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而陶聊茶:六、茶之故鄉是中華(1)



  跟幾個朋友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說起了茶樹原產地的話題。他說,有人講茶樹的原產地有可能不在中國而是在印度,對嗎?我告訴他這是不對的,茶樹的原產地是在咱們中國。對茶樹原產地的概念有些朋友還真是模糊。下面我們就聊聊有關茶樹原產地的話題。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很多人都認爲茶樹是起源於印度的,爲什麼會這麼認爲呢?首先是因爲十九世紀初英國入侵印度的時候,在印度發現了一些野生大茶樹。印度後來被英國殖民,英國人就在印度開發茶區、生產茶葉。爲了推銷它的茶葉進而壟斷全球茶葉成品市場,英國人就混淆視聽高調宣傳印度是茶的原產地。於是很多人就懷疑茶樹的原產地不是中國,很可能是印度。其次,在二十世紀的多數時間裏,印度都是世界上茶葉出產量最多的國家,這也給人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錯覺,認爲茶樹的原產地是在印度。進入現代,隨着科技的發展,茶樹研究層次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陸續出現,都指向了中國是茶樹原產地的這個事實。

  來看看都有哪些證據能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看歷史上對茶樹跟茶葉的文字記載情況。唐代陸羽《茶經》說:“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這說的是上古時代跟茶有關的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東晉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裏已經有了武王伐紂,巴人獻茶的說法。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聯合當時在四川巴地的一些少數民族共同伐紂,當時巴蜀的那些個民族首領就把茶作爲貢品進獻給了周武王。《華陽國志》記到:“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於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納貢之。”。西周以後,《晏子春秋》、《爾雅》、《禮記》等書都對茶做了記錄。茶在西周時是祭品,在春秋的時候用於菜食。

  世界上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種茶人是四川蒙頂山的吳理真。吳理真首開茶樹的人工種植。《四川通志》說:“漢時名山縣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吳理真其時種下七株茶樹,清代《名山縣誌》說它們“迄今二千年不生不減。”。西漢宣帝神爵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9年,茶已經變成大衆商品了。在四川資陽人王褒寫的《僮約》中就出現了“膾魚炰鱉,烹茶盡具”、“牽犬販鵝,武陽買茶”的字樣。“武陽買茶”的意思是說王褒讓家裏的傭人趕到鄰縣的武陽就是現在成都以南的雙江鎮去買茶葉。東漢華佗說“苦茶久食,益意思”。東漢許慎在其所著考究字源的字書《說文解字》裏寫道“茗,荼芽也”。

  《三國志.吳書·韋曜》:“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爲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出禮異時,常爲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晉書》說:“桓溫爲揚州牧,性儉,每燕飲,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南朝《世說新語》:“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志,既下飲,問人云:‘此爲茶?爲茗?’。覺人有怪色,乃自申明雲:‘向問飲爲熱爲冷耳?”。北朝《後魏錄》:“琅琊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蓴羹。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爲奴。’”。

  唐代陸羽在《茶經》裏也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唐代的一尺大概相當於咱們今天的三十釐米,十尺就是今天的三米,那數十尺呢,用現在的話來說,應當是樹王了吧。五代毛文錫《茶譜》記:“揚州禪智寺,隋之故宮,寺枕蜀岡,有茶園,其味甘香,如蒙頂也。”。宋元明清以降,書著記載茶事更多,耳熟能詳的如宋代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元代王禎《農書》、明代許次紓《茶疏》、清代陸廷燦《續茶經》…不一一累述。僅從上面的這些文字記載,就不難看出咱們國家的茶樹比印度發現的早了數千年之久,同時也說明了中國是最早利用茶葉的國家。

版權聲明:本文爲簡書作者"耕而陶一茶"原創撰寫,歡迎大家在簡書上轉發,交流茶知識。但,任何單位、媒體、個人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違者必究。#中國茶韻# #茶# #茶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