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寫促教,提高古詩詞鑑賞水平

古典詩詞是人類精神家園裏永不老去的童心夢幻,是藝術審美金字塔的頂端,是抒發性靈的最佳途徑。葉嘉瑩先生說:“其實詩的好處,你是終生受用的。”

然而,這麼美好的詩歌卻受到當代中學生的排斥。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說:“時運交移,質文代變。”當積澱着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詩詞從廣大中學生的精神生活中漸行漸遠時,這是一件何等可怕可悲的事情!

古典詩詞閱讀歷來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題,高考試題中,詩歌鑑賞是必考題,但此題得分率一直很低,問題的癥結在於學生讀不懂古詩,更遑論賞析了。讀懂古詩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是要有深厚的積累,二是要有濃厚的興趣。學生既不感興趣,又沒有深厚的功底,讀不懂古詩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老師們在教學古典詩詞這一模塊時,耗時費力,但收效甚微,有人把古典詩歌比作“雞肋”,很形象地說明了古詩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尷尬境地。

古典詩詞在高考中的設題包括一道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客觀題以單選題的形式呈現,分值爲3分;主觀題是簡答題,主要賞析詩歌的表現手法、思想情感、語言特色以及意象、意境等方面的內容,分值爲6分。詩歌鑑賞總分值爲9分。就本校情況來看,整體得分也就3分多一點。很多學生做題基本靠“蒙”,根本弄不明白詩歌講的是什麼,至於主觀題就是羅列專業術語,能碰對一點算一點。

雖然得分低,但我們絕不能把古典詩詞當作“雞肋”。何況,我國的古典詩詞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怎麼能夠輕易捨棄呢?

一、潛移默化,激發興趣
本人是詩詞協會會員,平時對古典詩詞比較感興趣,工作之餘也從事詩歌創作。我常把自己創作的詩歌分享給學生,其中就有《詠昭君》的詩和詞。
詠昭君
風華絕代出宮門,漠北迢迢雁失羣。
月照黃沙家萬里,一方青冢掩芳魂。
一剪梅·詠昭君
瑟瑟風襲葉若蝶
日影西斜
鴻雁驚覺
嬌娘遙望淚滴階
關隘迭迭
山嶽疊疊
薄暮暝暝恍初別
執手凝噎
揮手長嗟
三年五載錦書絕
暗了雙珏
空了長街

學生讀了以後,覺得很美,以爲是古人創作的,我讓他們猜猜作者是誰,然後我再揭示謎底,學生非常驚訝,原來自己的老師也能創作如此優美的詩歌,不僅對老師刮目相看,對學習古典詩詞也顯得興趣盎然。

在本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有一部分同學對詩歌創作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嘗試創作,夯實基礎
學生們躍躍欲試,恨不能立刻就成爲詩人,創作出自己的處女作。我讓學生先嚐試寫作,陸陸續續有學生交來了作品,但是有的學生的作品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不僅不懂平仄,連韻律都不懂,很多詩作比較直白,沒有意象,沒有技巧,沒有詩韻,根本不能叫詩。不管怎麼樣,學生願意去寫就是一大進步。

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學習格律詩的基本知識、選取意象的方法、運用何種表現手法,他們學習的勁頭就足了。經過反覆修改,提煉,學生的格律詩初具雛形,師生都很有獲得感和成就感。

三、加強積累,厚積薄發
進行詩歌創作,光掌握文體知識還是寫不出詩來的,要積累大量的意象、典故和豐富的詞彙,到寫作時才能靈活運用,創造出佳詞麗句,寫出意境優美,意蘊豐富的詩來。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才能傳神地再現生活。462班姚明的處女作竟然是一首律詩,題爲《秋思》
秋風乍起驚寒雁,
細雨無聲溼木棉。
蓮花池外紅葉落,
月光堂裏墨竹喧。
心中有情皆是暖,
雨裏無意盡爲寒。
梧桐樹下相思苦,
束髮少年愛戀難。

有了積累,學生還嘗試填詞。
《一剪梅》是一位叫曹昆的學生獨立創作的一首詞。
心上迎秋何處藏?奔向學堂,漸遠故鄉。有誰年少不輕狂,脫下皮囊,烙上情傷。遙望當初年少郎,滿面芬芳,滿眼星光。蹉跎歲月夢還唐,一道瓊漿,一片夕陽。

這首詞不僅符合平仄格律,還形象地刻畫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少年形象,很有意蘊。當然,它對學生的影響和觸動也是挺大的,一些學生也學着填詞,班級湧現了不少詩人、詞人。

學生通過寫詩填詞,不僅掌握了詩詞的基本知識,還注重積累,注意觀察,詩詞鑑賞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月考平均得分達5分多,提高了2分。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詩歌者得生活。以寫促教,讓詩詞重煥異彩,讓生活充滿詩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