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與王者

        大才子徐志摩曾受《現代評論》主編陳西瀅所託,對青年詩人周靈均《海邊的夢》進行修改潤色,後發表於1925年11月28日《現代評論》第2卷第51期,現將原作與定稿皆錄之如下:


        海邊的夢(周靈均原作)


獨自一個人兒在海邊踽踽的徘徊,

遙遙的看那海天一角斑爛的霞彩,

使我悠然的想到我的情人現在哪兒在?

若有所待?——

爲何她也不到這兒來?

於是癡立在海邊許多時,

在沙灘上寫了無數的相思字。

或者我與我的情人在海邊散步,

步兒的徐徐,低低的私語,

同來同去,——

偶回首看雙雙的腳印一步一趨,

則我們當忘不了來時的路,

於是緩緩的唱一曲海邊的戀歌,

拍着手相歌相和。

我在此海邊不可以久留,

我與我的情人緊緊地手攜着手,

天長地久——

一跳跳入海心,我們的屍體已腐朽,

但我們的心還有。

於是將這兩顆心同羣星一起掛在天上,

放射着人間偉大的愛的光。

夕陽已經沉沉的向西方落下,

這黃昏的美,美到不可描畫,

飄泊天涯——

我遙望那海天一角是我家,

在這時候若有戀戀難捨,

於是想到我的情人,還記得昔時曾攜手處,

如今教我向誰訴相思苦?苦!



                海邊的夢(徐志摩定稿)


        我獨自在海邊徘徊,

        遙望着無邊的霞彩,

        我想起了我的愛,

        不知她這時候何在?

        我在這兒等待--

        她爲什麼不來?

        我獨自在海邊發癡--

        沙灘裏平添了無數的相思字。

        假使她在這兒伴着我,

        在這寂寥的海邊散步?

        海鷗聲裏,

        聽私語喁喁,

        淺沙灘裏,

        印交錯的腳蹤,

        我唱一曲海邊的戀歌,

        愛,你幽幽的低着嗓兒和!

        這海邊還不是你我的家,

        你看那邊鮮血似的晚霞;

        我們要尋死,

        我們交抱着往波心裏跳,

        絕滅了這皮囊,

        好叫你我的戀魂悠久的逍遙。

        這時候的新來的雙星掛上天堂,

        放射着不磨滅的愛的光芒。

        夕陽已在沉沉的淡化,

        這黃昏的美,

        有誰能描畫?

        莽莽的天涯,

        哪裏是我的家,

        哪裏是我的家?

        愛人呀,我這般的想着你,

        你那裏可也有絲毫的牽掛?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兩首詩放在一起比較,高下立見,這就是青銅與王者的區別,徐大才子,這位現代詩歌的白馬王子絕非浪得虛名,他那首《再別康橋》已經代表了現代詩歌的最高水平。

        世人眼中的徐志摩,是名副其實如假包換的愛情專家,似乎一輩子除了寫詩就是泡妞,甚至可以爲女人去死,將風流才子這個職業做到了極致。

        徐志摩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永遠都在追尋浪漫感覺和新奇活法。在他人生的詞典裏,無聊、平庸與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註定會被剔除,他就是一簇璀璨的煙花,綻放在民國的夜空,絢麗多姿,奇彩無比,轉眼又消失不見,耐人尋味。

        作爲一位感性的詩人,博愛、關懷是徐志摩的本心,連他的朋友們都說他天真得像幾百個月大的小孩。愛,是徐志摩生命的養分;美,是徐志摩生命的支柱;自由,是徐志摩生命的靈魂,是他作爲人的最高秉性。

        不要問徐志摩一生曾經愛過多少人,你不懂他傷有多深,也許只有康河的水,才能撫平他內心的傷痕。劍橋大學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不見當年橋上人。而他的名字,在文學史的天空,註定會成爲一顆恆星。

        徐志摩不同於周作人,周作人是文學上的思想家,他的人道主義強調的是個人本位;徐志摩也不同於聞一多,聞一多是文學上的愛國者,他思索的是民族與國家;徐志摩關注貧民,關注社會,關注時代,因爲他不僅是年輕而富有才情的詩人,也是唯美的理想主義者,更是獨一無二的徐志摩。

        他不像有些詩人那樣,只在某一側面進行嘗試,而是從整體出發,顧及到詩歌藝術的諸多因素,儘可能地將各個方面都做好,以便從宏觀上實現詩藝的完美。同時作爲新月派旗手,徐志摩十分重視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與建築美。從節奏感方面來看,他除了注意音組的整齊外,還注意韻律的鏗鏘和平仄的和諧。在韻腳安排上,徐志摩詩用了西詩常用的偶韻體,追求意象的動態化和意境美。通過情感的驅使,化物體的靜態爲動態,使其具備一種流動的美感。

        徐志摩筆下的意境,是與他的理想主義憧憬,與他的詩化生活主張以及浪漫主義情思緊密相連。詩的凝聚和詩的創造,不似哲學把經驗提煉爲一句口號,而是將感覺和經驗轉化爲意象的創造。

        徐志摩詩歌在形式上的探索,是洋爲中用。在格律上的追求,是古爲今用。他將白話文提升到流暢活潑、同時又富有詩性的語言,他的創作實踐對中國新詩有極大的貢獻,在白話與詩意、規矩與自由、民族性與國際化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爲現代詩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

        擁有留洋背景的徐志摩,在詩歌創作上擺脫了古典詩歌含蓄、內斂的情感特點,感情表達強度和表現方式等方面都有新的創新。與古詩相比,徐志摩詩的形式,包括對意象的表達,有了一定的自由性,富於變化,徐志摩詩歌關於意象的疊句和變體疊句運用明顯,而且在表述上傾向於簡單通俗的口語化。

        江山代有人才出,徐志摩對於白話新詩的重要貢獻就是詩歌意象的成功產生,他的詩歌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和對西方優秀文化借鑑的產物和結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