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日前,在湖南圖書館舉辦的湘圖館藏紅色文獻展行將結束的時候,筆者總算如願來到該館參觀了展覽,禁不住感慨“百年征程恰青春”,一天亮色映山川。

展覽在該館古籍閱覽室舉辦,已持續三個多月,不是本人偏好古籍文獻,這個展覽沒有美術館的書畫展那麼讓人驚豔,也沒有博物館的文物展那麼令人歎賞,實在是因爲所展出的紅色文獻太重要,關乎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源,覺得大家有機會都應該前往參觀一下,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這不是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正如嚴寒中的人誰會拒絕陽光的溫暖。

長沙是一片紅色熱土,近代史上許多仁人志士無不在此播下革命的火種,譜寫了無數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展覽的第一個部分“百年征程裏的湖湘記憶”,以展廳裏的牆面爲載體,分多個版塊以紅底白字、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後及新時期等四個階段在長沙成立的重要組織、機構或發生在長沙的重大歷史事件。

上世紀上半葉,湖湘大地捲起一場場革命的紅色風暴:五四時期影響最大的革命團體新民學會、全國最早建立的省級黨支部、新型學校湖南自修大學、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秋收起義部隊戰略轉移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長征偉大轉折的開端通道轉兵、湖南和平解放……這些以前在歷史課本里見到過的記載是那麼熟悉,那麼讓人熱血澎湃。

在解放後到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裏,三湘大地掀起了一個個熱潮:湘西剿匪成爲黨政軍民共同譜寫的凱歌,整修南洞庭湖成爲不朽的爲民豐碑,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期間株洲新城拔地而起,湖南三線建設改變了湖南的國防地位和工業佈局,雜交水稻研究成爲當代重大的科學技術成果之一,等等,讓我彷彿看到成千上萬的湖湘兒女在建設熱潮中忙碌工作奮鬥的身影。

改革開放初期到十年前,湖南駛向現代化建設的快車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湖南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屢創佳績,全省建成了第一條高速公路,我國第一臺億級巨型計算機即銀河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張家界森林公園成爲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文學湘軍享譽中國文壇,廣電湘軍和出版湘軍搶佔文化的制高點,矮寨大橋創造了四個世界第一,等等,一個個令人欣喜振奮的重大消息,見證了湖湘大地的巨大變化,翻開了湖南的新篇章。

近十年來,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成爲精準扶貧的首倡地,開創了湖南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成爲“三高四新”戰略實施的主力軍。湘楚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騰飛。

展覽的第二部分,講述湖南圖書館館藏紅色文獻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湖南圖書館在保護紅色文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爲我國第一家以“圖書館”命名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在百多年的發展進程中積累了大量紅色文獻。

玻璃櫃裏擺放着《新青年》、《湖南通俗日報》《每週評論》《政治生活》《嚮導》《政治週報》《熱血日報》《紅旗》等數十種紅色報刊或書籍,都是那個時期有影響的刊物。許多都是筆者以前不曾看到過的,有的也是湖南圖書館首次展出。

著名的刊物《湘江評論》、《抗敵的游擊戰術》、《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1920年9月出版的第一個完整中文全譯再版本《共產黨宣言》,目前國內僅見的一期畫刊《工人週刊畫報》第14期,鉛印本《湖南農民革命》,1938年創辦的中共湖南地下省委機關報《抗戰日報》等紅色文獻鐫刻着崢嶸歲月,曾經給了革命先輩多少精神力量。

該展覽以寶貴的館藏紅色文獻來解鎖湖湘大地的“黨史密碼”,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頑強拼搏、不懈奮鬥的革命精神,無疑能讓參觀者在黨史文獻中汲取繼往開來的磅礴力量,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