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媽媽的依靠,要強大而不是強勢

中午回家給媽媽收拾屋子,媽媽說:“別動門口的鞋子,好像都上黴了,待會我來擦擦。”

看着門口一摞十幾雙的鞋子,我說,“媽,你的腿還沒完全好呢,千萬別下蹲或坐矮凳子。這些交給我吧!”

兩個多月前,媽媽摔傷臏骨。儘管現在好多了,自己可以行走了,但是,完全恢復可能還有一段時間,畢竟是91歲的老人了。

媽媽之所以不願意讓我來做這件事,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自己事情一向都是自己做,習慣了;還有知道我一收拾準會扔掉幾雙。

媽媽是一個講究的人,一般什麼衣服搭配什麼鞋子,什麼場合穿什麼鞋子,都是預備好的,所以門口才有一堆鞋子。

打開鞋盒,有的鞋都舊了,還上了黴,我就直接扔了。告訴媽媽,需要時再買新的,那樣的舊鞋不值得這樣對待的。媽媽高聲叫到:放下!那個下雨天,去菜地時還可以穿穿。

“你以爲,你還可能下菜地種菜嗎?還會自己在雨天去散步嗎?”

看看現在走路都要推着四腳柺杖的媽媽,這句話嚥了回去,有生以來第一次大腦反應的速度,跟得上了舌頭,差點兒讓這句話衝出我的脣。嚥了一下口水,低頭嗯了一聲:哦,好,我來擦擦!一改平日的強勢,低眉順從地做回往日的那個最聽話的“小女兒”。

模糊着雙眼,將媽媽十幾雙鞋子,有用沒用,能穿不能穿的,都擦了一遍,整齊地擺在門口晾着。

說來慚愧,長這麼大,只知道給媽媽買衣服,鞋子和食品。不是這次媽媽摔傷,我還從來沒有給她老人家洗過衣服,別說擦鞋子了。

平時匆匆來去,以爲買點兒生活用品,往那兒一放就是盡孝了。眼裏看到的,心裏想到的也都是自己的孩子:出門時忘了告訴他,應聘時怎麼表現得淡定、沉穩,會不會冒失啊?昨天做了紅燒雞塊,今天是不是該做牛肉了?今天孩子出門穿得少了,冷不冷啊?昨天加班熬夜了,今天上班能起牀嗎?昨天運動後一堆汗衣服洗了嗎?

我知道,對兒子的所有牽掛都是多餘,兒子從小就很自立。但是,還是要忍不住地想着他的衣食住行。現在兒子上班兩年了,徹底“管不了”了,能做的只是,也只能是做飯洗衣服。

媽媽曾經對我何嘗不是一樣呢?所謂的父母與孩子,不都是這樣的不斷輪迴嗎?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這樣小心翼翼的了?

的確,當我們長大了,說不到,打不到,甚至看不到時,剩下的只是期盼與牽掛,處處陪着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從此不回來了。

再上進的父母都擋不住與子女之間隔着的時代鴻溝。日漸衰老的父母,早已跟不上我們急速奔跑的步伐,我們說的話,關心的事,甚至追求的生活都會讓父母瞠目。然而,父母始終阻擋不了我們,更聽不到我們任何的解釋。只顧着向前奔跑,哪有空停下來告訴父母,這是什麼,那是爲什麼?

小時候,手裏的玩具掉下來幾次,父母爲我們撿幾次,且每次都是帶着微笑。一個問題,問多少遍,父母重複多少次回答,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那般認真。然而,當父母老了,問一件事,一句話,都覺得是打攪。因爲總是拿着手機在聊天或遊戲,所以,常常是“相對無言”,唯有手機忙。

我知道媽媽的腿儘管沒有完全康復,但是走路已經不成問題了。但是,媽媽怕我從此不回家看她了,見到我時,還是推着柺杖走。媽媽對我有一種依賴,似乎有我在纔有安全感。

媽媽一輩子好強,從不肯服軟,也不認爲自己就老了,要依靠別人。哥哥姐姐們年紀也大了,要照顧自己的兒孫,更沒空照顧到已經羸弱的媽媽,尤其是心理需求。所以,在他們面前,每時每刻媽媽都會被提醒:你已經老了,我們安排你怎麼就怎麼安靜地待著,別做什麼,也別問什麼了。好喫好喝好穿供着您,應該就是幸福度晚年了。

只有我知道,媽媽並不是要這樣苟活着,儘管是文盲,也不影響媽媽內心對自尊的維護。從小到大,我都被認爲是最溫柔溫順的。我同意一位老師說的溫柔分兩種:第一種,是因爲弱小,需要依靠別人,所以不能有自己的性格而溫順;第二種就是,強大,通透,寬容,不擰巴,不鑽尖,所以溫柔。

我想,我正是從第一種走向第二種,確定我在成長。所以,我要做好媽媽的依靠,強大的支撐,而不是強勢地否定媽媽。還做回小時候的那個“最溫順的小姑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