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裏(1)

從西安南下,關中平原遇上突聳的秦嶺,火車一頭扎進大山,隧道連着隧道,將近一小時後,抵達洋縣。

穿過秦嶺,空氣、方言與建築都告訴你已來到南方。我們的目的地是洋縣北部的朝陽村,位於秦嶺南麓的山溝裏,毗鄰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往山上走就是罕無人跡的山林,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保護動物在此棲息。

山間氣候多變,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村裏停電一晚,手機信號也全斷,臥室裏燃起蠟燭。朝陽村就這樣讓我們瞬間體會到隔絕現代科技文明的生活。村民們自有準備,各種應急燈照明,有些人家甚至有太陽能電池板,以應對長時間停電的狀況,這也是一種反脆弱吧。

第二天早飯後,我們便上山去看村民海波家的蜂場。海波是朝陽村裏非常活躍的年輕人,前些年組織了自然保護中心,也是村裏養蜂的帶頭人。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劃定,留在村裏的人們無法充分地「靠山喫山」,主要依靠種植經濟作物厚朴、山茱萸和養蜂賺些錢。之前村民們主要用棒棒桶(把圓木劈開挖空做成的蜂箱)來飼養秦嶺的中華蜜蜂(中蜂),產量很不穩定。海波前些年學習了新式養蜂法,將養意大利蜂的蜂箱進行簡單改造,運用到中蜂養殖中,效果不錯。七八年時間,全村的蜜蜂產量翻了 10 倍,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養蜂的行列中。

這個遠離村莊居住區的蜂場擁有 130 多箱蜂,海波的爺爺打開蜂箱,給我們看蜂巢的結構。蜜蜂在我們四周飛舞,經常會落到人的皮膚上吸汗液,偶爾有一些輕微的刺痛,但只要不去打擾它們就不會被蟄。在山裏與蜜蜂的近距離接觸還挺奇妙,山間植物的精華就這樣被儲存在周圍的一個個蜂箱中。7 月底 8 月初,海波和爺爺會將這一年產的蜜割下來,同時留足讓蜜蜂過冬的儲備,保證蜂巢的可持續發展。

秦嶺地區中蜂養殖的難點在於春夏時的分蜂,新誕生的蜂王會帶領一部分蜜蜂離開蜂箱,尋找新的築巢地,這時就需要各種手段將其收回來;同時還得防範黑熊、蟾蜍、胡蜂等的破壞。給蜂場選擇好的蜜源與環境,時時觀察,做好保暖、清潔、保護,平衡不同蜂箱蜜蜂數量,控制分蜂……這都需要技術,也需要耐心,養好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將蜂蜜賣出去就更不容易了。如今大部分蜂蜜的銷售是通過社會企業「山水夥伴」來進行的,但高昂的運營成本讓這裏的原生態蜂蜜失去了價格上的優勢。海波想自己把品牌做起來,但具體怎麼操作,顯然不是他一人能完成的。這需要一些真正理解朝陽村的外來人的幫助。

我們之所以來到這裏,大都受了小李老師那篇文章的影響。文章記述了海波和喜歡這座村莊的吳同學嘗試在村裏做自然教育的事情。大家都想來體驗一下村裏的實際生活。通過這樣的活動,也許更多外來的人會與這座深山裏的村莊產生關聯,無論是海波賣蜂蜜,還是山林巡護工作,都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當然這一切還在起步,就像蜜蜂剛開始在槽礎上築巢,看着它一點點長大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