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你做一件事的狀態,比這件事情本身更重要

【日知錄】你做一件事的狀態,比這件事情本身更重要


今天依舊來聊聊“木馬程序”。


今天聊的是關於“頻率”的話題——


《人類木馬程序》中提及一個很有效的判別標準,看看自己是否處在木馬程序的影響之下。


“仔細覺察,你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爲,最源頭最底層的情緒,是出於愛還是恐懼。”


如果是愛,那就超越了木馬程序,如果是恐懼,那就是在木馬程序的範疇。


這裏也在稍微解釋下什麼是木馬程序,前幾篇文章都提過一下——


所謂的木馬程序,可以理解爲我們內在存在的,讓我們身心處於低能量狀態,限制自身發展的心智模式、認知準則。


比如,覺得自己不夠好,恐懼落後,老是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


有一個很樸素的物理原理——同頻共振。


可以簡單理解爲,我們總是吸引到和我們內在頻率相近的人與事。


所以現在再看以前的“吸引力法則”,可能並不是什麼玄妙難測的東西,而是真的存在的一個物理學原理。


想到《大學》裏有一句話,“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以前對這句話的理解有點表層,所以會覺得說“爲什麼我明明努力去追求了,但是還是事與願違呢?”


後來深深覺察中發現,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自己底層頻率並不是“真的想要”,相反,底層的恐懼,給外在的信號是我很怕,我不要。


書中講的一個例子,結合自身經歷,覺得頗爲有趣。


有本書大家估摸着聽過,《零極限》。


裏面提到十二字決的自我清理——對不起,請原諒,我愛你,謝謝你。


書中提到的某位學員,唸叨這句話幾個月了,好像沒有半點好的體驗。


作者很好奇,就貼近他去探查發現了什麼。


在近距離觀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位學員每次唸叨“對不起,請原諒”的時候,內在都是湧現的內疚和自責,一直處於這種負向的情緒中,人自然很難好起來。


而與之相映成趣的是,17年上半年,我也讀了《零極限》這本書,並且我也自己練習了這十二字決。


但是我在練習一個月後的某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忽然就有了一層很特別的體驗,就像某個黑色的東西從自己身上離開了。


進而,我想着給我後媽打個電話。


在此之前,我應該大半年沒有主動聯繫過。


而那次電話,印象中也是那麼久以來溝通狀態最好的一次。


現在來看,爲什麼會有這種體驗,也許是我在唸那十二字的時候,大體上都處於平和與愛中吧。


而和這個例子相反的是自己對於金錢的追求。


按說自己表面上很愛錢,也持續積累金錢,但是看完書後覺察的時候發現——


對於金錢的追求,我的底層是恐懼的。


我恐懼於“如果沒錢,我就會流落街頭,喫不飽飯,生存堪憂,沒人管我,我活不下去……”


結合書中的案例來看,所有這些恐懼,纔是宇宙世界接收到的真實信號,於是迴應你的也是“沒有”這個事實。


到這兒忽然再次深刻的體會到上半年接觸到的一句話——


be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你做事情的狀態,比做的這件事本身,更重要。


結構幾乎一模一樣。


帶着這層標準去覺知自己的很多念頭與想法,發現大部分東西都是處在恐懼下的。


不自覺想到“蜘蛛俠”系列電影中的黑色蜘蛛俠,被一層黑色夢魘包裹,內在被壓抑在最深處,有一種窒息與沉重感。


不過,還是那句話,看見是改變的第一步。


第一次這麼深刻持久保持對底層信念的覺知,而後的時日,會藉助書中的理念進行清理。


期待美好相遇。


以上,諸君共勉,思之行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