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歲時記 • 二


《 荊 楚 歲 時 記 》

      作者: 宗懍  原著


一、爆竹庭前 闢除邪惡

[原文]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

按:《神異經》雲: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

以竹著火中,火樸、火畢、火畢有聲,而山臊驚憚。《元黃經》所謂山猶巢、山鬼也。

俗人以爲爆竹起於庭燎,家國不應濫於王者。

[譯文]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

這一天,當雄雞高唱的時候,人們便開始了迎接新年的禮儀活動。

先在堂階前燒響竹筒,用來闢除山臊惡鬼。

按語:

《神異經》上說:西方山中有一種怪人,高一尺多,一隻腳,生性不懼怕人。若觸犯了它就叫你發冷發熱,生起病來。

這種怪人叫做山臊。如果用竹筒子放在火中燒着,發出火樸、火樸、火畢、火畢的音響,山臊就喫驚害怕。

這是《元黃經》上稱做山鬼、猶巢的怪物。

一般見識淺溥的人,認爲爆竹起源於帝王的庭燎,諸侯大夫和普通老百姓不應該濫用王者的這種儀式。



中國幾千年來興衰的根源,大抵埋伏在爆竹當中。

爆竹發明約略始於魏晉。

據《荊楚歲時記》轉引《神異經》載,爆竹的最早用途是驅鬼。

希望借雷霆之聲,嚇破山間魑魅的膽囊,壯行路人的膽色。


考證《歲時記》和《禮記》。這種高調的手段起於齊桓公,當時諸侯都在庭院中點上大燭。

一爲顯現威嚴氣象,二來震懾宵小魑魅。

後屬 “不戰而屈人之兵” 的境界,在整部《孫子兵法》中最令古人嚮往。

試想擡手頓足,就令敵人望風遠遁,這是何等高妙的境界!

若真明刀明槍打起來,落了形跡固不好看,再掛了彩,濺了血,就更腌臢下賤了。


中國古時,年頭大事是燃放爆竹,辭舊迎新。

中國武術之大乘是獅子吼,

中國曆代對外的大國風範,是威懾海外、四夷臣服。

《詩經•大雅•民勞》言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 “綏 ”已經初露端倪。


明太祖總結:“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

圈子內外安排得井井有條,爆竹與獅子吼,功不可沒。

所以,火藥一誕生就用它改進爆竹。



本來只是用火點竹子,發出必剝之聲而已,現在塞進硝石,場面立時壯觀。

獅子吼從第三層衝到第九層,功力接近長坂橋的張翼德,再蠻橫的外族,也嚇得你跌下馬來。

硝石,另一大妙用是製冰。

以其製冰水,合糖水奶漿,便爲“冰酪”。

以 “冰酪” 頒賜外邦,更顯國之物華天寶,令外邦感恩戴德,欽服不已。

用爆竹立威,用冰酪懷柔,承平內外風光局面。

每至除夕,舉國上下震天裂地,鞭炮聲幾乎淹沒所有聲響,昭示天下太平。



二、依次拜賀 飲椒柏酒


[原文]

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於散,腳卻鬼丸。各進一雞子。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必飲酒次第,從小起。

按:《四民月令》雲: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老。柏是仙藥。

成公子安《椒華銘》則曰:“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歲則用之,漢朝元正則行之。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

董勳雲: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薰煉形。”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

莊子》謂,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也。敷於散出葛洪《煉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細辛、乾薑、附子等分爲散,井華水服之。

又方:江夏劉次卿以正旦至市,見一書生入市,衆鬼悉避。

劉問書生曰:“子有何術以至於此?”

書生言:“我本無術。出之日,家師以丸藥絳襄裹之,令以係臂,防惡氣耳 !”

於是,劉就向書生藉此藥,至所見鬼處,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蠟和,令調如彈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帶之。

周處《風土記》曰:“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  膠牙者,蓋以使其牢固不動,今北人亦如之: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

按:《練化篇》雲:“正月旦,吞雞子、赤豆七枚,避瘟氣。”

《肘後方》雲:“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

《張仲暗方》雲:“歲有惡氣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七枚,雞子、白麻子,酒吞之。” 然麻豆之設,當起於此。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


[譯文]

(正月初一)全家老小端正穿戴,依次祭祀祖神,祝賀新春。敬奉椒柏酒,喝桃湯水。飲屠蘇酒,喫膠牙糖。喫五辛菜。

服“敷於散”和“卻鬼丸”。每人喫一個雞蛋。做兩塊桃木板,懸掛在門上,這桃板叫作仙木。喝酒的次序是從年紀最小的開始。

按語《四民月令》說:過了臘祭的第一天叫小年。過小年這一天,向尊長雙親祝賀。喝椒酒從年紀小的開始。椒是玉衡星的精靈,吃了能使人年輕耐老。柏是一種仙藥。

魏朝人成公綏寫的《椒花銘》裏說:“一年開始的日子,是正月初一。椒味精美,吃了它能免百病。”

由此知道,過小年要喝椒柏酒。到漢朝,正月初一這一習俗已很盛行。

桃木是五行的精靈,可以鎮壓邪氣,制服百鬼。魏朝人董勳說:習俗上正月初一喝椒酒。椒花很香,所以採摘浸入酒裏,貢獻給長者。

正月喝酒,先從年紀小的開始。因爲年輕人過年意味着長大了一歲,先喝酒有祝賀他的意思。老年人過年意味着又失去一歲,所以在後面給他斟酒。

周處《風土記》說:“正月初一做成五辛菜。用韭、薤、蒜、蕓薹、胡萎這五種帶辛味的菜來修煉形體。”  五辛菜是使五臟之氣順通的食物。

《莊子》講,春天喝酒喫蔥是爲了通順五臟。

“敷於散” 這種中藥,出自葛洪《練化篇》。處方是: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粉碎成屑末狀的藥,舀些乾淨的井水將它吞服。

另一術方:江夏劉次卿,正月初一清晨到集市,看見一個書生到了集市,很衆鬼都躲避起來。

劉次卿問書生說:“你有什麼方術能做到這樣呢? 可以讓多鬼悉避 。”

書生回答說:“我沒有什麼法術,只是出來的那天,我師傅給了我一顆丸藥,用紅色袋子包着,叫我把它系在臂膀上,預防邪惡之氣。”

劉次卿就向書生借了這種丸藥,到曾見到鬼的地方去,果然各種鬼都逃跑了。

現在很興這種丸藥。這丸藥的處方是: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和,使它象彈丸一般。

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帶在左臂上,女的佩帶在右臂上。

周處《風土記》說:“正月初一早晨,要生吞雞蛋一個,說這叫做煉形“

膠黏麥芽糖或谷芽糖的原因,可使牙齒牢固不動。現北方人也興這麼作:熬煎麻子、大豆、加放糖,做成粉末狀食物。


按語:葛洪《煉化篇》說:“正月初一早晨,吞食雞蛋和七顆赤豆,可以闢除瘟疫之氣。”

另外,《肘後方》說:“從元旦到初七,吞服麻子、小豆各一十四顆,能消除疾病。”

《張仲景方》說:“年年有邪氣傷人,不幸遇上邪氣就會身亡。用大豆十四顆、雞蛋、白麻子、和酒吞服,可防邪氣 。”

看來,陳設麻豆的風俗,應是從《張仲景方》開始記載。

南朝梁,有正月初一全國不喫葷的規定,所以荊楚從梁以後,正月初一不喫雞蛋,順從俗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