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畫品流年 • 一


《荊州歷史文化題材美術創作作品展》 之


1. 《荊楚歲時記》


作品名稱:《荊楚歲時記》

畫種:國畫

作者:田娟

尺寸:243cm x 163cm

作品內容:

《荊楚歲時記》,由南北朝梁宗懍 (約501~565) 撰,是我國最早記錄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專書。



此書是由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出版的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書《荊楚歲時記》, 由 [梁] 宗懍 (lin) 撰,[隋] 杜公瞻(zhan)注,姜彥稚輯校。


《荊楚歲時記》,現存一卷,以時爲序,內容自元旦至除夕,共三十八條。

《荊楚歲時記》記錄了古代荊楚地區,四時十二月重大節令的來歷、傳說、風俗、活動等,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歷史、神話、農事、生產、婚姻、家庭、醫藥、文娛、體育、旅遊等衆多領域。

其中關於端陽競渡、寒食禁火、七夕乞巧、重陽登高等民俗記錄,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十月十五夜迎紫姑神的記載,維妙維肖,頗具文學色彩。

該記有注,傳爲隋代杜公瞻作。

注中引用經典俗傳,計68部80餘條,說明各種風俗的來源,偶爾也記載北方節令時俗。


《荊楚歲時記》是民間敬神虐鬼、去病防災、 狂歡節薈萃。

《荊楚歲時記》以時令爲序,記載荊楚習俗。

很多習俗,未必侷限於荊楚,有的現代仍然存續。

作爲一個流落到北周的梁朝人,宗懍(lin)寫書寄託故國之思。

《舊唐書·經籍志》最早著錄此書,認爲十卷。

又稱另有杜公瞻著註解十卷本。

習俗在演變,最初用意隨着歲月流逝、場景切換,已漫漶不清。

過節方式也隨着改變。

有些習俗有先見之明,回頭看會驚訝古人的時髦。

荊楚民俗,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只是限於認知,舊俗大多有鬼神信仰的㾗跡。

正月一日  “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避山臊惡鬼。”

注引《神異經》,說山臊是西方山中一尺多長的人,只有一隻腳,不怕生人,誰冒犯誰 “寒熱”。

把竹子丟火裏,燒的噼裏啪啦響,可以嚇走山臊。

初一早上起來放鞭炮,燃燒野草,燒竹子嚇鬼。

至今,年初一互相祝賀的習俗依然如故。

正月初一當天要穿戴的整整齊齊,依次拜賀,喝椒柏酒、屠蘇酒、桃湯,喫麥芽糖、卻鬼丸、雞蛋。

卻鬼丸還是嚇唬鬼,改恐嚇爲吞嚥。這麼神奇的藥丸子,現在居然絕版了。

喫麥芽糖的用意是粘牙,可以使牙齒牢固。不僅南方,北方人也有這講究。

門窗上要掛桃木,桃木稱 “仙木”。

雞蛋要生喫,周處《風土記》裏明說。

周處是個出名的熊孩子,“改過自新” 成語的主人公。不招人待見,與水中蛟、山中虎並稱三害。

浪子回頭金不換,周處除三害,殺蛟射虎改過,寫了本《風土記》傳世至今。



正月十五做豆糜,祭祀門神。晚上迎紫姑,占卜養蠶順逆、莊稼豐欠。

注引劉敬叔《異苑》。

紫姑是某家小妾,被大老婆嫉妒,正月十五日死了,世人仿了她的身形唸咒召喚:“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

忽悠鬼,你老公不在,你對頭走了,出來吧,我們招待你。

迎紫姑需在豬圈或廁所旁,覺得手上沉重,就是紫姑神來了。

東晉名將陶侃見過紫姑,不過對方自稱“后帝”,預測陶侃“大貴”。

杜公瞻猜測是后帝之神,附體在紫姑身上。然而紫姑神本來就沒體,還被大神奪舍,小角色終是沒地位,活着被欺負,死了還被欺負。

南北朝看燈會的習俗還沒開始,上元節人們祭神,晚上還做手工:宜男蟬,像蛾子一樣,比蛾子大些。

正月初七不太平,晚上有鬼鳥飛來飛去。

《玄中記》說,這鬼鳥有五個名字:姑獲、鉤星、隱飛鳥、天帝女、夜行遊女。

“衣毛爲鳥,脫毛爲女”,簡直就是女人和鳥的雜糅,喜歡抓小女孩回去養,所以正月初七這天晚上,家家捶牀打門,關燈熄火,繼續嚇鬼。

正月最後一天送窮鬼。晚上繼續跟鬼槓,用火 “照井廁中,則百鬼走”。

通過考證,人們大概能夠知曉節日流變,推本溯源,瞭解最初用意。


“寒食節” 的記載。

“ 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寒食節”  要禁火三天,“造餳大麥粥”。

杜公瞻推算,“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引《琴操》說,晉文公尋找功臣,放火逼他出來,不料子綏被燒死,晉文公於是下令五月五日禁火。

