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爲系統:初級控制論和直接干預3

心理研究所

雙重束縛假設:在家庭系統中,病人持續地體驗到由其他更有權力的人發出的不一致的,相悖的行爲指令,卻又不能違抗,從而他們的處境是不管他們做什麼都是錯誤的(比如:快點走,快遲到了!慢點,慢點,別摔跟頭。真懶,啥也不幹。你看你乾點活還不如不幹。)。《人類的交流》MRI心理研究所通過人類交流的語言規則(?)分析人的古怪行爲,使之能夠被理解。爲什麼出現雙重束縛的語言指令啊(隨時隨地變化的:人,時間流動,情境變化,語言變化)?

《解決辦法》提出了兩個基本假設:

那些導致人類來找心理諮詢師的問題,只有靠諮詢師此時此地與他人互動中的持續行爲來主動的維持,纔會繼續存在。我們在傳遞信息和溝通過程中的自我中心個人化。

如果那些對問題起着維持作用的行爲方式改變了或者終止了,這個問題也就被解決了(什麼在維持着問題)。


結構式家庭治療

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個與其各自的生活條件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結構”(互動的組織),尤其是適當通透密閉的“邊界”,向內向外都是如此(比如:向內,核心家庭夫妻兩人是一夥的,有密閉的邊界的時間,向外,和原生家庭之間有通透的聯繫。如果過於密閉,可能導致問題,比如詩人顧城殺死自己的妻子謝燁,然後自殺身亡)。我們即需要獨立的兩人空間,又需要在關係中獲得滋養。

父母的子系統,祖父母的子系統,與孩子們的子系統,如何劃分邊界,允許有多少聯繫?邊界的劃分過強或過弱都會出現問題,“我的”“我們的”體驗需要同樣具備。我的體驗?我們的體驗?我的體驗,我一個人玩抖音很開心。我們的體驗:我們一家人一起做飯,喫飯,聊天,很高興。

米紐秦治療方法:在家庭中重新建立適當的代際邊界和父母明確的權威。

技術:“活現”。讓家庭將眼前的可以嘗試的家庭互動在具體的場景中展示。用尖銳的比喻使邊界明朗化或重新建立權威。心存敬畏之人,行有所止之時。打破代際邊界障礙。長期邊界僵化對成員的個體發展造成障礙,有進行干預的必要。父母和孩子的角色扮演是多變的,一方面是權威,一方面是朋友,一方面是學生,還有可能是什麼?

治療工作三個關鍵詞:

挑戰症狀:症狀不被視爲家庭原本的問題,而是家庭某些僵化的互動模式(討好,指責,打岔,理智化)本身的問題,它們使刺激不斷強化,卻無法改變什麼。嘗試對家庭症狀重新定義(怎麼重新定義?比如:孩子抑鬱狀態?在表達他成長的意願,希望得到尊重?),從而使長期的行爲模式不再按照習慣的方式進行。

挑戰家庭結構:家庭在“疏離”(僵化的邊界)和糾纏“模糊的邊界”之間的某個地方。家庭成員在這個範圍內變化,時而挑釁,時而討好。

挑戰家庭現實:病人來治療是因爲他們再也無法應對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現實。挑戰病人的建構並提供可替代的相關框架。對於不喫飯的女兒,她選擇了不喫東西戰勝父母。諮詢師強調的是女兒的實力。父母是一個子系統,一夥的,以拉大與女兒的距離。

策略式家庭治療

強調家庭中清晰一致的等級。三角化關係,核心家庭中兩個人聯合起來對抗第三方。治療師治療方法:“考驗治療”做一些與已經嘗試方法相反的事。比症狀更辛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測試諮客的動機。強迫一個受到某個症狀折磨的人完成一個任務,這個任務雖然是有益的,但是比症狀本身更費力,讓來訪者更不適,更困難和更難受。在症狀出現時或症狀出現後馬上實施。應用於治療,來訪者同意接受考驗,有利於來訪者,在承受範圍內。

比如,睡眠障礙。考驗方式,夜裏不能睡覺,幹別的毫無樂趣可言不舒服的事。

早期米蘭模式

技術:循環,中立,循環提問,強調合作和建構性對話理念

個體能力: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覺,具有共情,溫情,一致性的特質。把紀律(?),技術和精確性看成更重要的治療質量的標誌。利用這些干擾家庭遊戲,使之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家庭被視爲一種由規則引導着的系統,權力存在於遊戲規則之中。假設家庭儘管深陷痛苦,卻對於一種新的變化不感興趣,爲的是把這個病理性的遊戲繼續玩下去——改變我們吧,但別動我們(如果是個體諮詢,她在家庭中和他人一起在玩什麼遊戲?爲什麼?)。這個悖論信息需要用“反悖論”來應答:我們只能在我們不改變的條件下才能改變你們(我的理解:接受不改變是改變的開始)。

治療會談的五個組成部分:

預備會:治療小組討論已有信息,提出初步假設,5—20分鐘。

會談:治療師訪談家庭,這部分會談的目標僅僅是收集信息,而不是推進互動,觀察者觀察。50—90分鐘。

中途會談:全部小組成員在另外的房間討論假設,設計結尾干預,15—40分鐘。

結尾干預:向家庭傳達小組的決定,通常包括悖論處方,或規定完成一個儀式。小組其他成員密切觀察家庭成員的反應。5—15分鐘。

小結:小組討論整個會談過程及最後反應。10—20分鐘。

這是嚴格的邊界意識?給來訪者做榜樣?

治療涉及的系統並非由人組成,是由信息溝通構成。信息系統中包含着意義的單位和規則的單位。治療的優先目標不是要改變“索引病人”,也不是讓其他家庭成員爲病態的發生來承擔或多或少的責任,要儘快打破家庭遊戲的平衡,改變家庭互動的規則。治療師需要從“語言的條件化統治”中解脫出來。避免使用動詞“是”,儘量用“顯得”“像是”來代替。我們注意的不是對方的語言或行爲的含義。我們注意觀察他的有關行爲在其他人那裏引起的效應,呈現的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所有行爲都是在系統中保證遊戲進行的步驟,是表演,僞裝而已。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假設,循環,中立。

中立而積極地描述家庭中所有的行爲方式“積極賦義”。即不做任何批判,中立意味着“提出問題”。你不發表言論。發表言論意味着你不中立,你下了某個定義,反之你可以問,你這樣有幾年了,你何時決定要這麼做。

拉長各次會談間的時間間距。

設計家庭儀式。

開出悖論處方。

目的是把握家庭遊戲並改變遊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