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方谈乐

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饮酒,说:“噫?这编钟的乐音好像不太调和啊?是不是左边挂高了?”田子方笑。文侯说:“你笑啥?”子方说:“我听说,主君应该知道的,是乐官是否胜任,而不是知道乐音准不准。如果主君您知道乐音准不准,恐怕就不知道乐官是否胜任了。”

在这故事里面,魏文侯的反应是属于反思的第一个层次事件层面的,他马上听出了乐音不准的原因,是编钟挂高了,这个问题的发生,是属于乐官偶然的失误还是乐官的能力问题呢?这是田子方的思考,他的思考属于第二个层次,行为层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反复发生的话,那么这个乐官很有可能是不能胜任的。如果这个是偶发的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乐官犯错了呢?是乐官的个人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呢?

田子方认为,魏文侯的关注点应该是乐师是否胜任,而不是乐音是否协调,当他把注意力放在乐音上的时候,就会看不到后面的真正问题。这一点我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犯,例如,作为销售,如果我们过于关注价格层面的问题,总觉得我们销售做不好是因为价格不够便宜,那么我们将很难发现其他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放下,需要知“止”,因为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田子方的见解,就是“虑”之后得出来的。

这个故事里面,魏文侯应该怎么办呢?确认乐官不合适,然后更换乐官吗?如果文侯这么做了,那么他就没有学到东西,依然还是第一个层次的思考。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合格的乐官,他的乐官选拔制度上是不是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只有从制度层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乐音不准的问题自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选拔乐官的制度,才是解决乐音不准问题的根。

以上都是以魏文侯国君的角度来思考的,对于乐官来说,他最需要知道的,自然就是乐音为什么会不准,这是他必须具备的技术素养,乐官要做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不要犯错,甚至是不知犯错。这就是不同身份的人看问题的不同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