曹操《明罰令》、陸翽 (hui)《鄴中記》都說寒食起於介子推。然而《左傳》、《史記》都沒有介子推被燒死的記載。

杜公瞻引《周禮·司烜氏》:“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

注云 “爲季春將出火也。”  認爲 “今寒食節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初,然則禁火蓋周之舊制。” 把禁火的源流推考出來了。

“寒食節” 從山林保護演變成集體節日,令人深思。

【鄴 ye: 古地名,在今河北邯鄲臨漳縣與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



“三月三” 是戲水狂歡節, “曲水流觴” 的典故由此而來  。

宗懍本文簡略。

杜公瞻做了一番考索,引《續齊諧記》,講了晉武帝和大臣們關於戲水的討論。

皇帝問尚書摯虞 “曲水流觴” 是怎麼回事?

摯虞回答,漢章帝時,徐肇三月初生女,“三日俱亡”。

“乃相攜之水濱盥洗,遂因流水以濫觴。”

尚書郎束皙吐槽,摯虞小年輕,不懂,瞎說。

束皙解釋說,周公經營洛邑,“因流水以泛酒”,逸詩云:“羽觴遂波流。”

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

“有金人自東出,奉水心劍曰:‘令君制有西夏。’ 及秦霸諸侯,乃因其處立爲曲水祠。二漢相沿,皆爲盛集。”

皇帝賞了束皙五十斤金子,把摯虞調離中央,任陽城令。

杜公瞻又引《韓詩·溱洧》《吳地記》《南嶽記》《禮儀志》《論語》,證明三月三戲水,由來久遠。

有的出於狂歡,有的出於去病,總之以娛樂方式避免疾病等災害侵襲。

娛樂之外還喫東西免災,“取鼠麴汁、蜜和粉,謂之龍舌䉽,以厭時氣。”

春天是流行病高發季節,效果不論,食療還是比較科學的。

又寫三月三,杜鵑初鳴,聽到的人沒好事。

第一個聽到的人,會有離別之事。

學杜鵑鳴叫的,會在廁所吐血。

如果聽到了,學鳴叫了,作死又不想死,怎麼辦?

書中列了解決方案:學狗叫。



五月是惡月,不能曬牀蓆,也不能蓋屋。


杜公瞻引《異苑》,說新野庾寔五月曬席子,兒子死了。

引《風俗通》說 “五月蓋屋,令人頭禿”(這一條謝頂患者表示不服)。

杜公瞻引《月令》:“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昇山陵,可以處臺榭。”“ 鄭玄以爲順陽在上也。”

對不能蓋屋,杜公瞻表示不服,說俗人忌諱,哪代沒有,風俗偏的不成樣子了,應該拗過來,該幹嘛幹嘛去。

五月,有趣的事就是捉了鴝鵒(qu yu)教它說話。因爲五月小鴝鵒毛長成,可以掏鳥窩取來養,剪去舌尖教它說話。

“荊楚習俗” 大都具有本地特色,並非南北一樣。


比如五月五日,宗懍記載是浴蘭節,要用五色絲纏在手臂上,以避兵,令人不病瘟,可以鬥草、插艾葉,喝菖蒲酒、競渡。


端午競渡,俗傳是紀奠屈原習俗留存。

但杜公瞻引漢末邯鄲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爲水所淹。”

說東吳也在這天競渡,以紀念伍子胥。

註文有一些史料值得注意。

宗懍記載,十月初一,“家家爲黍臛,俗謂之秦歲首。”

杜公瞻說,北方人這一天做麻羹、豆飯,“當爲其始熟嘗新耳”。又引《禰衡別傳》:“十月朝,黃祖在艨艟上會設黍臛。” 

南方人黃祖也喫北方人這些食物,南北風俗於此共通。

喫喝玩樂,敬神虐鬼,習俗流傳衆生相,點點滴滴繪成一幅民俗長卷。

令人增知識,長閱歷。

【鴝鵒(qu yu): 八哥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