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餅


古時候,碼頭邊有個婦人,名叫崔氏,二十多歲起就在那裏擺攤賣餅。

碼頭那邊的生意,就是靠天喫飯的。天氣晴時,坐船的人多,光顧餅攤的人便多一些。若碰上雨天,守一天也未必有幾個生意。可崔氏卻是風雨無阻。

衆人私底下對她議論紛紛。有人說崔氏榆木腦袋,下雨天還出攤就是傻。又有人說崔氏這些年都孤身一人,守在碼頭邊,興許是在等她的情郎呢。

面對衆人的非議,崔氏從不解釋,依舊幾十年如一日的做餅賣餅。

一日傍晚,有個男子做道士打扮,下船後經過崔氏的攤子。見她那剛出鍋的餅子,香氣撲鼻,就停下了腳步。

看那道士望着崔氏做的餅,時不時嚥了咽口水,但卻沒有掏錢買餅,崔氏心裏明白了幾分。

崔氏拿出油紙包了三個餅遞給道士,道士不好意思去接。崔氏說,“道長,出門在外,誰都有不便處,這餅您拿去喫,等改天得空了,您把餅錢給我送來便是。”

見崔氏言辭懇切,又給自己囊中羞澀下了臺階,道士這才接過餅,道了謝,大口吃了起來。

隔了數日,那道士又來到餅攤,他拿出一吊錢說來還餅錢。

可崔氏擺擺手說太多了,她的餅只要3文錢。上回3個餅,只需9文錢。

道士執意要把錢留下,並說他最近常往來此地,就當預付了之後的餅錢。說完,就拿起一個餅,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崔氏看着他這副模樣,覺得很是有趣,苦笑着把錢收了下來。

果然那道士隔三差五來光顧。崔氏都會給他預留餅。

很快,道士與崔氏熟絡起來。他好奇詢問她,爲何幾十年都在這兒守着攤子。她做餅手藝不錯,擱到城裏,一定比這裏生意強。

崔氏的眼神突然黯淡下來,想了想,說出了自己多年來的心事。

二十年前,崔氏和丈夫田有豐,因爲家鄉饑荒,逃難到這裏。可不久,田有豐就聽信他人言,要去外地做生意。

田有豐心意已決,崔氏勸阻不了他,就在這碼頭旁送別了他。

此後,崔氏每天都去碼頭盼着丈夫歸來,很快盤纏用盡,餓昏在那裏。

幸虧有一對來乘船的夫婦看到她,拿出餅給她喫,還給了一些銀兩和這個餅的配方。

之後,崔氏就按着這個餅的配方,在碼頭邊做餅售賣,一是爲等丈夫歸來,一是想再見當年資助她的夫婦。

道士聽了崔氏的經歷後,撣了撣手裏的拂塵,說道,“你真是個有情有義的女子,世間難得,貧道成全你的心願。”

只見道士從袖子中取出一張紙來說:“我這兒也有一張做餅的祕方,從明日起,你每天照着這祕方做上五十個餅,一起售賣,直到八月十五那天爲止。”

崔氏接過這張紙後,那道士突然化成了呂洞賓的模樣,飛到天上,不見了蹤影。原來是呂洞賓下凡助她,她趕緊下跪。

按着呂洞賓配方做的餅,很受歡迎,每天不到晌午,五十個餅全部賣光了。

看崔氏還是謹記到他的囑咐,每天只做了五十個餅。

就這樣做了三個多月,到了八月十五那天,或許大夥兒都要回家過節。晌午過後,碼頭變得冷冷清清,罕有人至。

崔氏想到這是呂洞賓所說期限的最後一天,她決定到天黑再離開。

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碼頭那裏已空無一人,崔氏心灰意冷收拾起東西,準備回家。

“月娥。”聽到有人喚她閨名,崔氏連忙擡頭,已經有二十年,沒人叫過這名字了。

這喚她的人竟然是自己丈夫田有豐,眼前人雖兩鬢微白,但眉眼不改。崔氏激動地上前抱住丈夫,兩行熱淚悄然滾落。

“田兄和嫂夫人多年未見,這恩愛不減啊。”一個陌生男子聲音傳來。

崔氏一看到他的臉,很是驚訝,再看到他身邊的婦人,由驚轉爲喜。這不正是當時資助她的那對夫婦。

田有豐介紹道,這是他結拜兄弟常樂年夫婦。當時他出門不久,就被人拉去做壯丁,被迫參了軍,也是在那裏認識了常樂年,兩人志趣相投,就結拜成兄弟。

田有豐和常樂年南征北戰多年,如今天下太平,便一起退了役。他陪常樂年回家鄉探親。看他們夫妻團圓,他也不免想起了崔氏。

在常樂年夫婦的提議下,他們三人坐船來到這裏。沒想到下了船,就看到了崔氏。

三人幫崔氏一起收拾東西,一同回了家。晚上,大家坐在一起賞月。崔氏還特意和麪包餡,做了呂洞賓那個配方做的餅,給他們品嚐。

三人喫過,都直呼“好喫”,常樂年的妻子還把這個餅取名叫團圓餅。以後每逢中秋前夕,崔氏都會售賣此餅。

這個故事出自《團圓餅》,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崔氏多年來堅守等待,等待愛人和恩人,此情天地可鑑,讓身爲神仙的呂洞賓都動容,助她願望成真,夫妻團圓。

有句話說,“當一個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你。”堅持很難,放棄很容易,一個人爲了信念堅持不懈,就會離夢想越來越近,最終夢想成真。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