰好這幾天遇到一位同道,看着年紀不大,但是他的牙齒已經都老了,裏面鑲金牙,都是掉了很多牙牀有空缺補上的。 老先生問我:

“ 你是學道的還是學佛的”?

我回答說:

“我佛道都一起學”。

老先生說:

“我也是學道的,但是我也學佛。 然後說,我們很多人一起經常打坐”。

我問他:

“你打坐,打什麼呢?

他說:

“靜坐。 就是練這個丹田,就是轉這個周天”。

我們站着討論了一會,感覺老先生還沒入門,不然牙齒不會掉那麼多?於是我問他:

“你打坐意守丹田,那丹田裏面有什麼感覺沒有?

老先生說:

“哪裏有什麼感覺啊”!

接着又說:

“老師沒跟我們講。 可能我們還很低,我們還不怎麼怎麼樣”。

我問他:“你子時活子時有沒有呀”?

他說:

“什麼叫子時? 活子時。子時是晚上吧。活子時搞不清楚”。

我說:

“如果修道人連‘子時、活子時’現象都沒有?也不清藍怎麼回事? 那還修個什麼道”?

子時、活子時現象是體現一個人陽氣充不充足的標誌。 現在很多修行都人不講這一塊了,把這個根本東西給扔掉了。 那麼我們養什麼。 就是養那個如來真人。 怎麼養? 下面再來。

君子存之。 存之者。 成聖成賢。 去之者,爲禽爲獸。 是去之時,即變爲禽獸。 不待死後與來生也。 就是一點善靈,你去的時候,你產生惡念,產生了壞的念頭,產生了去跟人去打去斗的這樣的念頭的話,其實就已經跟這個禽獸差不多了。 就已經變爲了禽獸。 不待,不要等到死了以後和下輩子了。 來生啊。

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 不止謂之行。 金木水火土對於我們,也就金木水火土,他不止,運動的話,變化的話,他是屬於什麼呢? 是行,叫做行。 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矣。 如果他一旦停止了他的運動。 那麼就不叫做行了。 今夫人有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 不變謂之常,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矣。 這就講五常和五行之間的對應關係。 都是天地之所生出來的東西。 五常也是爲了跟天地所生出來的五行相吻合。 把他的那點五行之氣,把它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 好,這還有。

“是五行也,是五常也。 具於人身之中,則爲五臟。 心肝脾肺腎是也”。 就告訴你,五臟也。 五臟也者,生人之大本也。 傷此大本,則不能以有生。 是故名醫治之,必先調和五臟。 發於日用之際。 調和五臟,也就是說。 我們人體的五臟,跟這個五常,跟這個五行,也是配對的關係。 我們不是獨立於這之外。 那麼心肝脾肺腎一一對應。 仁義禮智信,對應金木水火土,你看金對應什麼呢? 對應我們的肺。 仁對應我們的肝。 禮對應我們的心,脾臟呢,對應我們的信,智對應我們的腎,就是往往我們知道水,仁者樂山,就喜歡山,智者樂水,所以一個明醫,明白的明,不是出名的名,明白的醫生,首先是調和他的五臟。 調和五臟。 反過來再推而廣之,跟我們的情志活動是不是有聯繫。 肝主怒,肺是主悲,對吧! 脾胃主什麼? 主思。 腎是主什麼? 主恐,對吧。 就是這個人害不害怕。 是跟我們人的臟器,跟我們的情志活動都有聯繫。 那麼明白的醫生除了開藥你去喫,對應你這個五臟之外,也要在情志當中進行疏導。 你比如說這個人喜歡思考,你要他別想那麼多。 看開一點。 喜歡發怒,要轉個彎來看事物。 對不對! 站在對方那裏角度想一想,不要老站在你這裏想。 去掉我執。 這就身體和心理同時並舉的疏導。 這纔是咱們明白醫生應該幹得活。 否則你就來了,我給你扎個針可以。 你現在疼治好了,但是過一陣子你又過來。 你怎麼又疼起來了。 因爲他的根本問題沒解決。 其實他這個疼只是一個表象。 他跟他的心理活動有沒有關係?!


未完待續


無戒學堂日更第256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