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真》 悟“人生”(二)

续(一)

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圣成贤,去之者,为禽为兽”。

这什么意思啊? 孟子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和家禽野兽,飞鸟虫鱼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

就那么一点点,“几希”就是些许一点点的意思。 我们曾经讲过了有关“魂”的问题对吧,草木的是低着头的,就只有一个魂对吧,你看那个稻穗成熟了以后,他是什么呢? 他是低着头的,都垂下来,他果实都垂下来。

那么动物呢,只有两个魂,表现为他的运动是左右摆动的,叫横向的运动,你们看是不是这样的。

唯有人是三个魂,可谓顶天立地,叫做天地人三才三魂在我们身上起作用。  由于我们比草木多了两个魂,比动物多了一个魂,那么多了的这个魂就是人的灵,所有人们通常将“灵魂”一起称谓。如果我们把这个灵性的东西,把这一点点灵存起来,就能成为君子;而一般的庶民百姓把它扔掉不去管他,甚至糟践他,他就有可能成为禽兽和草木。

这就告诉我们要如何去增强和保有人生里面的那一点点灵,这个灵实际上是阳灵,不是阴灵,阴灵就玩完了,因为阴灵是恶的。 而阳灵,阳就是善,善的灵。 这个阴阳的灵性问题已经讲过。

今天我再强调一下。 一个善念就是阳灵在起作,所以古话讲:“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你有了善的念头,老天就会保护你。 我们要想获得健康快乐,获得保护,善念,善念,还是善念。 是不是这样的? 易经里更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不是随便来的,是根据我们人诞生的规律来的。 所以我们研究人生之道,就要研究这个东西。 现在科学家所研究的东西啊,跟这个东西,跟道是相悖的。 我们这个地球,现在物质都快完了,还想到地外星系里面去。 找一个十亿人居住的地方,坐个宇宙飞船,霍金不是一面还在探索这些东西。 人还以为了不起咧。 这都是外在的东西,当我们科学文明发展到一个所谓的顶峰的时候,我们这个存在就差不多了。 我们不是有史前文明。 最后又来一次吧。 等到那批人又来的时候,噢,这史前文明,又来考察。 没想到那批人还是这批人。 还是这批灵妙通天地的真人在这起作用。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嘛,观自在菩萨不就也讲得很清楚吗? 这不跟这个是不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不是说儒释道是一,不是二啊。 我们偏要把他分成二三,你好,我好。 修,修道,修什么? 恰好这几天遇到一位同道,看着年纪不大,但是他的牙齿已经都老了,里面镶金牙,都是掉了很多牙床有空缺补上的。 老先生问我:

“ 你是学道的还是学佛的”?

我回答说:

“我佛道都一起学”。

老先生说:

“我也是学道的,但是我也学佛。 然后说,我们很多人一起经常打坐”。

我问他:

“你打坐,打什么呢?

他说:

“静坐。 就是练这个丹田,就是转这个周天”。

我们站着讨论了一会,感觉老先生还没入门,不然牙齿不会掉那么多?于是我问他:

“你打坐意守丹田,那丹田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

老先生说:

“哪里有什么感觉啊”!

接着又说:

“老师没跟我们讲。 可能我们还很低,我们还不怎么怎么样”。

我问他:“你子时活子时有没有呀”?

他说:

“什么叫子时? 活子时。子时是晚上吧。活子时搞不清楚”。

我说:

“如果修道人连‘子时、活子时’现象都没有?也不清蓝怎么回事? 那还修个什么道”?

子时、活子时现象是体现一个人阳气充不充足的标志。 现在很多修行都人不讲这一块了,把这个根本东西给扔掉了。 那么我们养什么。 就是养那个如来真人。 怎么养? 下面再来。

君子存之。 存之者。 成圣成贤。 去之者,为禽为兽。 是去之时,即变为禽兽。 不待死后与来生也。 就是一点善灵,你去的时候,你产生恶念,产生了坏的念头,产生了去跟人去打去斗的这样的念头的话,其实就已经跟这个禽兽差不多了。 就已经变为了禽兽。 不待,不要等到死了以后和下辈子了。 来生啊。

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 不止谓之行。 金木水火土对于我们,也就金木水火土,他不止,运动的话,变化的话,他是属于什么呢? 是行,叫做行。 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矣。 如果他一旦停止了他的运动。 那么就不叫做行了。 今夫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不变谓之常,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矣。 这就讲五常和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 都是天地之所生出来的东西。 五常也是为了跟天地所生出来的五行相吻合。 把他的那点五行之气,把它纳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好,这还有。

“是五行也,是五常也。 具于人身之中,则为五脏。 心肝脾肺肾是也”。 就告诉你,五脏也。 五脏也者,生人之大本也。 伤此大本,则不能以有生。 是故名医治之,必先调和五脏。 发于日用之际。 调和五脏,也就是说。 我们人体的五脏,跟这个五常,跟这个五行,也是配对的关系。 我们不是独立于这之外。 那么心肝脾肺肾一一对应。 仁义礼智信,对应金木水火土,你看金对应什么呢? 对应我们的肺。 仁对应我们的肝。 礼对应我们的心,脾脏呢,对应我们的信,智对应我们的肾,就是往往我们知道水,仁者乐山,就喜欢山,智者乐水,所以一个明医,明白的明,不是出名的名,明白的医生,首先是调和他的五脏。 调和五脏。 反过来再推而广之,跟我们的情志活动是不是有联系。 肝主怒,肺是主悲,对吧! 脾胃主什么? 主思。 肾是主什么? 主恐,对吧。 就是这个人害不害怕。 是跟我们人的脏器,跟我们的情志活动都有联系。 那么明白的医生除了开药你去吃,对应你这个五脏之外,也要在情志当中进行疏导。 你比如说这个人喜欢思考,你要他别想那么多。 看开一点。 喜欢发怒,要转个弯来看事物。 对不对! 站在对方那里角度想一想,不要老站在你这里想。 去掉我执。 这就身体和心理同时并举的疏导。 这才是咱们明白医生应该干得活。 否则你就来了,我给你扎个针可以。 你现在疼治好了,但是过一阵子你又过来。 你怎么又疼起来了。 因为他的根本问题没解决。 其实他这个疼只是一个表象。 他跟他的心理活动有没有关系?!


未完待续


无戒学堂日更第256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